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略谈顿悟入道要门论-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窝。无论靠哪头,都着相,都住着,那都不行!未见性僧人碰上见性禅师往往摸不着头脑,这位三藏大法师最后慨叹,才知道南宗佛法不可思议,深不可测!“解”就是理解的意思。南宗是对六祖慧能大师传下来的顿悟法门的总称。而神秀大师传下来的法门称为北宗。

有道流问:世间有法过自然否?师曰:有。曰:何法过得?师曰:能知自然者。“道流”就是道家修炼者。“过”就是超过。有修道者问:有什么法超过自然吗?大珠和尚回答:能够了知自然的人。老子《道德经》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人认为一切存在中最高的法是“自然”。他不信天下有超过自然的法则。他要看看和尚如何答对?若无能回答,说明道优于佛。他没想到,大珠和尚的回答高明之极,佛门开悟之人的确是高手中的高手!他提出:超过自然的,是了知自然的人!把道家最高法理,圆回到起点。从最高点回归最低点,就是人。掌握了知自然大法的人,超越宇宙二元世界的人。这样的人当然是得道之人,开悟之人,开悟圆满者当然是佛!大珠和尚的法理,竟然圆融了千古《道德经》中最高法则。即使道门中人也不得不佩服。

曰:元气是道否?师曰:元气自元气,道自道。元气不是道。练精练气的,练气功的应该知道,元气是元气,道是道。元气是有气有形,有觉有相。道呢?大道无形,充于天地之间。

曰:若如是者,则应有二。师曰:知无两人。如果明白道理,见性人就无二。“知”就是见性,见性的人就是无二。不见性的人,认为处处是二,什么都是两种,是非,善恶,高低长短等等,非此即彼。通常称佛门为不二法门。无二,就是性相不二,性用不二,相都是性显现,当体即空,体相用一如,就是不二法门。

又问:云何为邪?云何为正?师曰:心逐物为邪,物从心为正。心追逐外面的一切物相,就是邪念。境界由心显现,心不跟随外面的境界走,这个就是正念。

有源律师来问:和尚修道还用功否?师曰:用功。曰:如何用功?师曰:饥来吃饭,困来即眠。曰:一切人总如是,同师用功否?   一切人都是这样吃饭 睡觉 和你用功是不是一样呢 ?

师曰:不同。曰:何故不同?师曰: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须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校。所以不同也。律师杜口。  

这简直是全世界人的通病。禅师吃饭睡觉,无思无虑,尽在道中。我们众生,吃饭的时候,不好好吃饭,东想西想打妄念。想这个好吃,那个不好吃。还在那聊天。吃饭的时候想,我吃完饭,明天干什么,后天干什么?不是想未来,就是想过去。妄想不停,心定不下来。这样吃饭,就不是好好吃饭。百种须索,索就是追求,追求选择。睡觉时不肯睡,怎么不肯睡呢?千般的计较。计较就是打妄念。睡觉时睡不着就打妄念,想这想那,想完今天想明天,更睡不着觉,所以失眠。你睡不着觉的时候,师父叫你们念咒。一心念咒你就睡着了。观照这个心,你就睡着了。

 有韫光大德问:禅师自知生处否?师曰:未曾死,何用论生。就是还没有死,有什么必要谈论生?从二元相上说,人死了才转生,现在论生没有用。悟道人,究竟说生灭法就是不生灭法。一切生灭法,当体就不生不灭。这样你就知道,一切生就是不生。生而未生,死而未死,皆是幻梦,毕竟是空。

知生即是无生法,无离生法说有无生。知道生灭法就是不生不灭法。不要离开生灭法,讲什么有生无生,生于何处。当体即是不生不灭。其它说什么都是空谈。

祖师云:当生即不生。曰:不见性人,亦得如此否?师曰:自不见性,不是无性。何以故?见即是性,无性不能见。《楞严经》上讲:见性之人,你的见就是性。不见性的人,执着一个有见,执着能见所见之见,那就体悟不到见性,并不是他没有性。没有性就不能见,每个人都具备性,就是你不认识。

识即是性,故名识性。了即是性,唤作了性。能生万法,唤作法性,亦名法身。识就是认识的识。六根对六尘产生六识,此六识是自性所生。了了觉知,了了分明,了知万法毕竟空,此了知也是自性所生,万事万物称为万法,同是自性所生。称为法性,也名法身。故知无论识还是智,宇宙间万事万物无不是自性所化生。认识它就是见性,不认识,就见不了性。

马鸣祖师云:所言法者,谓众生心。若心生,故一切法生。若心无生,法无从生,亦无名字。心就是识。万法为识所生。识心。我们众生的识心一动,万法显现,心生则种种法生。心如果不生不灭,回归自性本体,一切万法都如如不动,不生不灭。心不生,万法无从生起,名字也不会有。

迷人不知法身无象,应物现形,遂唤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黄花若是般若,般若即同无情。翠竹若是法身,法身即同草木。清净法身本来无相无形,应什么物而现什么形。这个法理,你要离开它的相来体悟。不然的话,青青翠竹怎么是法身呢?青青翠竹,当体毕竟空才是法身。你不要着那个相,说它是法身。

禅宗公案:“问:什么是佛?答:庭前柏树子。”柏树子是佛,怎么不会说话?那个柏树当体毕竟空,那才是佛的本体!所以见一切相毕竟空,才能见到如来。你见一切相作相会,那你就不能见到法身。

把黄花比喻为般若,黄花当体即空,就是般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那就是大智慧。你着黄花相是般若,黄花即同无情。黄花若是无情,智慧就是无情。翠竹若是法身,法身即同草木。

如人吃笋,应总吃法身也。如此之言,宁堪齿录?笋长大了就是翠竹,那你吃笋就是把法身吃掉了。如此不见性之说。怎么值得把它记录下来,误导众生呢?

 对面迷佛,长劫希求,全体法中,迷而外觅。是以解道者,行住坐卧,无非是道。悟法者,纵横自在,无非是法。万古长劫之中,苦苦期盼追求,因为痴迷,对面相逢不相认!不知道能说话,能看东西,那个“能性”就是佛。宇宙万法之中,无一不是佛性所化,当体即空,便是法身!朝面佛,夕面佛。夜夜抱佛眠。于自性佛体中,张目向外寻觅,追求。迷梦颠倒何朝是个了期?

解悟大道,见性明心的人,行住坐卧,无非是道。处处见性,时时见性。为什么?一切法毕竟空,自然纵横无碍,得大自在。

大德又问:太虚能生灵智否?真心缘于善恶否?贪欲人是道否?执是执非人向后心通否?触境生心人有定否?住于寂寞人有慧否?怀高傲物人有我否?执空执有人有智否?寻文取证人,苦行求佛人,离心求佛人,执心是佛人,此皆称道否?请禅师一一开示。韫光大德,提出一系列问题请大珠和尚作答。看来虽称大德,在般若智慧方面,还是要向得道禅师请教。对问题本身在文字上简单说明一下。

灵智就是智慧的意思。太虚就是无量虚空。执着我这个心是佛的人,你就是大魔头。执着是非不能回光返照之人,日后将来他的心能通达吗?碰到境界心就动的人,有定力吗?远离世间,长久住于清净寂寞当中,有智慧吗?贡高我慢的人有没有我执?等等等等,这些行为是否与大道相应相合。

师曰:太虚不生灵智。六祖《坛经》上有个公案。一位出家人,听说有个师父已经明心见性了。他跑去请他开示,也想明心见性,早点成佛。这个师父不上堂讲法,他跑到方丈室直接问:什么是明心见性?师父说:“你见虚空否?性就像虚空,见性就像见到虚空。”他一听,当时好像有点体悟,但是不敢首肯,还觉得有点怀疑。后来他跑到六祖大师那里,把这个公案讲给六祖听。六祖大师说:“着空相了。性如虚空,又无虚空之量,而了了分明的。你还有个虚空相在,著着在空相上了。”所以虚空不生灵知,虚空不生智慧。

真心不缘善恶。真心。真如自性与善恶没有因缘关系。要超越善恶二元。

嗜欲深者机浅,是非交争者未通。嗜好贪欲重的人,根机浅智慧就浅。根机智慧浅薄,没办法指点启发。因为你被贪嗔痴遮盖住了。  常常陷入是非争论当中的人,他的心性尚未通彻。

触境生心者少定,寂寞忘机者慧沈。着境生心,就是容易被境界牵去,自然不易入定。我们有些女众喜欢打坐,坐在那里不动,很舒服。起座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