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略谈顿悟入道要门论-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一种说法:二十五有在《楞严经》上指的是: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中间产生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三六十八界。十八界再加上七大,地水火风空根识。加在一起共二十五有。这实际上是二十五种修行法门。《楞严经》上,佛让每个大菩萨讲自己修什么法门获得成就。这些大菩萨们就是用这十八界加七大,二十五个法门修行成就。所以这是二十五法门。这里给大家简单讲一下。

问:经云:二十五有,何者是?

答:受后有身是也。后有身者,即六道受生也。为众生现世心迷,好结诸业,后即随业受生,故云:后有也。世若有人,志修究竟解脱,证无生法忍者,即永离三界,不受后有。不受后有者,即证法身。法身者,即是佛身。你们见法身,就是证见法身,就是见性。见法身是见道位。然后修楞严大定,就是修道位。修道位后,行菩萨道度众生。消除你的尘沙惑和无明惑。无明惑和尘沙惑,要在行菩萨道度众生中才能消除。所以要行菩萨道,把四十二品无明和无量的尘沙惑全部消除干净,就是证道位,全部证到法身。

刚开始彻底打开,见到这个法身,就像是门口看了一下。整个房间,全都给你看到了。接着要彻证法身,进到这个房间里。最后离开这个房间,就是法身向上,完全证到法身。就是彻证法身。你既然证到法身,法身者,即是佛身,那你就成佛了,这就是即生成佛!

 问:二十五有名,云何分别?

答:本体是一,为随用立名,显二十五有。二十五有:十恶。十善。五阴是。他这个讲法,我们可以作为参考。

问:云何是十恶十善?

答:十恶:杀。盗。淫。妄言。绮语。两舌。恶口。贪。嗔。邪见。此名十恶。十善者,但不行十恶即是也。

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

三七第五天
诸位同仁、同学、善知识:

今天是2007年12月13日。星期四。第三个佛心七,第五天。

问:上说无念,尚未尽决。对无念还不是完全了解,请大珠和尚深入讲解。

答:无念者,一切处无心是。这个处,就是一切境界,一切时空的交汇点,发生任何事情你无心。无心就是无所求,无爱憎,无动于衷,发生事情与没发生一样,与你无关,有关也和无关一样。无心并非没有心,而是此心如如不动。八风之中,纹丝不动,与没有心一样。称为无心是也!

无一切境界,无余思求是。连一切境界都没有,就是连一点思求想法都没有。

对诸境色,永无起动,对各种境界,对一切色相,彻底统统毕竟空。见其相离相,见其相非相。那么你的心永远不会有起伏运动,不会有生灭!如如不动,稳如泰山!

是即无念。无念者,是名真念也。若以念为念者,即是邪念,以念为念,就是你念某个事情,以此为念,那就是邪念,包括你念佛。要无念的话很不容易啊!你念佛法僧,整天念叨它,粘着它,那还是邪念。

非为正念。何以故?经云:若教人大念,名为非念。大念,就是大声念佛。我刚出家的时候,什么都不知道,有老和尚教我们大声念佛。言称:大声念见大佛,小声念见小佛。一个个把喉咙喊破了,没见到佛。有个福建的师兄,本来是当维那的,喉咙很好。听说大声念能够见到大佛,刚出家很想见到佛。他大声念,拼命地喊,什么也见不到。喉咙喊坏了,很多年后,领班领唱领不起来了。教别人大声念见大佛,名为非念。

有六念名为邪念,哪六念?大家知道吗?六念就是:念佛。念法。念僧。念师。念见。念天。这就是六念。(佛法僧,师见天。)法是方便,念佛也是方便,念到一个念头也没有了,心也不起了,那个时候就不要念了。真正达到空寂的时候,念佛是多余的。在一念不起,空空净净中加上几句佛号,反而破坏了清净,不是和妄念一个作用了吗?你要知道这个法理,念佛是个方便。因为妄念多,通过念佛,把你的妄念摄在佛号上。采取这个方法,来降服妄念。妄念没有了,佛号不用念。这一点我们修行到现在程度就要警觉了,贪嗔痴,杀盗淫,统统放下了。如果把佛法僧上师死死抱住,念念粘着,以为得计,仍然离道甚远。永远记住:终极自性,涅磐本体,是一丝不挂,一尘不染,了了分明,毕竟空寂。如果永远背着师父,抱着佛,扛着法,没死在反面,死在正面了!《金刚经》曰: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无六念者,即真念。前面说的六念是邪念,无六念者即是真念。

你念佛不作佛求,念法不作法求,念僧不作僧求。不着在上面,就是无六念。我们念佛的时候不要作佛求,即为真念。念佛作佛求,是执着在佛上面。

经云:善男子!我等住于无念法中,得如是金色三十二相,放大光明,照无余世界,不可思议功德,佛说之犹不尽,何况余乘能知也。余乘怎能知? 佛都说不尽,其它的乘怎能说尽呢?下面这一句话很重要

得无念者,六根无染故,自然得入诸佛知见。得如是者,即名佛藏,亦名法藏。即能一切佛,一切法。何以故?为无念故。得无念,是因为六根无染着。六根无染着,就是六根门头不会执着。外不随境转,内不随念走,自然得入诸佛的知见。达到这样的人,就可以称为佛的宝藏,也可称为法的宝藏。其人心中蕴藏诸佛,蕴藏万法。即能了知一切佛,一切法。无念就是我们真如自性,不生不灭之性。

经云:一切诸佛等皆从此经出。经云指的是《大般涅槃经》,一切诸佛等,皆从此经出。《大般涅槃经》是讲无我,讲空,讲涅槃。

问:既称无念,入佛知见,复从何立?

答:从无念立。何以故?经云:从无住(为)本,立一切法。问者以为无念和佛的理论知见有矛盾,他不知道,佛讲了三藏十二部,都是以无住无念为出发点。通俗的说,佛知见就是教你如何达成无念!若已生无住心,一切处无念,不必入佛知见,为什么?已经是佛!《金刚经》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切佛法,都是以无念,无住为根本所产生和展开的。

又云:喻如明鉴,明鉴就是明镜。鉴中虽无像,而能现万像。何以故?为鉴明故,比如我们的自性,本来就明了,所以能现万像。

学人为心无染故,妄念不生,六根门头万花缭乱,心若不随之转,不存留境相,毕竟空净之心不会受到染污,那么妄念就不会产生。

我人心灭,毕竟清净。以清净故,能生无量知见。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此四相灭,我人心灭则毕竟空,毕竟清净。生无量正知见,那就起妙用了。

顿悟者,不离此生,即得解脱。何以知之?譬如师子儿,初生之时,即真师子。修顿悟者,亦复如是。顿悟。顿者,就是顿除妄想,顿除妄念。悟者,就是悟本性无生的法理。二者到位你即生就能够成就,即生就能解脱。比如狮子,狮子初生之时很小,那它也是真狮子,不是假的,它一叫起来,所有的野兽都服服帖帖地不敢动。

修顿悟者,亦复如是,即修之时,即入佛位。如竹春生笋,不离于春,即与母齐,等无有异。何以故?为心空故。南方的毛竹春天长出嫩笋。那个笋心是空的,和毛竹一样。它生于春天,就在那一个春天,它就能长得的和老毛竹一样,没有差异。这是什么原因?因为嫩笋心是空的。我们修顿悟法门,也是这样,即生能够与佛齐。

我们修心中心密法也是一样。心中心法是顿悟法。也就是说,彻见本来面目,彻见佛性,便是“见与佛同。”而用佛性的真理,指导你的言行。最后让你的言行符合真理,就是“行与佛齐。”佛就是真理的化身,我们一悟便到佛地,即与诸佛携手同行,一个鼻孔出气。

你悟了明心见性,就是悟了佛地。你知道自己和诸佛菩萨,和一切众生的佛性相等。之所以称为众生,因妄想作茧自缚。用佛性照住妄想,它便无法存在。妄念本来是空,无明本来就没有这个东西,就是一念之差,头上安头,用佛性一照就都没有了。所以顿除妄念可以当即办到,因为本来没有妄想无明,不过是幻梦虚象。真要有这个东西就麻烦,费事多了。

修顿悟者,亦复如是。唯心空故。心一空,像毛竹一样。毛竹心是空的,笋心也是空的。那么见得本性,你的本性和诸佛菩萨的本性一样,毕竟空寂。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生不灭。我们是凡夫,你的佛性一点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