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中世纪生活习俗史-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迎神之意。 

     年前准备有节日特色的食品米糕及各种食物。 

     除夕,吃年夜饭、团圆饭,守岁。 

     岁尽,中世纪时日本有饮屠苏酒的习惯,据史载,日本饮屠苏酒,始于 

弘仁年代(810—823)。 

     室町时代日本有了画宝船的风俗,画出载有七福神的宝船放在枕头下, 

据说可以做好梦,带来好运。 

     日本天皇在元旦有一定的礼仪。“大化二年(660年)孝德天皇开始在 

元日寅刻(四时)祭拜天地、四方山陵”,然后戴上佩玉绶带(表示是神所 

赐与)。“接受百官朝贺。”(《千里同风录》) 

     一般群众要在元旦参拜神社、寺庙,以祈祷好运。然后就是互相拜年的 

活动。 

     “年玉”是日本新年伊始赠物的风俗。室町时代(1336—1476)十分盛 

行,赠物有古代大刀、金子、砚台、毛笔、纸、酒、鱼等。家里还要给男孩、 

女孩“年玉”,“年玉”无论是来自神还是来自长者,对于接受者来说,都 

含有长者的灵魂。 

     (13)大傩 (音挪)。大傩是年终驱逐疫鬼的一种仪式,中国朝廷每年岁 

终举行,日本皇朝吸收了这一风俗,其内容也十分相似。 

     日本在8世纪开始举行大傩。《续日本记》载,文武天皇庆云三年(706 

年)十二月举行大傩。仪式上的鬼神都由朝中人扮演,天皇左右亲近的舍人 

扮鬼,大舍人扮方相,另有七八个小孩扮成随从。阴阳师高声颂念祭文,读 

毕,方相大喝一声“驱鬼”,上卿以下的官吏齐声应和,殿上武士拉开弓射 

苇箭,扮鬼的舍人从清凉殿水沟旁逃走。仪式结束。 

     自庆云三年以后这种仪式每年举行。平安时代把大傩改为追傩。 

     镰仓时代朝廷上不再举行大傩仪式,但民间特别是以寺庙为中心盛况依 

然。 



     (2)生活习俗 

     生活习俗受着社会发展、经济条件、生产水平的制约,自然环境、气候 

等与生活习俗的形成也有重要关系,宗教等思想意识形态也影响着生活习俗 

的形成。 

     日本进入封建社会较晚,在生活上以大唐为榜样,追求较高度的文明。 

以农业经济为主的日本,封建时代生产得到发展,为人们的衣食住行创造了 

更好的条件,为精神文明的提高打下了物质基础。中世纪日本的生产生活都 

有很大的提高,日本人民根据岛国特有的条件,吸收外来文化,创造了自己 


… Page 110…

生活习俗的文明。 

     ①服饰习俗。日本的民族服装是从中世纪开始定型的。中世纪初期日本 

各阶层服装不同,据《日本文化史》称在6—11世纪贵族穿礼服,腰上束带, 

有衣有冠。贵族男子的便服叫直衣,是一种长袍。官员的服装由于官员等级 

不同而颜色不同,有“冠位十二阶”,冠帽用不同颜色的材料缝制,“其名 

称表示儒教的道德范畴,分配的颜色则反映了五行思想” (《日本文化史》 

第三章(日)家永三郎,商务印书馆出版)。 

     下级官员和上层平民穿的“水干”,类似于狩猎服,(是一种款式肥宽 

的衣服)是民间的便服,后来成为公卿的便服。“水干”前后襟下摆缩短了, 

掖在和服的裤裙里、用粗的合股线穿过袖子和衣服的接缝处,并打上类似菊 

花的结,叫“菊缀”(《日本文化史》第三章)。 

     民众穿传统的简单缝接起来的不带中国式圆领的衣服——直垂。这种衣 

服便于干活,最实用。 

     和服。日本的和服,起源于奈良时代,公元8—9世纪。当时正是中国文 

化大量传入日本,唐装也传入了日本,首先在日本贵族中流行即“唐风贵族 

服”;到了平安时代(794—1192)日本人民对唐风贵族服作了若干改造。其 

袖子、筒体变长,衣服越来越宽,由于束带穿在身上更能显出人体之美,形 

象显得修长、潇洒,这种衣服很象敦煌壁画上的服装,这就是早期的和服。 

对于唐风贵族服的改造日本人称之为“国风化”,以后和服逐渐推广到民间。 

这种服装的特点是宽袖、开襟、束腰、宽带,构成和服的主要部分是长襟大 

袖的长衫,与中国古代服装相似;腰带不可少,另外有外褂,还有裙裤 (男 

服)。穿和服,长衫外面套外褂,其形状与长衫相同,但比较短。日本将长 

衫叫“长著物”,外褂叫“羽织”。长衫下面再穿上袴,袴的形状好象百褶 

裙。在上层社会中,常把自己的家徽印在或绣在羽织 (外褂)的衣袖、衣背 

等处,以显示自己门第,这种羽织叫“纹付羽织”,在郑重严肃的场合,人 

们是要把和服的全部构件都穿在身上的。 

     妇女和服中腰带是重要组成部分,腰带可以把宽大的“长著物”结束得 

十分合体,充分显示出女性的端庄、美丽。所以日本人在腰带上很动脑筋, 

开始时腰带窄而细,只有两寸宽,六尺五寸长;桃山时代以后妇女不穿裙, 

腰带露在外面,并学中国样式作筒状带,还要缠绕数层,元禄年间腰带加宽 

到五、六寸,并且加了里子,上有刺绣,腰带的结打在后面,就形成了现代 

的和服。 

     和服体长,袖长,衣服虽宽穿在身上仍能贴身合体。这是日本人民把“唐 

风贵族服”经过改制“国风化”后的结果。 

     国风化以后的和服逐步推广到民间,但日本服装等级鲜明,王公贵族与 

平民穿的服装有严格的区别。首先是颜色不同,据《千里同风录》介绍,庶 

民穿黄色,奴隶穿黑色。皇帝穿红色,太子穿桔红,亲王穿深紫,太上皇穿 

青;以上服色,其他人不准使用。其次是衣服质地不同。武士以上的人可以 

穿丝织品绫罗绸缎,百姓只能穿棉、麻织物。据《世界民俗大观》介绍,日 

本朝廷对服装有严格的规定,“不仅将军(实际上的行政首脑)、大名(领 

主)、高级武士和中下级武士服装各不相同,就是城镇里的老板与伙计,工 

匠与徒弟,农村里的地主与佃农的衣服也不一样。” 

     古代和服为素地,自天平胜宝年间(750—756年),受唐文化影响,服 

装饰以花纹。 


… Page 111…

     平安时代,冕服红地上绘有日月星辰。龙凤虎猿,云鹤、波涛、菱、桐 

和蔓草等图案,在唐代传入日本。平安时代流行的花样是鹤龟与松。到镰仓 

时代(1192—1333)发展为梅、松,室町时代(1392—1467)又有了竹。 

     日本服饰的发展与纺织业有密切的关系。开始用麻织布,6世纪左右出 

现了大和锦,纺织绸缎的工艺得到发展,中国的织锦,绫罗绸缎也到了日本。 

     和服在古代穷人穿不起,《诸蕃志》说:“妇人衣如单被穿其中以贯头 

一衣率用二三镰”。这里说“贯头衣”为中国农耕服装,也是日本农民所穿 

的简单服装。 

     木屐是日本的一种鞋,产生于弥生时代 (公元前2世纪——公元3世纪 

左右),最初是东南亚农人为了水田作业方便,用木板或竹板为底捆在脚下, 

后来才在陆地上穿着。日本气候潮湿,穿木底鞋十分舒服,因此在日本发展 

起来。木屐底下的前后各有两块木齿,有方形的,也有圆形的。木屐与和服 

配套穿着,更显出日本服装的魅力。 

     草屐源于中国,是用草、皮革和布制作的。日本平安时代出版的《西宫 

记》中,曾出现草屐一词,说明8世纪以后草屐已传入日本。镰仓时代穿著 

草屐的日益增多。 

     布袜是中国古代穿着的袜子,后传入日本。镰仓时代规定,50岁以上的 

老人和官吏可以穿著布袜。穿布袜还限定时间,每年十月十日到来年二月二 

日允许穿著。可见布袜在当时是一种贵重的服饰,不是什么人都能穿、什么 

时候都能穿的。 

     发式。男子,从室町时期以后时兴一种发式叫“月题”,“剃掉额上的 

头发数寸”,只留脑后和两侧的头发,然后梳上髻。如现在相扑力士头型发 

式一样。 

     女子,梳高髻,受唐代发式影响而形成。 

     折扇。中国古代有团扇,日本使用蒲葵扇,后来发展为折扇。折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