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中世纪生活习俗史-第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大头、小曹嵇琴,党千箫管,孙四烧炼药方,王十二作剧术,邹迂、田地 

广杂扮。苏十、孟宣筑球,尹常卖五代史,刘百禽虫蚁,杨文秀鼓笛,更有 

猴呈百戏,鱼跳刀门,使唤蜂蝶,追呼蝼蚁。”可以见到当时游戏技艺活动 

之大观。隋唐宋元以来的技艺民俗大约有下列诸项。 

     相扑,古时又叫角抵、争交、摔交等,隋唐五代摔跤已经常常表演。隋 

炀帝曾化装为平民去看摔跤等百戏。唐代盛行相扑。《吴兴杂录》曾记,唐 

代七月中元节时,常有角力相扑的活动。后唐庄宗善于摔跤,许多军人不能 

与之匹敌。宋代角觝常在朝廷宴会中表演,御前表演的多是“虎贲中郎将” 

 (《梦粱录》卷二十),瓦市相扑先以女子相扑开场,令人观睹,然后以膂 

力朝争交。《梦粱录》记“杭城有周急快、董急快、王急快、赛关索”等人 

 “俱瓦市诸郡争胜以为雄尔。”南宋临安相国寺每年在南高峰露台有争交比 

赛,“如头赏者,旗帐、银盆、采缎、锦袄、官令、马匹”为奖。 

     蹴踘,意为踢球,球多用皮革缝制,内充毛发,唐代又有了充气的球, 

有人写诗嘲笑诗人皮日休为:“一包闲气如常在,惹踢抬拳卒未休”。写球 

内充气,喻诗人心中不平。宋代盛行蹴踘,宋徽宗尤喜此道,江少虞的《宋 

朝事实类苑》五十二卷记“今有步打、徒打、不徒则马打,大有规则体制, 

用意奇巧,取其精炼者为上,今圣精敏此艺,置供御打毬供奉。” 


… Page 103…

     马球,骑在马上用杖击球的运动。击球棍为木制,杖头如匙,球为木制。 

唐代马球盛行,宫廷尤盛。唐代帝王都爱好此项运动。《封氏闻见记》有唐 

太宗命令练习打球的记述。章怀太子墓中壁画有马球图,可见马球为唐风俗 

时尚。打球分两队,球被击入球门以后插旗记分。五代也打马球,后蜀花蕊 

夫人有宫词云“自教宫娥学打球,玉鞍初跨柳腰柔”之句。宋代军中打球为 

一种训练,平时练习,在宫廷宴上在御前表演,胜者得赏,败者球头吃杖, 

此事《东京梦华录》记述详备。 

     拔河,唐代有了拔河运动。《封氏闻见记》曾记“今则大麻绳,长四五 

十丈……分二朋,两勾齐挽。当大旗之中,立大旗为界,震鼓叫噪,使相牵 

引,以却者为输。名曰拔河。” 

     傀儡戏,傀儡戏分悬线傀儡、杖头傀儡、水傀儡、药发傀儡、肉傀儡等 

五种。唐宫中曾演此戏。宋《梦粱录》谓,宋代悬线傀儡弄得如真人一样, 

名艺人如金线卢大夫、陈中喜等。杖头傀儡最著名演员为刘小仆射。水傀儡 

有姚遇仙、赛宝哥、王吉、金时好等。水傀儡表演水战、钓鱼等。 

     踢弄,包括各种杂技,如上竿、打筋斗,踢拳、上索、索上担水,索上 

走装神鬼,又有踢瓶、弄碗、踢馨、踢缸、踢钟、踢笔墨,弄花鼓花槌、壁 

上睡等,还有变戏法,谓之藏人,烧火藏剑,撮放生,《梦粱录》卷二十谓 

 “此艺施呈,委是奇特,藏去之术,则手法疾而已”。 

     唐代时从西域传来变魔术之戏,因过于诡异而被禁。 

     掉刀蛮牌,《东京梦华录》言“两人出阵对舞如击刺之状,一人作奋击 

之势,一人作僵仆,出场凡五、七队,或以枪对牌,剑对牌之类”。这种武 

术表演往往采取两人对阵形式,两人“作奋刀击刺之态百端”。另有人表演 

 “板落”,“一人弃刀在地,就地掷身,背着地有声”。 

     围棋,是我国古老的棋类。唐代帝王喜围棋,当时有棋奕高手名王积薪, 

曾随玄宗幸蜀。五代徐铉著有《围棋义例》。宋代刘仲甫著有《棋诀》。说 

明围棋至唐宋已从理论上总结提高,提出围棋的战略战术理论。 

     象棋,是一种象征战斗的棋戏。唐代象棋已很普及,宋代上下都喜象棋, 

宋徽宗有《宫词》谓“白檀象戏小盘平,牙子金书字更明”之句。 

     双陆,双方各有十五子,掷骰子行马 (棋子),十五马都出完者为胜。 

     风筝,唐代有木鸢之说。宋代盛行放风筝,宋代词人刘辰翁有《水龙吟》 

词谓:“是处风筝,满城昼锦,儿郎俊伟”。 

     秋千,是我国传统的妇女运动。《荆楚岁时记》云“春时悬长绳于高木, 

士女衣彩服坐于其上而推引之,名曰打秋千”,唐代清明节盛行打秋千,杜 

甫《清明》诗曰:“万里秋千习俗同”。宋代仍盛行打秋千,欧阳修《蝶恋 

花》词有“乱红飞过秋千去”之句。 

     斗草,是古代妇女儿童的游戏,一种是以吉利的草名相赌斗,回应不上 

者为输,一种是以草之耐拉性赌斗。宋代斗草风气极盛,诗词中多处见以斗 

草描写妇女生活,如晏殊《破阵子》词中有:“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 

斗草赢。笑丛双脸生。”之句。“斗草”元代盛行,五月,“北城官员妇人 

女子,多游南城,爱之风日清美而往之,名曰 ‘踏青斗草’”(《析津志辑 

佚》“风俗”篇)。 

     斗鸡,斗鸡盛行于唐代,唐玄宗设皇家鸡坊,每到节日庆典以斗鸡为戏, 

有鸡童贾昌倍受宠幸。李白有诗曰:“路逢斗鸡者,冠盖何煊赫”(《古风 

五十九首》)。唐代皇帝和贵族日日以斗鸡为乐,对国家大事置于不顾,受 


… Page 104…

到人民的讥讽。 

     斗蟋蟀,始于天宝年间,至宋大盛,斗蟋蟀之风不限于皇家贵族,而普 

及于民间。据《繁胜录》载,南宋乡民争相捉蟋蟀进城来卖,好蟋蟀能卖上 

二两银子,杭州城内常有三五十伙人斗玩。 

     狮舞,狮舞是我国民间流行的舞,唐代舞狮有很大发展,无论是宫廷还 

是民间都喜爱这一活动。诗人白居易《西凉伎》写:“西凉伎、假面胡人假 

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贴齿,奋迅毛衣摆双耳”。舞狮盛行于 

唐,千百年来流行于我国民间。宋代苏汉臣《百子嬉春图》中就有狮舞场面。 

     胡旋舞,这是从西域传来的舞蹈,盛行于唐代。白居易《胡旋女》一诗 

描写舞蹈情景:“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絃歌一声双袖举,迥 

雪飘摇转篷舞。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 

     游艺民俗在元大都很活跃。每逢五月五日、九月九日元代盛行打马球、 

射柳的活动 (前已叙述),元代的大都于清明前后打秋千以祓除不祥,兼有 

娱乐之意。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民族传统的盛大集会,一般在春、秋举行。那达慕 

为蒙语的意译“游艺”之意。在成吉思汗时期,已初具雏形,那时叫“奈勒”, 

当时蒙古的各大家族为了显示自己的力量,维护或重新分配草场,每年要举 

行一次集会。集会时要祭祀祖先,由喇嘛念经,然后进入正式活动。竞技有 

赛马、射箭等。 

     蒙古摔跤运动在13世纪已盛行,是传统的娱乐活动。 

     观潮之俗,观潮之俗盛于宋。浙江省钱塘江每年8月潮水上涨,浙人有 

弄潮之习惯。南宋定都临安(杭州)以后,皇帝、贵族、大官盛行于8月去 

江边观潮并检阅水军,使观潮成为一大盛事。 

     潮之壮观如《武林旧事》所见:“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远, 

则玉城雪岑际天而来”江潮之来如城如山,如“雷霆震憾”,“势极雄伟”。 

     杭人弄潮,勇敢壮观“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执彩旗”出 

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为能。弄潮之际,“江 

岸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 (《增补武林旧事》卷三)。 

     最盛之日为8月18日,淳熙十年(1183)8月18日驾诣德寿宫迎上皇 

观潮,检阅水军,有水军数千弄枪,弄旗、列阵、舞刀,放烟火于江面上。 

只见军仪整齐、齐声敬礼,声震如雷。皇帝观潮于天开图画高台,下瞰了如 

指掌,都民遥望黄繖雉扇,似在九霄之上。 

     民间(主要是杭人)于8月中旬日开始之日聚集临安城外六和塔附近观 

潮,有时聚集十数万人。江潮8月15—18日为高潮,后逐渐退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