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中世纪生活习俗史-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人多些,另一少些。按照他们的风俗,可以和任何亲戚结婚,但他们 

的母亲、女儿和同母姐妹除外,甚至在他们父亲去世后,可以同父亲的妻子 

 (生母除外)结婚,弟弟也可以在哥哥去世后同他的妻子结婚。”《鲁不鲁 

乞东游记》曾记“有时候一个儿子把他父亲所有的妻子都拿来当妻子,只有 

自己的生母除外。因为父母的斡尔尕总是归最小的儿子继承,因此他必须供 

养他父亲所有的妻子,这些妻子都带着他父亲的财产来到这里。”关于这种 

情况《马可波罗行记》上册238页也有记述,马可波罗又云,“可以取妻至 

于百数,然视第一妻为最尊贵。” 

     关于蒙族结婚礼仪,《鲁不鲁乞东游记》说:“当任何人同另一个达成 

一项交易,取他的女儿为妻时,姑娘的父亲就安排一次宴会,而这位姑娘则 

逃到亲戚家躲起来。这时父亲便宣布:“现在我的女儿归你所有了,你在哪 

里找到她,就把她带走。”于是朋友们到处寻找她,直至找到了她。这时他 

必须用武力把她抢过来,并把她带回家去,佯装使用暴力的样子。”入关以 

后习俗改变。元大都士庶之家聘女前一天“家人送女儿入堂中澡浴,”“迟 

明则出嫁”男家“散汤钱”。(《析津志辑佚》)其俗与汉俗相近。 

     ④丧葬习俗。隋唐宋在人死之后仍有属纩、招魂(名复)、沐浴、饭含、 

小敛、大敛、殡葬等礼仪。宋代在丧葬方面与前代不同的地方有下面几点: 

     宋代以纸做“明器”随葬的风习逐渐多起来。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 

五云:“古之明器,神明之也。今之以纸为主,谓之冥器”。 

     宋代葬礼废弛情况严重,人们普遍追欢逐乐,不愿意按礼法认真地举行 

丧仪。“举奠之际,歌吹为娱,灵柩之前令章为戏,其伤风教”(《宋史》 

卷一百二十五)。 


… Page 101…

     宋代火葬风行。受佛教寺院僧人火化的影响,加之宋代人民生活贫困, 

无力殡葬,南方火葬之习俗更盛。以至宋朝廷也感到问题严重“方今火葬之 

惨,日益炽甚,事关风化,理宜禁之” (《宋史》卷一百二十五),朝廷十 

分关注几经颁令,未能禁止。 

     辽、金、元是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他们的丧习俗与汉民族大不一 

样。辽的契丹人原来实行风葬,后来受到宋殡葬习俗的影响实行土葬,并效 

法宋朝处处以礼仪为之。除保留契丹民族送殡时杀黑羊,过神门之木等特殊 

习惯外,其葬仪一切与宋相似。金代女真人丧葬时有烧饭、殉葬、送血泪之 

习俗,烧饭谓将饮食之物尽焚之,“其亲戚、部曲、奴婢设牲宰、酒馔以为 

祭典,名为 ‘烧饭’”(《虏廷事实·血泣》文惟简)。殉葬“死者埋之, 

而无棺椁。贵者生焚所宠奴婢、所乘鞍马以殉之。”(《大金国志》卷三十 

九)。送血泪,据《大金国志·初兴风土》载“其亲友死,则以刃剺额,血 

泪交下,谓之 ‘送血泪’”。 

     蒙古族的葬俗的特点是殉马、驱马蹴平、剜木为棺。加宾尼《蒙古史》 

第三章有“当他死去以后,如果他是一个不很重要的人物,他就被秘密埋葬 

在他们认为是合适的空地上。埋葬时,同时埋入他的一顶帐幕,使死者坐在 

帐幕中央,在他面前放一张桌子,桌上放一盘肉和一杯马乳。此外还埋入一 

匹母马和它的小马、一匹具备马笼头和马鞍的马。另外,他们杀一匹马,吃 

了它的肉以后,在马皮里面塞满了稻草,把它捆在两根或四根柱子上,因此, 

在另一个世界里,他可以有一顶帐幕以供居住,有一匹母马供他以奶,他有 

可能繁殖他的马匹,并且有马匹可供乘骑。他们把吃了那匹马的骨头烧掉, 

为他的灵魂祝幅。”《黑鞑事略》云:“其墓无冢,以马践蹂,使如平地”。 

 《宋史》卷七十七记“凡宫车晏驾,棺用香楠木,中分为二,刳削人形,其 

狭长短,仅足容身而已,殓用貂皮袄、皮帽,其靴袜、系腰、盒钵,俱用白 

粉皮为之。殉以金壶瓶二,盏一,碗碟匕筋各一。殓讫,用黄金为箍四条以 

束之。舆车用白毡青缘纳失失为廉,覆棺亦以纳失失为之。前行,用蒙古巫 

媪一人,衣新衣,骑马,牵马一匹,以黄金饰鞍辔,笼以纳失失,谓之金灵 

马。日三次,用羊祭奠。至所葬陵也,其开穴所起之土成块,依次排列之。 

棺既下,复依次掩覆之。其有剩土,则远置他所。送葬官三员,居五里外。 

日一次烧饭致祭,三年然后返。” 

     蒙族祭祀成吉思汗礼仪隆重。成吉思汗祭典从窝阔台时代已经开始,到 

了忽必烈时代,元正式建制,定都北京后在北京举行大规模祭祀祖先的典礼, 

并且规定了对于成吉思汗四时的祭祀大典。《元史》卷七十七记:元朝每年 

6月24日在上都举行祭典,谓之洒马奶子。 

     元大都丧葬礼仪是民族融合的产物。“但有丧孝,请僧诵经,喧鼓钹彻 

宵”,“孝子扶辕亲戚友人挽送而出至门外某寺中”,“一从丧夫烧毁”, 

 “礼尽而去”,“家中亦不立神主”(《析津志辑佚》“风俗篇”)。 



     (4)娱乐习俗 

     文艺习俗,文艺习俗是指世代相传的民间文艺,一般是通过口口相传的 

形式流传下来,隋唐宋元文艺习俗的承传、发展、流变线索清楚。 

     唐朝盛行的“俗讲”,是僧侣用生动的故事向俗家讲说佛经。僧人们为 

传教边讲边唱,把佛经故事加以敷演,以吸引观众,如讲说目莲救母故事, 

讲降魔故事等。清光绪年间从敦煌石窟中发现不少僧侣俗讲的底稿,就是所 


… Page 102…

说之“变文”。除僧侣外,民间艺人也讲唱各种故事。唐王建《观蛮妓》诗 

云:“欲说昭君敛翠眉,清声委曲怨于歌”,可见俗讲是有说,有唱,有表 

情动作的一种文艺表演。 

     宋代民间“说话”发展起来。“说话”就是说书,《东京梦华录》说北 

宋汴京有霍四究专说三国故事,尹常卖专说五代故事。说书分小说、讲经(佛 

经)、讲史等类。《梦粱录》卷二十谓说话有“戴书生、周进士、张小娘子、 

宋小娘子”等人专门讲历史。 

     北宋京瓦伎艺中有了初期的杂剧,北宋的杂剧与唐的参军戏是一脉相 

传,参军戏只是戏剧的雏形;北宋杂剧已比较复杂,可以较大规模地演出。 

 《东京梦华录》记中元节演目莲救母故事“自过七夕,便搬《目莲救母》杂 

剧,直至十五日止,观众增倍。” 

     金代北方的演唱有“诸宫调”,这是有说有唱以唱为主的表演形式,《西 

厢记》最早是以“诸宫调”形式演唱的。“诸宫调”由若干宫调套曲连成长 

篇,故名。 

     元代从北方戏剧基础上发展起来元代杂剧,元杂剧是独具民族风格的戏 

曲艺术形式,有说、有唱、有表演、有舞蹈、有完整的故事、有固定的形式, 

有一定的剧本。元杂剧前身有金院本,陶宗仪《辍耕录》辑录金院本名录六 

百九十。从现存资料看金院本与元杂剧多相似之处。元杂剧比金院本更加成 

熟,并出现许多大作家。出现了久演不衰的剧目。杂剧的曲词是在诗、词和 

民间文学基础上形成的,能够比较自由地表情达意。元杂剧分旦本、末本, 

是以正旦主唱或以正末主唱来分类的,每个剧本有四折,前面有个序幕叫楔 

子。演员分正旦、正末、净、副末、贴旦、孤、卜儿、孛老等。 

     技艺习俗,包括游艺、游戏、竞技、体育方面的内容。技艺的演出可在 

宫廷、会社、瓦肆。民间多以年节办会形式表演。宋代《东京梦华录》记元 

宵节的盛况“游人已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镂镂相切,乐声 

嘈杂十余里,击丸蹴踘,踏索上竿,赵野人倒吃冷陶,张九哥吞铁剑,李外 

宁药法傀儡,小健儿吐五色水,旋烧泥丸子,大特落、灰药、骨柮儿杂剧。 

温大头、小曹嵇琴,党千箫管,孙四烧炼药方,王十二作剧术,邹迂、田地 

广杂扮。苏十、孟宣筑球,尹常卖五代史,刘百禽虫蚁,杨文秀鼓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