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中世纪生活习俗史-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要之点。引于此处可作旁证。 

     元世祖建元朝(1279年),定都大都以后,食俗有很大变化,我们从当 

时祭祀用品可知、原来蒙古族祭祖之礼有割牲,奠马湩(奶)“至元十七年 

祭礼所用之物除蒙族传统用品之外,有荐新鲔、野彘,孟春用之。雁、天鹅, 

仲春用之。葑韭、鸭鸡卵,季春用之。冰、羔羊,孟夏用之。樱桃、竹简、 

蒲筍、羊,仲夏用之。瓜、豚、大麦饭、小麦面,夏季用之。芝麻、兔、鹿、 

稻米饭,孟冬用之。麇、野马,仲冬用之。鲤、黄羊、塔刺不花(其状如獾), 

季冬用之。至大元年春正月,皇太子言荐新增影堂品物,羊羔、炙鱼、馒头、 

■子,西域汤饼、圜米粥、砂糖饭羹,每月用以配荐。”(《元史·志二十 

五·祭祀三》)可以看到蒙族入关以后饮食丰富,品种增加许多。主食有饭, 

馒头、饼,副食有各种鱼、蛋、蔬菜。他们并且从宋人处汲取烹调方法,饮 

食文化提高很快。 

     元代劳动人民饭食简陋,《析津志辑佚》说他们中午吃“饼之类”,早 

晚多“便水饭”,菜则是“生葱、韭蒜、酱、干盐之属”。 

     茶俗。饮茶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到了唐代,陆羽著 《茶经》后,茶已 

成为我国人民一日不可无之物了。这时饮茶习俗已经形成。陆羽在《茶经》 

中,烹茶用具就记载有二十四种。 

     唐宋以来茶具多种多样,如烧水用铁炉、烤茶用竹焙,煮茶用纸囊。量 

茶用铜则,盛水用木方,饮茶用盏等。唐宋时茶泛起白色为贵,当时饮茶喜 

用黑纹如兔毫的瓷盏加以衬托。烹茶必须在水二沸时,一边用竹荚环搅水中 

心,一边用则把茶粉抛入,然后,当水沸溅出去沫子时,再把事先舀出来的 

二沸水倒下去制茶。 

     烹茶用水关系极重要,水有泉水、江水、井水。泉水为最好。据说江西 

南康谷簾泉的水为天下第一,江苏无锡惠山泉水为第二。苏东坡有诗谓“独 

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唐宋人都有共同品茶的习俗,宋“和凝 

在朝,率同列递日以茶相饮,味劣者有罚,号为汤神。”(《清异录》卷下) 

人们还有“斗茶”习俗,斗茶实际是评选鉴别茶的优劣。唐宋人认为好茶应 

为白色,并且上面有一层泡沫。比赛时看茶杯上留下水痕早晚,“水痕先者 

为负” (《茶录》,蔡君谟)。 

     唐以湖州紫筍茶为贡,宋以龙凤团贡茶为贵。 

     唐代以茶待客,颜真卿有《春夜啜茶联句》一诗谓“泛花邀坐客,代饮 

引清言”的诗句。 

     宋代时已有用开水泡茶之俗,宋代《梦粱录》)称之为“点茶”。 

     宋代茶馆遍布于街市。茶馆布置高雅,“张挂名人字画”(《都城纪胜·茶 

坊》),给人们创造一种清幽雅致的氛围,使人在喝茶中享受到闲雅清远的 

美感。 


… Page 97…

     唐元稹有《茶》诗,把饮茶的过程概括为“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 

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夜后邀明月,晨前对朝霞。”诗说明:用白玉碾碾碎 

茶叶,用红纱罗过筛;放在茶铫里煎煮,放在碗里呈现浅黄色,泛起一层浮 

沫;晚上喝茶对月,晨起也有喝茶习惯。 

     唐宋人以煎茶为主,煎茶时火候不可轻,也不可过,皮日休《煮茶》诗, 

把煎茶过程分为五步:①“香泉一合乳”,指先把茶和泉水合在一起。②“煎 

作连珠沸”,水刚沸,水面出现一串串连珠。③“时有蟹目生”,水沸腾, 

水珠成蟹眼状。④“乍见鱼鳞起,”水沸腾更剧烈,水显出鱼鳞状波纹。⑤ 

 “声疑松带雨”,声音响起,好象风吹过松林又带着雨声一样。到这时茶才 

煎好,可以饮用。 

     饮茶在唐宋是非常高雅的事,文人把亲自种茶,亲手采茶,自己制茶都 

做为一种清高的活动。茶神陆羽一生不做官,与茶为友,正是这种精神的体 

现。文人以茶会友,唐宋都有“茶会”,三五个人一边饮茶,一边谈论诗文、 

佛道,兴致来时提笔赋诗,颇有进入仙界之感。钱起 《过长孙宅与郎上人茶 

会》就称赞这种茶会是最快乐最悠然的事:“松乔(仙人)若逢此,不复醉 

流霞(饮酒)”。饮茶的最高境界是使人超尘脱俗,故杜牧曾自称“茶仙”。 

     唐宋人以茶为礼物互相馈赠,为普遍的习俗,如《故人寄茶》(曹邺), 

 《谢刘相公寄天柱茶》(薛能)一类的诗俯首可拾。当时人们把最新最好的 

茶寄给亲友,作为最贵重的礼物,也作为人生的乐事。 

     茶与道家、佛教都有密切的关系,佛僧、道众饮茶利用修炼,诗僧齐已、 

皎然等多有茶诗问世。 

     元继承了喝茶习俗,茶成为元代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事项,茶也是元人 

待客的礼仪。元人孙周卿有散曲 《山居自居》说:“亲眷至,煨香芋,宾朋 

友,煮嫩茶”。元时喝茶已传入蒙族,蒙族人喜喝奶茶,奶茶砖茶捣制而成, 

茶中有牛奶或羊奶,还有蜂蜜、食盐等。元李德载有《赠茶肆》一曲,谓“金 

芽嫩采枝头露,雪乳香浮塞上酥”。这里的“塞上酥”即指奶茶,奶茶营价 

值高,又有消食、消火、助消化、开胃的作用,逐渐成为牧区人民不可缺少 

的饮料。 

     ③元的居住习俗。元代蒙族居住在帐篷中,在中世纪元有“金帐帝国” 

之称。蒙族以畜牧为生,放养牛、羊、马匹,逐水草而居,没有固定的居处, 

帐篷随时可拆迁由牛车运走。加宾尼《蒙古史》谓“他们的住处是圆的,象 

帐幕一样是用树枝和细棍构成的。帐顶中央有一圆孔,以便射入光线,同时 

也使帐内烟可以出去,因为他们经常在帐幕中央生火。帐的侧面和帐顶都以 

毛毡覆盖,帐门也是毛毡做成的。这些帐幕,有一些是大的,其他一些是小 

的,视其主人地位贵贱而定。”《鲁不鲁乞东游记》(《出使蒙古记》,112 

页)谓“他们的帐幕以一个用交错的棍棒做成的圆形骨架作为基础,这些棍 

棒在顶端汇合成了一个小圆圈,从这个小圆圈向上伸出一个象烟囱一样的东 

西。他们以白毛毡覆盖在骨架上面,并常常在毛毡上面涂以石灰或白粘土和 

骨粉,使之更为洁白,有的时候他们也把毛毡涂黑。覆盖在烟囱周围的毛毡, 

他们饰以各种各样的美丽图画。在门口,他们也是挂绣着许多颜色的图案的 

毛毡,他们把着色的毛毡缝在其他毛毡上,制成葡萄藤,树、鸟鲁等各种图 

案。他们把帐篷做的如此之大,以致有时可达三十英尺宽。因为我有一次量 

一辆车在地上留下的两道轮迹之间的宽度,为二十英尺,当帐幕放在车上时, 

它在两边伸出车轮之外至少各有五英尺。我曾经数过,有一辆车用二十二匹 


… Page 98…

牛拉一座帐幕,十一匹牛排列成一横排,共排成两横排,在车前拉车。车轴 

之大,犹如一条船的桅杆。在车上,一个人站在帐幕门口,赶着这些牛。” 

 “当他们把帐幕安置在地上时,他们总是把门朝向南方,然后将装着箱子的 

车子排列在两边,距离帐幕半掷石之远。”“一个富有的蒙古人或鞑靼人有 

一二百辆放置箱子的车子。拔都有二十六个妻子,每一个妻子有一个大帐幕, 

另外还有其他小帐幕,安置大帐幕后面,供仆役们居住。每一座大帐幕,拥 

有足足二百辆车子,当他们安置帐幕时,正妻把她的帐幕安置在最西边,在 

她之后,其他妻子按照他们的地位依次安置帐幕,因此地位最低的妻子把帐 

幕安置在最东边。一个妻子与一个妻子的帐幕之间的距离,为一掷石之远。 

因此一个富有的蒙古人的斡耳朵看来象是一座大的市镇,虽然在里面住的人 

很少。”“主人的床榻安置在帐内的北边。妇女的地方总是在东边,这就是 

说,当帐幕主人面向南方坐在他的床上时,妇女在他的左边,男人的地方在 

西边,即在他的右边。”“男人们走进一座帐幕后,绝对不能把他们的箭袋 

挂在妇女这一边。在男主人的头上边,总是挂着一个象洋娃娃一样的用毛毡 

做成的偶像,他们称之为男主人的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