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中世纪生活习俗史-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终身伴侣。基督教对这种盛行一时的异教的仪式无法制止,就试图以纪念 

一个基督教的殉教者来取代古代习俗,他们选中了瓦伦丁主教。 

     公元270年罗马皇帝克劳狄二世为了战争和镇压人民起义需要兵员,颁 

布法令,不准青年结婚。恋爱中的青年男女对此十分不满,又没有办法。这 

时基督教恩特兰纳的瓦伦丁主教约请青年爱侣到他的教堂去举行婚礼,成全 

了许多人。罗马皇帝克劳狄二世派人把瓦伦丁抓到宫里,劝他皈依罗马诸神, 

以免死刑。瓦伦丁神父坚决拒绝。瓦伦丁被关入监狱,他爱上典狱长的女儿, 


… Page 10…

盲姑娘阿斯特里乌斯,并为她治疗眼疾使她重见光明。瓦伦丁神父由于拒绝 

背叛基督教,最后被乱石和木棒打死,死后又被斩首示众。瓦伦丁临刑前给 

姑娘的告别信最后写“你的瓦伦丁敬上”。姑娘在瓦伦丁死后眼睛又失明了。 

     瓦伦丁主教死于2月14日。不久又一叫瓦伦丁的主教也于2月14日被 

杀。 

     公元496年罗马教皇取缔了2月15日的牧神节,规定2月14日为圣·瓦 

伦丁节。在这节日中保留了抽签的方式,但盒子里装的不是未婚姑娘的名条, 

而是基督教圣徒的名条,男女都可以抽签。教会这样作是希望他们仿效圣人 

去生活。但是名条抽中的圣徒的名字,不免使青年人感到索然无味。 

     罗马的牧神卢佩库斯统领着大自然和人间的婚姻,并在2月中让情人相 

会,男女求爱。这种习俗反映了人们的愿望和青年人的需求,但严厉的教皇 

坚决地否定了这一节日的内容,当时是无人敢违抗,无人敢恢复过去的抽签 

活动的。于是青年男子采取了另外一种手段,他们在这一天给自己心爱的姑 

娘赠送情人卡,用来表达对她的爱情,这就是圣·瓦伦丁卡。目前发现的最 

早的情人卡是 1415年由奥尔良公爵查理斯在伦敦塔狱中写给妻子的情人 

卡。 

     ③谢肉节 (狂欢节2月)。谢肉节也是基督教的一个节日,时间一般是 

在四旬斋 (又叫大斋)节的前三天,其间举行大的庆祝狂欢活动。 

     谢肉节的名字是从拉丁语Carne vale而来,意思是“与肉告别”。因为 

教会规定大斋节期间要长时期的禁止吃肉和娱乐活动,所以人们趁封斋之前 

举行宴饮舞会,尽情享乐。 

     据《基督教百科全书》(丁光训,济南出版社)第三章说“狂欢节,特 

指”“天主教徒所过的狂欢周”,该节名称,内容、时间,因地而异,一般 

始于大斋前的主显节。 

     狂欢节的情况,通过安东尼·芒戴的描述,我们可以了解一斑,“罗马 

有一次狂欢节,大约持续三四天,他们称之为 ‘谢肉’。这一期间教皇有意 

离开罗马,听任城中喧闹狂欢。绅士们穿着各式各样的服装,有的装扮成女 

郎,有的则扮成土耳其人,总之,每个人都显得稀奇古怪。他们不是骑马就 

是坐在车上,没有人徒步行走,因为徒步行走过于危险。满街车马横冲直撞。 

我还从没见过如此疯狂的场面。” 

      “艺妓们兴高采烈,他们在窗台上铺上床单,人就斜靠着站在上面,听 

凭下面的绅士们将香水之类抛洒在自己脸上。” 

      “人人都戴着面具,因此彼此面对面也不知道是谁。如果有人嫉恨某人, 

也许这时就是诛杀仇敌的最好机会,谁也不会制止他,这时刻,法律业消声 

匿迹……伤害事件层出不穷,有的是蓄意谋杀,有的则遭车马的践踏或冲撞。 

然而,人们对此毫不在意,照样狂欢不误。”(《狂欢史·中世纪和文艺复 

兴》,100页,安东尼·戴芒著) 

     从以上记述可以看出狂欢节中人们化了妆或带上假面具上街游行,街边 

窗口也站着人。窗口的人与街上的人互相嬉闹,因为戴着假面谁也不认识谁, 

这种活动可掩饰许多暗中的活动甚至罪行。 

     狂欢节的最后一天,在人们的喧嚣欢闹声中,时钟敲响了12下,大街小 

巷顿时安静下来,四旬节开始了。 

     谢肉节的发源地是天主教街较多的南欧,意大利、法国、瑞士等国,特 

别是罗马、威尼斯、那不勒斯、尼斯等地方。从16世纪宗教改革以后,狂欢 


… Page 11…

节一度趋向衰落,狂欢节总有着纵欲的倾向,宗教改革首先要求神职人员坚 

持独身,禁欲行为逐渐蔓延开来。新教国家一般不举行狂欢节。 

     意大利水城威尼斯的狂欢节是迎春节日,人们戴上假面,或脸上涂上彩 

色,或扮动物,载歌载舞,不相识的人们在狂欢节中互相嬉戏。市中心胜马 

可广场上年轻人进行生命战胜死神、春天战胜冬天的表演。他们穿着盔甲, 

手持长矛,模仿战场上的战斗情景,以春天胜利表达人们迎春的喜悦心情。 

     德国狂欢节是古已有的传统活动,实际上是农民的春节,节日的活动表 

现农民抵御恶魔,驱逐寒冬,庆祝丰收,迎接春天的内容。德国狂欢节要持 

续两三个月,从11月11日开始直到来年复活节前四十天。它的高潮是在最 

后一个星期。狂欢节有大型的集会、舞会,也有小型聚会,人们在狂欢中狂 

放不羁。狂欢节的最高潮是狂欢节结束的前一天,这一天一定是星期一,有 

 “疯狂的星期一”之称,内容是化妆游行和狂欢集会。 

     捷克的冬至节后是狂欢娱乐的时候。各地区有不同的方式进行庆祝,都 

是古代的风俗。 

     在西利那的契契曼尼和罗蒂斯,人们使用一种象征自然灾害的野牛面 

具。古时候,野牛到处破坏庄稼,因此农民要献礼给“野牛”让它躺下,以 

便让马铃薯生长更好。另有一种风俗,罗蒂斯的农民一面唱歌,一面将“野 

牛”杀死。每逢节日人们要戴起动物面具,唱歌欢乐。 

     在西利那地区,狂欢节戴的面具用草绳子编成,它象征丰收。人们常用 

稻草编带子做裙子。 

     另一种风俗在基苏卡很流行,青年人抬一个布做的人像,把它叫“婴孩”, 

到处奔走,挨户访问,主人给他们吃的东西。 (取材于克尔希曼利《斯洛伐 

克农村的狂欢节》引自《外国风俗趣谈》) 

     瑞士的狂欢节更有民族特征。据李念培著的《瑞士》一书记载,瑞士的 

楚格市狂欢节前后另有三项古老的活动。a、圣阿加莎日(2月5日)之前的 

星期三,面包师、磨坊主、糖果商到教会一起聚餐。城市的孩子们聚集在中 

心广场,高呼:面包师,给吃的。面包师等人给孩子们投下小点心、香肠之 

类的吃的。圣灰节前的星期一,楚格街上出现谢尔大婶的形象。据说,古时 

候谢尔大婶的男人经常喝酒,烂醉如泥,大婶把他用篮子背回家。大婶身后 

有七个穿彩服的傻子。孩子们在这个活动中会得到糖果。中世纪法、英有一 

种“极乐社会”的团体活动,这种活动的主持者是“傻王子”、“疯妈妈” 

 “荒唐神甫”。瑞士的谢尔大婶与以上形象前后出现,其间是否有联系,还 

待考证。瑞士人民创造出善良的谢尔大婶,使狂欢节,别有一番情趣。在忏 

悔的星期二,大家在街上进行化装舞会。 

     瑞士西南部瓦莱洲,有个叫勒琴塔尔的小山谷,山谷中有四个村子,专 

门制作面具,冬天开始进行制作生产,到狂欢节时戴。“狂欢节戴上它,披 

上兽皮、麻片,带着大牛铃,到处吓人。” (《瑞士》)这个风俗曾被教会 

禁止。这一风俗源于古代,从穿着看也是上古中古的产物。那时人们相信鬼 

神,认为有恶鬼住在烟囱里,飞出时满面是灰,制作面具,装成可怕的样子 

用以破鬼。 

     最有讽刺意义的是,教会规定的忏悔的星期二,不仅没有人去忏悔,反 

而是狂欢节的最高潮。“人是欢乐而生的”,欧洲人通过这些民俗活动把自 

已的意愿充分表现出来,他们要充分享受生之欢乐。 

     ④大斋节 (斋戒节、封斋节、四旬斋节)。大斋节在每年复活节前40 


… Page 12…

天为节期,是基督教的斋戒节期。教会规定节期内不准举行结婚仪式,禁止 

吃肉,停止一切非宗教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