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中世纪生活习俗史-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人装门神、装判官、装钟馗及其小妹,装灶神和土地神,浩浩荡荡的驱鬼 

队有千余人,“自禁中驱祟,出南薰门外转龙湾,谓之‘埋祟’而罢。”(《东 

京梦华录》卷十)。 

     唐代段安节著《乐府杂录》有关于驱傩的记述:用方相四人,戴冠及面 

具,黄金为四目,衣熊裘、执戈、扬盾,口作“傩、傩”之声,以除逐也。 

右十二人,皆朱发,衣白画衣。各执麻鞭,辫麻为之,长数尺,振之声甚厉。 

另有扮成食虎者,食不祥者,食盅者等神。表演驱傩时,诸官都上棚观看, 

百姓也入看,十分壮观。 

     馈岁。节前馈送礼物,“馈岁盘合、酒担、羊腔,充斥道路。”(《武 

林旧事》卷三) 

     守岁。唐太宗写《守岁诗》云,“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开。”人们有 

除夜不眠以待更尽岁尽的习惯。一则送旧岁,二则迎新岁,一夜之中度过两 

年,意义深远。 

     钟馗出现在除夕诸神之中,是在唐代,唐玄宗曾命吴道子画钟馗之像, 

传说钟馗是唐进士,死后曾为玄宗捉鬼除病。钟馗传说与钟馗像遂传遍天下, 

成民间习俗中的人物。 

     宋代除夕有照虚耗 (老鼠)之俗,以光烛照各处,防止老鼠盗吃供品。 

     饮屠苏酒。王安石《除日》诗有记“春风送暖入屠苏”事。屠苏酒是一 

种药酒,传说由大黄、白术、桔梗、蜀椒、乌头、拔契等配制而成。又传为 

唐代孙思邈所创。除夜服用可防疫。其饮法为少者先饮。 

     (17)辽、金、元节日习俗。辽金元时习俗多向宋学习仿效,其都城燕京 

汴梁,原为唐宋旧地,故年节习俗均相沿袭成风。但是各民族仍保持许多古 


… Page 88…

老的习俗,反映其狩猎生活、游牧生活的民族文化。现摘要分述如下: 

     祭山仪 (辽)。祭山仪是辽祭祀天地神祗之仪,地点在木叶山。木叶山 

为辽始祖耶律阿保机之葬处。辽人祭山仪植树作神门、中立君树。立天神地 

祗的牌位,帝后都向牌位致奠,大臣宰相向君树致奠。诸亲王臣子在皇帝带 

领下绕神门树若干圈。并把酒肉扔向东方。最后饮酒吃肉,仪式结束。 

     瑟瑟仪(辽)。这是祈雨的仪式。祈雨前先置百柱天棚,皇帝在百柱天 

棚祈雨,致奠祖先,然后率群臣射柳。射柳是一种骑射比赛。先将柳枝削皮 

使其成一段呈白色,插柳枝为两行,高数寸,欲射之柳用帕标志。射柳者以 

箭射柳枝,射断柳枝并以手去柳,打马飞驰而去的为上,断而不能去者次之, 

断在青的地方或射中没有射断和没有射中的为负。 

     拜日仪 (辽)。契丹拜日,每月朔旦,东向而拜日。辽人不拜月,他们 

崇拜太阳。 

     岁除仪(辽)。除夕之夜,皇帝下诏,由有关官吏把羊油和盐放在火里 

烧,巫依次赞祝火神,皇帝向火礼拜。 

     洒马奶子节。 (祭成吉思汗)。每年六月二十四日,皇帝幸上都,用一 

马,八只黑羊,彩段丝绢各九匹,以白羊毛缠九个穗,三张貂鼠皮。命蒙古 

的巫觋及蒙古和汉人的秀才、达官四员主持其事。拜告苍天之神,又呼成吉 

思汗的御名而祝并曰:“托天皇帝福荫,年年祭赛者。”(《元史·志·祭 

祀六》) 

     射草狗(元)。每年十二月下旬,择日,于西镇国寺内墙下,洒扫平地, 

太府监供彩币,中尚监供细毡、针线,武备寺供弓箭环刀,束秆草为人形一、 

为狗一,剪杂色彩缎做肠胃,选达官世家之有地位的贵人交相射之。将草人、 

草狗射烂,用羊酒祭奠,祭毕,帝后及太子嫔妃并射者各自脱下所穿的衣服, 

使蒙古巫觋祝赞,然后把衣服给丞。叫做脱灾。这项活动非别速、扎刺尔、 

乃蛮、忙古、台列班、塔达、珊竹、雪泥等氏族不得参与 (《元史·志》)。 

     巡皇城 (元)。元朝每年二月十五日举行迎引伞盖活动。由朝廷拨伞鼓 

手一百二十人,甲马五百人,抬汉代关羽像的轿军五百人。宣政院所辖三百 

六十所寺庙,掌管供应三百六十坛佛像、坛面、幡幢、车鼓、头旗,每坛抬 

坛者二十六人,钹鼓僧十二人。大都掌供民间大社一百二十队。教坊司掌各 

种乐器,如大乐鼓、板杖鼓、筚篥、龙笛、琵琶、筝、琴等四百人。妓女杂 

扮队戏一百五十人,杂技一百五十人,汉、回、河西细乐三百二十四人。凡 

执役者官给铠甲袍服器仗,全都鲜丽整洁,珠玉金绣,装束奇巧,首尾排列 

三十余里,都城士女,市民百姓围聚观看,有官府维持秩序,分守城门,中 

书省官员总监视。正月十三日于西镇国寺迎太子游四门,抬高塑像,具仪仗 

入城。十四日由佛教国师率梵僧五百人于大明殿内建佛事。正月十五日请下 

御座上的伞盖,奉置于车上,诸仪仗队列于殿前,社队、演员、僧人列于崇 

天门外,迎引大伞盖出宫,到庆寿寺,吃素食,食过起行,从西宫门外垣海 

子南岸,入厚载红门,由东华门过延春门而西。皇帝、皇后、妃子、公主在 

玉德殿门外,搭彩楼观览。游行完毕,把伞盖送还宫中,恭置御榻上。帝师 

与僧众作佛事至十六日散。岁以为常,谓之游皇城。夏六月中,上京亦举行 

一次。 

     此伞盖按帝师八思巴言做成白色,顶用白缎,泥金书梵文于上,谓镇伏 

邪魔护安国刹。每年二月十五举行迎引伞盖的活动,“周游皇城内外,云与 

众生祓除不祥,导迎福祉” (《元史·志·祭祀六》)。 


… Page 89…

     此项活动从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七年(1270年)开始,每岁举办。 

     这项活动正是元代初期以信仰喇嘛教为主的宗教习俗。这种抬塑像,列 

仪仗,举大伞,列队而行的活动影响了以后京城每过节日列队走会的习俗之 

形成。 

     射天狼 (元)。射天狼为十月开垛场中的活动,其作法,“宰执奉弓执 

箭,跪以进,太子受弓后,发矢至高远处,名射天狼” (《析津志辑佚·岁 

纪》)。 

     扫黄叶 (元)。扫黄叶又名送寒衣节。十月进行,“是月,都城自一日 

之后,时令谓之送寒衣节。祭先上坟,为之扫黄叶” (《析津志辑佚》“岁 

纪”)这一月内人们追思远祖先人,礼仪特重,不论贫富都说家中富有,祭 

祖先十分虔诚恭敬,表现出重视人伦,尊重先辈的风习。 

     腊日洒净与驱邪 (元)。在腊日(或接近除夕之日)“于宫中大明殿牌 

下,西蕃咒师以扇鼓持咒,供羊、马、牛、酒等物,陈设于殿庭,咒师数人 

奏咒乐念咒,两人牵手巾,一人以水置其中,谓之洒净。以诸肉置于桶中, 

二人抬而出殿前,一人执黑旗于前,出红墙门外,于各宫绕旋,自隆福宫、 

兴圣宫出,驰马击鼓举铙奔走,出顺城门外二里头,将所致桶中肉抛撒以济 

人,谓之驱邪。” (《析津志辑佚·岁纪》) 

     这种宗教习俗是喇嘛教的习俗,说明元朝习俗深受喇嘛教的影响。 

     宋元时期,西有西夏,东有辽金,后又有元,各族人民聚集一起,在长 

期的共同生活中,少数民族受到中原汉族节日习俗的影响,越来越多接受了 

汉族的节日习俗。元旦、除夕、元宵、立春、端五、重九、立秋、冬至、腊 

日无不接受汉族节日文化影响。元朝蒙族原来有萨满信仰,后来又接受了佛 

教、道教的信仰,西藏喇嘛教僧人在元成为国师,倍受尊敬,其宗教仪式和 

活动规模空前,对我国的节日习俗产生很大影响。 



     (2)物质生活习俗 

     隋唐宋元时代生产发展,农业生产水平有所提高,手工业越来越发达, 

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较古代有很大提高。与国内外各民族的交流与交融, 

生活习俗发生许多变化。 

     ①服饰习俗。隋唐时期的服饰与南北朝时相比有明显的差异,袍袖不象 

魏晋那样宽肥,衣领不象北朝那样翻折,多为窄袖圆领袍。由于与西域、波 

斯的交往,受西域、波斯及北方少数民族胡服的影响,胡服成为流行服装。 

到晚唐、五代,特别是宋又重新制定服饰制度,服饰又回到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