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中世纪生活习俗史-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唱会,年青人都可以去听,只要化钱就能够进去。在这种演唱会上,女奴们 

一展才艺,博得不少公子王孙的爱情,演出许多爱情故事。 

     阿拉伯人的宵会也十分著名。阿拉伯的祖先生活在自然环境恶劣的阿拉 

伯半岛上,他们逐水草而居,过着游牧的生活,为了与大自然作斗争,他们 

喜欢过集体生活。一天劳动后尤其喜欢聚在一起聊天。这就是宵会。他们这 

种传统从古代到中世纪一直延续下来,特别是伊斯兰教兴起,穆斯林是兄弟 

的思想深入人心,相聚在一起互相谈心,交流经验,谈见闻。这种宵会是阿 

拉伯人特有的一种聚会形式,传统悠久。 

     古代时人们走出家门,坐在沙地上,沐浴在月光下,聚会畅谈。冬天他 

们点起篝火,围坐在篝火边谈话。与会的人可为一家一族,还有不相识的人。 

     中世纪穆斯林们更喜欢聚集在学者、宗教家身边,听他们讲学,也有唱 

歌弹琴等娱乐活动 (参考《外国奇风异俗,阿拉伯人的宵会》世界知识出版 

社)。 

     阿拉伯人十分慷慨好客,他们的篝火为迷路的人、饥饿的人带来光明和 

希望,他们的家只要有条件也慨然招待不相识的人。按照阿拉伯人古老的民 

族习惯,生客住下来,三天之内决不过问客人身世情况和来意。只是招待, 

管吃管住,饥饿的人可以受到热情款待。《古兰经》告诉人们:“当蚂蚁拖 

着麦粒摇曳时,不要去折磨它”,对弱者的同情,体现了阿拉伯人民传统的 

美德。 

     阿拉伯人形容一个人好客,不用好客、慷慨等字样,而是说某某人的火 

是不灭的,或某某人的灰很多。中世纪早期的诗人骑士哈蒂木·塔伊(死于 

公元578年)成了人们谈论好客的代名词,称颂他的火是永不熄灭的,他的 

家成了行人和遇难者的归宿和隐蔽所。 

      《一千零一夜》中的许多故事也反映了阿拉伯人民的这种美德,如《塞 

欧德·萨里睦和樊子鲁、张尔蕃的故事》、《商人阿里·密斯里的故事》等。 

前者写帮助落难朋友,后者写招待不相识的商人。这种慷慨大方、热情好客 

的程度是其他民族文学中罕见的。 

     ②棋艺及其他。国际象棋是印度人创造的,9世纪传入阿拉伯。中世纪 

印度的象棋被广大穆斯林所爱好。印度的棋艺习俗被伊斯兰世界所接受,并 


… Page 54…

融入到阿拉伯帝国的日常生活中。 

     诗人伊本·鲁米有一首描写象棋大师艾布·卡萨母·泰瓦奇的诗,可以 

了解中世纪下棋风气之盛,棋艺之高。下面摘录一部分:设棋坛力克众将, 

挫群雄无人抵挡。……谈笑间巧布迷阵,轻落子突出奇兵。杀得对手难招架, 

杀得棋盘战火浓。………你精明无比,你狡诈出奇。弈子不用看,心中有全 

盘。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除下棋以外,还有掷骰子、赌博,这 

是穷人、富人都玩的活动。斗鸡、斗狗在当时也盛行一时。养鸽也成为阿拉 

伯人的一种娱乐。唱歌是阿拔斯王朝时最普遍的娱乐活动,这种习俗是阿拉 

伯人受波斯习俗的影响而形成的。边唱、边弹、边组词、作诗歌,成为一些 

诗人、歌唱家的特长。易卜拉欣·本·迈赫迪因擅长于唱歌作曲而闻名。打 

猎成为贵族的习尚,据说艾布·依萨十分喜爱狩猎,有时狙击羚羊、兔子, 

有时用鹰猎鹧鸪。户外活动还有射箭 (弓术)、枪术等。 

     波罗球是盛行于西亚和中亚的体育活动。它是一种马上游戏,骑马的人 

分为两队,手执球杖,杖头如匙形,以球杖击球,以先击入球门者为胜。这 

项运动唐代已传入我国。 



                             2。北非生活习俗 



     非洲部分,本章以埃及为主。中世纪前期由于阿拉伯人的入侵,伊斯兰 

教排斥了基督教或其他原始崇拜,成为北非埃及、马格里布,以及东非的索 

马里、苏丹,西非的加纳、马里等国的国教。他们的习俗都受到伊斯兰教的 

影响。但是在非洲,伊斯兰教的观念不如阿拉伯人强,尤其是西非,万物有 

灵论在他们观念中几乎是根深蒂固的。 

     埃及是非洲的文明古国,4世纪末是拜占庭帝国的一部分,7世纪中叶被 

阿拉伯人征服,阿拉伯语替代了科普特语,埃及逐渐阿拉伯化。尽管埃及从 

法蒂玛王朝开始独立 (公元969年),但是仍一直是一个伊斯兰教国家。 

     埃及人的习俗大多与阿拉伯人相同,由于历史文化的影响,还有一些独 

特之处。 



     (1)节日礼俗 

     ①埃及日出节。每年2月21日,在阿布辛堡举行。这是古埃及法老拉莫 

西斯二世的生日。古埃及人崇拜太阳神,国王被说成是太阳神的后裔。拉莫 

西斯二世神庙是日出节瞻拜物的对象。这天清晨6点25分,太阳将它朝霞似 

的光束穿过拉莫西斯神庙高10米、宽5米的石门,通过60米的甬道,照射 

到神庙尽头石室内面向东方的法老拉莫西斯二世的石像上,10分钟以后,石 

室内的石像被沙漠和湖面的反射光全部照亮,太阳直射在石像的地方成为一 

个耀眼的光斑。然后渐渐向左下方移去,不久在它的尽处瞬间消失。6点55 

分,拉莫西斯二世石像和它身旁的三个石像恢复正常的光照。这是日出节最 

神奇的时刻,日出节那一天埃及人凌晨起身,纷纷来到尼罗河畔,迎接黎明 

时这一奇观。这一奇观是埃及人民智慧的充分体现,是古埃及人有高度的天 

文、地理、建筑科学知识的证明。 

     ②尼罗河泛滥节。尼罗河两岸是埃及古文明的发源地。尼罗河与埃及人 

民的生产生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它每年6月水位开始上升,9月达到高潮, 

11月以后开始下降。水退以后两岸形成肥沃的冲积平原,大量的淤泥是最好 


… Page 55…

的肥料。自古以来,埃及人民就利用这种天然的肥料进行农业生产。这里盛 

产棉花、粮食作物,每年可种三季。埃及人民对尼罗河充满感激崇拜之情。 

     每年6月中旬,尼罗河将要泛滥、水质呈现绿色的时候,人们都聚集在 

河岸举行盛大的“落泪夜”庆祝活动。人们向岸边的尼罗河神木雕像膜拜, 

祭司读着祝祷词,向河神祈祷幸福。河面上有无数船只,人们在船上跳舞唱 

歌。8月,当河水漫过两岸堤坝淹没大片土地的时候,人们还要热烈地庆祝 

一番。这时法老本人、文武群臣和宗教首领都要参加。人们把拉莫西斯三世 

雕成美女,敬献给尼罗河神,使他们结为夫妇。 

     据《尼罗河泛滥节》(李连元著,载《外国奇风异俗》,世界知识出版 

社)记述,尼罗河泛滥节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据说有一天,女神伊滋斯的 

丈夫外出遇难身亡,女神悲痛欲绝,泪水如暴雨一样落在河里,使河水突然 

上涨。人们为了使女神不要太伤心,便想出用歌舞、吹打的形式来安慰她。 

女神的泪水泛滥到尼罗河两岸使两岸五谷丰登,生机勃勃。人们每逢河水泛 

滥都要载歌载舞欢庆一番。 

     ③尼罗河娶妇。埃及传统民间节日,时在8月28日。尼罗河泛滥,古埃 

及人认为是河神发怒造成,为使河神高兴,平息水患,人们每年选出一个美 

女为尼罗河新娘,将其投入河中。新娘届时要穿新衣,端坐在彩花装饰的轿 

子里,在达官贵人和众人簇拥下来到河边。待伊斯兰教教长或清真寺伊玛姆 

背诵《古兰经》,朗读献给尼罗河神的颂歌后,新娘便在欢呼声中和妇女尖 

叫声中被抛到河里,与尼罗河成亲(引自《中外民俗学词典》)。 

     ④惠风节。惠风节在每年4月15日,是埃及传统节日,已有5000年历 

史。惠风节有“闻闻春风”气息的意义。据古代传说,这一天是善神战胜恶 

神的日子,后来与基督教复活节相融。传统食物有鸡蛋,埃及人认为鸡蛋形 

似宇宙,故为神圣之物,互送鸡蛋象征吉祥。生菜充满生机,也是节日食品。 

伊斯兰教传入,视鱼为“真主降下的神灵”,预示幸福生活的到来,故又有 

了吃鲜鱼的习惯,鱼被埃及人看作圣洁之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