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反思中国教育-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化的东西回归。当然,我觉得我们还得继续努力,日本科研所的那个调查报告,既是一面镜子,也是一个警钟!


凭什么让孩子实现自己的未竟理想


  [资料]几年前,我邻居小孩才九岁,他的父母就为他报了许多的假期培训班,有书法、英语、小提琴、还有武术班。一天早上,孩子椅着门一边哭,一边说他不喜欢、不愿意去学小提琴,而在一旁的家长却在耐心地劝着孩子,希望孩子能够回心转意。我过来了,本来想劝说邻居,孩子不喜欢就不去算了,可是没等我开口邻居反而要我帮助劝说小孩,他说:“我们这一代人吃了很多苦,活得窝囊,是因为哪个时候的条件有限,没有受到好的培养,现在条件好了只要能学的,对孩子有好处,我就会让孩子去学,去练,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像自己一样……”
  面对这对可怜的父子,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还能够说些什么呢?
  我能帮助家长劝说小孩吗?不能!因为学小提琴不是孩子喜欢、愿意的事情,也不是孩子今后生活必须的东西。况且,现在是假期,是孩子放松休息的时间,书法、英语、武术已经让孩子难以招架了,还要让孩子去学他不喜欢、不愿意的小提琴。这种做法本来就违背了受教育者的意愿,违背了最基本的教育原则,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还能帮助家长劝说小孩吗?不能!绝对不能!
  但是,我能够站在小孩的一边去劝说家长吗?也不能!家长的话说得再明白、再实在不过了!我要帮小孩说话,岂不是破灭家长的理想,践踏家长的感情吗?作为邻居,我知道家长最渴望的东西!为了孩子能够出人头地,吃再大的苦、受再大的累他都愿意、都觉得舒服,那管孩子喜欢不喜欢、愿意不愿意。
  在这种情况下,我只能敷衍一句自己还有急事,让他们自己商量解决而走开。除此之外我还能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没有!以我的智力是没有比走开更好的办法了。
  但是今天走开了,假如明天再次遇到同样的情况怎么办?假如明天遇不到而在后天遇到了我该怎么办?我总不能老说有急事吧?而且,面对那么多参加培训的家长和孩子,尽管他们都不需要我的评价和劝说,但是,课外补习、培训这样一个普遍存在的教育现象不能不叫我思考。
  在各大城市的周末,我们随处见到无数的父母驮着自己的孩子奔赴各种培训班:钢琴班、提琴班、舞蹈班、书法班、围棋班、英语班、作文班等等。要是到了假期,培训班就更加的火爆。教室里挤满了孩子,教室外站满了家长……
  为什么课外补习班、培训班这么热门、这么普遍?是什么因素在支持着这一现象的存在?我们如何面对这一现象呢?
  我个人认为,课外补习班、培训班之所以这么热门、这么普遍,首先是,这些补习班、培训班确实能够帮助孩子们掌握一技之长,而这些特长是普通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无法达到或者进行的。比如书法、美术,比如小提琴,比如武术等等。
  其次是,一些开办课外补习班、培训班的人,受利益驱动,为了获取高额利润,无限夸大培训班的作用,把培训的作用、效果吹嘘得天花乱坠,许多家长在不进行认真思考的情况下,出于对孩子未来的关心,跟风随潮,糊里糊涂地就把孩子送到了培训班。
  再次是,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加之家长们看到现在一些集影、视、歌、节目主持于一身的多栖明星的出现,受功利思想驱使,他们也愿意在孩子身上投资,期望日后的高额回报(家长不是傻子,没有回报的投资,家长们是不会干的)。
  还有的家长,过去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自己没有享受到很好的教育,对自己的生活现状不满意,而又把所有的原因都归结在过去的教育条件上,总觉得自己有许多理想和抱负因为条件所限没有实现,现在条件好了,但是自己已经不年轻了!于是,他们把所有的期望都集中在孩子身上、把所有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希冀用孩子的成绩弥补自己人生的失落!像他自己说的“……只要能学的,对孩子有好处,我就会让孩子去学、去练,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像自己一样……”为了孩子能够出人头地,就算是把他自己累垮了也感到值得!
  以上种种原因导致了现在各种补习班的火爆。
  我不反对在有条件、孩子喜欢、又不影响孩子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前提下,让孩子适当地参加一些培训班,培养、挖掘孩子在某些方面的特长。但是,这样的培养、挖掘要适当,要以孩子自身条件来定,要以孩子喜欢,不影响孩子身体和心理健康为前提!
  家长们想让孩子们具备较多的特长,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想让孩子成人、成材的愿望是好的。家长们愿意为孩子的前途投资,寄希望在孩子身上,让孩子实现自己未竟理想的愿望也没有错。问题是孩子的时间有限,精力有限,孩子的兴趣是否和家长的一致?强迫孩子参加的、不喜欢的培训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这样强迫式的培养教育对孩子们的成长是否有利?
  有教育专家呼吁:“对于孩子来说,通过与年龄相仿的伙伴一同玩耍及参加社会化的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健全的人格,而且能够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各种能力。”
  因此,我们的家长在进行孩子教育时,最主要的是重视孩子的天性,多给他们一些自由玩耍和游戏的时间。让孩子在玩耍中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忍让、宽容、合作等人际交往的优良品质和性格。家长要在孩子玩耍和游戏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而不是违背孩子成长的正常发展规律,让孩子没完没了地参加什么补习班、培训班,更不要带着功利思想去培养孩子,不要强迫孩子去实现自己的未竟理想!
  每一个时代都有它自己的色彩,我们做家长的只有培养孩子健康成长的责任和义务,只有保护好孩子天赋、求知欲的权利。除此之外,我们没有权利叫孩子去实现自己的未竟理想,我们如此地要求孩子对孩子是不公平的,它也不利于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让孩子成为孩子吧!


关于爱的思考


  [背景资料]作为教师,我见识过许多因为溺爱而“残废”的孩子。
  小A是三代单传的独苗,由于父母、爷爷、奶奶对其特别的关爱,从小到大没有自己出过门,没有自己买过东西,凡事都有家长帮他处理,帮他做主,久而久之他就成了满头耳朵就是没有脑子的废物,就连谈恋爱时,也要妈妈“辅佐”,尽管本人长相不错,家庭条件也好,但是谈了十几个对象都没有成功,再后来他成了名人,只要女孩听到他的名字,连面也不见就能说出他的几个愚蠢、幼稚的故事而摇头拒绝……
  小B也是三代单传的独苗,但情况和小A却正好相反,他是家庭的主人,家庭的所有事务都要依着他的意思去做。尽管家庭并不富裕,但他要什么就准能得到什么,手里的零化钱总是不少。后来他长大了,家庭无力承担他的消费,于是他就去偷盗、抢劫,其父母出于对儿子的“爱”竭力为其掩盖罪行、销毁罪证,并千方百计地阻挠公安机关的侦破工作。结果是父母、儿子全被逮捕。当这位糊涂的母亲痛哭流涕地忏悔时,一切都已晚了。
  这些事情确实叫人痛惜!都是关于爱的故事,都是爱的悲剧!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在痛惜之余思考着这样几个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去爱孩子?怎样的爱才是适度的、恰当的?怎样的爱才是真爱?才不会害了孩子?
  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生活水平高了,很多人自己小时候吃了苦、受了罪,生怕自己的孩子再受委屈,于是把爱加倍地倾注到孩子的身上。现在大多家庭都是一个孩子,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甚至是姑、舅、叔、姨……好多双眼睛就盯着一个孩子,好多双手就搀扶着一个孩子,好多的爱就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使得孩子成了家庭的中心,成了天上的星星,成了海里的珍珠,成了比大熊猫还要珍贵的稀有动物!
  他们听不得孩子的哭声,看不得孩子的眼泪,更不习惯孩子受苦、受累、受挫折、受委屈!只要是孩子喜欢的、孩子需要的东西哪怕是龙潭虎穴他们也敢去闯,火海油锅他们也敢去下,就是天上的星星,搭着云梯也要把它摘下来! 
  多少的父母为“爱”孩子而筋疲力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