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古代前期艺术史-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要求:六代之乐舞者要手持礼器以示威仪;六代金乐必然是声调平静、缓 

慢而和畅。这样就可以造成一种庄严、肃穆、安静、和谐的气氛,身历其境 

者崇高之感油然而生。难怪孔子听过《大韶》之后,深受感动,以致“三月 

不知肉味”,认为“韶乐”尽善尽美。 

      《大武》是周代表性的乐舞,同样是对开国君主战绩的歌颂。《乐记·宾 

牟贾篇》曾以孔子之口由舞姿的特点作象征性比喻,对其表演形式作了较详 

细的描述:“揔干而山立,武王之事也。发扬蹈厉,太公之志也。武乱皆坐, 

周召之治也。且夫武,始而北山;再成而灭商;三成而南;四成而南国是疆; 

五成而分,周公左,召公右;六成复缀,以崇天子。夹振之而驷伐,盛威于 

中国也。分夹而进,事蚤济也。久立于缀,以待诸侯之至之。”这部舞乐基 


… Page 107…

本上把武王伐讨的战争全过程演述了一遍,想见其必有声势浩大,壮怀激烈 

之气氛。可孔子认为这种炫耀武功的乐舞,不象《大韶》那样能充分表现“和 

平之德”,所以他评价《大武》是尽美而未尽善。足以见孔子更注重音乐的 

道德作用和标准。 

     周代礼乐中最典型的就是音乐等级制度。在乐队乐器的使用规格上、在 

乐舞队列规模的安排上,甚至有关音乐技术理论上都有严格的规定。例如: 

在乐队的排列和所用乐器的多少上,规定天子的乐队可以排列东西南北四 

面;诸侯可以排三面;卿和大夫排两面,士只能排一面。在乐舞队列规模的 

安排上则规定,天子的舞队可以用“八佾”即排八行,每排八人,共六十四 

人;诸侯用“六佾”,计三十六人;大夫用“四佾”计十六人。甚至规定等 

级地位不同,所奏的曲调也因其象征意义或乐曲内容而有所不同。在《国语·周 

语下》中有“夫宫,音之主也。”而在《礼记·乐记》中则有“宫为君,商 

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的记述。 

     礼乐的发展在周获得了最完备和规范的形式,以致其它的规格、制度、 

表演形式以及渗透于其中的王权意识、等级观念在其后的2000多年的封建社 

会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至于周代的乐器,可以说“八音”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八类乐器全都有了。“金”指青铜,如钟、饶;“石”指玉石,如磬;“土” 

指陶土,如埙;“革”指皮革,如鼓;“丝”指弦线,如琴;“匏”指葫芦, 

如笙、竽;“木”、“竹”即木、竹制乐器,如柷、敔,如笛、箫。这说明 

当时乐器的种类已经相当丰富了。 


… Page 108…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