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古代前期艺术史-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筑群由3个庭院及其四周的房基组成,布局上具有王宫建筑的特点。除此之 

  外,还发现有少量的绳纹瓦,尽管这瓦只用于屋顶的脊、檐、天沟处等局部, 

  但毕竟是建筑材料及建筑技术的革新。 

       另外,从西周开始,在建筑上规定了一套礼制,如《尚书·顾命》与《周 

  礼》所定的宫室宗庙制度有“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前朝后寝”以及庭、 

  堂、阶、室、东序、西序、左塾、右塾、毕门、应门等等。这种型制不但制 

  约于当时,也被后世所承袭。 

        (2)工艺 

       ①青铜工艺。西周初的青铜器,造型和装饰与商代差别不大,基本上承 

  袭了殷商那种器制厚重、造型与花纹稳健富丽且带有神秘的特征。当然,变 

  化还是有的,那就是器物上的铭文逐渐增多,凤纹极为盛行,整体风格逐趋 

  典雅。这一时期的代表器物首推大盂鼎,它是西周具有重要价值的重器。“清 

  朝道光初年出土于陕西眉县礼村(也有传出土于岐山的)。器高约100厘米, 



① 杜逎松:《步入青铜艺术的宫殿》,第56 页。 


… Page 105…

  重153。5公斤。圆形鼓腹,口沿二直耳,三蹄足。器身和足上部均饰有兽面 

                                                     ① 

  纹。兽面纹镌刻深峻,鼻眼凸出,神态威严。”鼎腹的造型及鼎足的样式开 

  始呈现西周鼎的流行式样,器口花纹属殷代题材,但已处理成西周方式。腹 

  内壁铸铭文291字,书体保留有商代后期风格,笔划首尾作尖细状,但其中 

  间部分呈粗笔的所谓波磔体特点。书体雄劲优美,极富神采。在青铜器上铸 

  刻铭文起于商,商早、中期的铭文类似于图腾、图象文字(近似甲骨文体势), 

  到了商晚期,铭文为二字名号,后增至三五字的短辞,商末有达40多字者。 

  制造多字铭文的风气,始于西周,文字最多的是毛公鼎,铭文竟达近五百字。 

  大盂鼎上的铭文记述了康王23年对贵族盂的一次策命。西周铜器铭文不仅提 

  供了研究西周历史的极有价值的文字资料,同时也在文字、书法、文学等方 

  面显示出重要的艺术价值。除了大盂鼎之外,周早期的代表器物还有 1976 

  年在陕西临潼出土的武王伐商时代的利簋。这是西周最早的一件铜器,此器 

  是周灭商后第七天铸造的,因而又称为“武王征商簋”。再有1963年陕西宝 

  鸡出土的成王时的何尊,腹部饰有饕餮纹,四面扉棱起伏凸出,给人以庄重 

  肃穆之感。 

       西周后期,青铜器造型与花纹均趋向简单。商朝人嗜酒,周朝人禁酒, 

  故盛酒器爵、角、斝、觯几乎绝迹,而新出现的盛食器簠、盨,注水器匜, 

  其造型大方而实用。但是,用于灌祭 (即祭祀时将酒洒于地下)的酒器仍有 

  许多出土,主要为鸟兽尊。从器形上看,兽足鼎颇为流行。花纹方面,重环 

  纹、瓦纹、鳞纹等成为文饰图案的主流,而饕餮纹、夔龙纹那种冷狞神秘的 

  纹饰渐少,开始显示出少神秘较自由的迹象。比起商代,西周所制作的青铜 

  器不把装饰看得那么重而更侧重纪事,故铭文更长了。后期的重要文物有曶 

  鼎、卫鼎、虢季子白盘、大克鼎等。大克鼎,高93厘米,重120公斤,于清 

  光诸年间(1890年)在陕西扶风出土。该鼎腹部饰以西周后期典型的环带纹; 

  双立耳,微向外倾;鼎足饰半浮雕的面纹,足上部有扉棱,下部略向外侈, 

  呈马蹄形。腹内壁铸有铭文291字,共28行,行款整齐、笔法雄浑,为金文 

  佳作之一。总的说来,这时的金文书法艺术,行款整齐均匀、字体严谨精致, 

  竖笔常呈上下等粗的“玉柱体”,且精致娴熟,达到书艺绝伦的成熟境界。 

       ②玉器。玉器到了西周完全礼制化了被赋予了更多道德化的含义,这使 

  得它身价倍增,以至于被奉若神明,发挥着其它工艺美术品所不能替代的作 

  用。如强调“大玉不琢”意思说尊贵的礼玉要保持形象的纯洁与朴素。更进 

  一步,玉还被视为有仁、义、礼、智、信等多种美德,如玉的“润泽以温” 

  是仁,纹理自内显露于外是义,敲击时音响舒扬远传是智,等等。除了用于 

  礼器外,玉被用于佩饰玩赏者也不少,如河南浚县辛村西周墓出土的玉器有 

   “玉牛头1,鹿头1,龙1,鸟2,兔2,蚕2,鱼5,蝉1,共象生玉15。其 

  他尚有璧、玞、璇玑、韘、半环、曲玉等环曲形玉16,戈、匕、璂、版、柱、 

                                        ① 

  小腰梯形等直方形玉11,共42。”而陕西宝鸡茹家庄出土的玉石竟达1300 

  件之多。可见,玉器被使用的规模之大。但是在工艺技术和艺术上,基本承 

  袭商代,没有显著的创新,只略见活泼自由而已。 

       在许多大墓中,也常发现有精美的骨、角、牙等材料制作的工艺品,想 

  必皆为奴隶主贵族们的把玩之物。 



① 杜逎松:《步入青铜艺术的宫殿》,第97 页。 

① 郭宝钧:《中国青铜时代》。 


… Page 106…

     西周时代的陶器工艺比商殷时代没有什么发展,反而呈衰落之势。但值 

得注意的是陶瓦的出现使制陶工艺又开辟了新的天地。 

      (3)雕塑 

     西周的雕塑艺术在商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发展,形象似乎更写实一些, 

或说增添了生动活泼之气氛,这在象生的各种鸟兽尊上有明显的体现。如陕 

西宝鸡茹家庄出土的一对鸟形尊,鸟垂喙、长尾,下有三足,全身饰有鳞状 

羽纹。传为陕西宝鸡出土,现藏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的一对虎尊。虎体 

修长,首前伸,口出两牙,长尾上卷。江苏丹徒出土的一件鸳鸯尊,作站立 

状,曲颈,体态丰满,头顶有冠,造型稳重典雅。此外,辽宁凌源出土的鸭 

尊,宝鸡茹家庄出土的象尊及两个铜三足鸟、一个铜鸭头、一件8厘米高的 

铜人,辽宁喀左出土的“蟠龙兽面纹罍”上的昂首蟠龙等,都是具有一定水 

平的雕塑作品。 

      (4)乐、舞 

     据《史记·周本记》上讲,周在灭商建国后不久就制定了礼乐。周代最 

重要的音乐大多是运用于礼乐中的音乐。 

     礼乐制度,实质上是奴隶制的氏族宗法制度和等级名分制度的综合体。 

所谓宗法制度,就是用“大宗”和“小宗”的层层区别构成一座血缘宗族关 

系的金字塔。君主是塔顶,为天下的大宗,其嫡系为小宗。 

     在音乐方面,周把前代的乐曲、乐舞、乐器加以整理、改进,从而形成 

了一套更符合“礼”的有助于巩固其政权的音乐文化。他们认为这样的音乐 

可以让人们保持“平和”,不进行反抗,即“以乐礼教和,则民不乖。” 

     周代的礼制相当繁锁,其中与音乐关系较为密切的礼仪形式有祭祀、大 

飨、燕礼、大射等。据《周礼·春官》记载,“大司乐·……乃分乐而序之, 

以祭,以享,以祀。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乃奏太簇, 

歌应钟,舞《咸池》,以祭地祇。乃奏姑洗,歌南吕,舞《大韶》,以祀四 

望。乃奏蕤宾,歌函钟,舞《大夏》,以祭山川。乃奏夷则,歌小吕,舞《大 

濩》,以享先妣。乃奏无射,歌夹钟,舞《大武》,以享先祖。……”以上 

说到的黄帝时代的《云门》,尧时的《咸池》,舜时的《大韶》,禹时的《大 

夏》,商的《大濩》及周武王时的《大武》,便是周朝祭天地、祀考妣的、 

被称为“六代舞乐”的雅乐。“雅乐”实际上便是与礼直接联系在一起的祭 

祀音乐和仪典音乐。这就决定了雅乐的风格是“中正和平”、“典雅纯正”。 

又因为自周开始,历代都把先王之乐奉为“雅乐”,所以“雅”与“古”便 

成了同义语。在后来的中国儒家思想中,凡雅必古,凡古必雅,不古者则必 

不雅的偏见,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由于雅乐本身的风格,所以在表演 

时要求:六代之乐舞者要手持礼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