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古代前期艺术史-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板岩制成的雕像,多彩绚烂又不失和谐统一。在祭庙的西北方,踞伏着一尊 

  人面狮身的巨石雕像,古希腊人称之为“司芬克斯”。它的面部就是哈夫拉 

  法老本人。这尊巨大雕像高2O米,长57米,脸孔高度5米,鼻子高度1。7 

  米,耳朵高度2米。除狮爪是用石块砌成外,整个狮身人面像是在一块天然 

  的大岩石上凿成的。在司芬克斯头上,戴着国王的条纹头巾,在前额雕出了 

  神蛇,埃及人称之为乌莱。按埃及人的信仰,它守护法老与神祇。下颌下面 

  是埃及国王与贵族所戴用的假须。脸孔涂上了砖红色,头巾上是蓝色与红色 

  条。这样一个带有法老面孔的庞大怪物,在当时必然会予人以难忘的印象, 

  表现着强有力的神权合一的观念。由于人为的破坏,它的鼻目已辨认不清细 

  节,面孔残破,但我们依然可以从中想见它当初的威严和风采,正是靠着这 

  般威严,这般神秘,它无声地震慑着这块古老的土地。 

       吉萨金字塔及其伟大的建筑群的建筑艺术,达到了古王国时期的顶峰, 

  也是法老权力盛极一时的体现。经过这两大金字塔的建筑,埃及已民穷财尽。 

  以后其他的法老虽然也修造了许多金字塔,但规模和质量却不能同吉萨的金 

  字塔相比。到公元前23世纪第六王朝以后,随着古王国的分裂和法老权力的 

  下降,金字塔建筑逐渐衰落。在1000多年的时间中,估计所建造的金字塔大 

  大小小约有 70多座,大部分散布在尼罗河下游两岸吉萨及其以南的广大地 

  区。 

       古王国金字塔,以它巨大的体积和重量,以它方锥体的外形,给人以一 

  种稳定、庄严之感,同时也给人以一种精神上的压力和威慑。统治者借此来 

  向人们暗示他们的统治神圣和不可动摇。 

       从第五王朝开始,法老们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到祭庙的修饰上。随着太 

  阳神地位的提高,又开始大规模地兴建祀奉太阳神的神庙。在建造金字塔的 

  同时,也在附近建造太阳神庙。据说第六王朝时期有六个法老建造了太阳神 

  庙。在神庙的建造中,一种新的建筑形式被创造出来。“新的建筑好象是神 

  庙和金字塔的结合体。许多祭庙环绕着露天庭院建造,庭院中央竖立着“奥 

  贝里斯克”——一种方尖碑,上面叠着长方形尖顶巨石犹如金字塔。这是太 

  阳神形象的象征。庭院四周有围墙,东面有一条通道与尼罗河岸的小庙相通, 

  南侧置有供神乘坐的驰向天空的“圣船”。船是用砖石建成的。这一建筑同 

  样具有古王国时期建筑的基本特征,即规模宏伟和形式朴拙。”① 

        (2)雕刻 

       随着古王国建筑艺术的发达,其雕刻艺术也达到了非常精巧的程度。埃 

  及真正卓越的雕刻作品,几乎都产生于这个时代,并且绝大多数都出土于陵 

  墓和祭庙。 

       前面曾说过,古埃及人相信灵魂不灭,认为只要尸体完整,灵魂就可附 

  于其上继续“生活”。他们千方百计地研究、寻找能使尸体得以完整保存下 

  来的办法,哪怕是头颅也好,所以他们先是在死去的祖先头颅上涂防腐剂, 



① 朱伯雄主编:《世界美术史》第二卷,第158 页。 


… Page 59…

而后探索出制作干尸的办法,但那时干尸化的方法尚不完善,因此尸体仍不 

能保证永不腐烂。于是,人们就用雕像作为干尸(木乃伊)的替身,并认为, 

当灵魂找不到躯壳可以依附的时候,它就会依附在雕像上,使雕像活起来, 

从而这个人仍然可以继续度他的冥土生活。这就要求代替死者的雕像要尽可 

能地同死者生前的容貌和体态相同。埃及的人像雕刻就是在这种特殊的要求 

下发展起来的。可以说,宗教观念确定了对雕塑的要求。从保存下来的大批 

供祭奠之用的雕像来看,它们大多都具有千篇一律的僵硬姿态与虚套的色彩 

处理。如以完全正面的姿态刻划死者,或是站着,或是坐在方形宝座上,或 

是盘腿坐在地上。所有雕像,头部都是直挺挺的,双臂紧贴身侧。石灰石雕 

像通常要着色,男子躯体涂红棕色、女子躯体涂成黄色,原因是男子常在户 

外,风吹日晒,皮肤色深,女子深居简出,保持了皮肤的白皙。不管男女, 

头发一律涂成黑色,服装涂成白色。尽管不同时期的雕像具有不同的品质, 

并且可以明显辨别出各雕像的个性,但是法则的阻挠作用,妨碍艺术家去克 

服刻划人物形象的死板方法,所以雕像给人的印象似乎是相同的:静穆严肃 

近乎于冷漠的脸孔,僵硬的姿态,结实有力的肌肉等。 

     埃及的雕刻以石头、木材、象牙、铜、陶土多种质料为材料,艺术家们 

在雕像时,很善于利用手头现成的各种材料。埃及的雕刻家更喜欢用花岗岩、 

闪绿石、玄武岩等质地坚硬的石料,因为它们经久不坏,可以打磨,他们能 

够制作出任何尺寸的作品,从小型的木制品到庞大的狮身人面像,都得心应 

手。 

      《左塞坐像》出土于左塞金字塔祭庙的密室里,是发现的古王国时代最 

早的一座较大的着色坐像。像高138厘米,以石灰石为材料。雕像面部毁损 

严重,用水晶镶嵌的眼睛已被盗挖。雕像残留着施色的痕迹,如浓蓝的发须, 

棕色的皮肤和白色的衣服。雕像的底座刻有建筑大师伊姆霍特普的名字,这 

在埃及是罕见的。法老头戴菱形王巾,颌套神圣胡须,左手平伸放于膝上, 

右手握拳置于胸前,双腿并拢。他庄重肃穆的表情及姿态,蕴藏着一种令人 

慑服的内在力量。雕像保持着绝对的正面,具有不容动摇的稳定感和神圣不 

可侵犯的威严感。它是埃及雕刻中“正面律”早期的范本,成为以后创作法 

老坐像的程式化的楷模。 

      《哈夫拉坐像》,发现于哈夫拉祭庙内,保存完好。像高168厘米,大 

小如真人,用有白色条纹的黑色闪绿岩雕刻而成。在它身上,埃及的雕刻艺 

术规律得到了集中的体现。艺术家所塑造的法老依然是传统的姿势 (即一手 

按在胸前,一手放于膝上)端坐于宝座上,头后是荷拉斯神鹰,张开双翼庇 

护着他的头,头巾包着额,从耳后两旁下垂到胸前,颌下戴有一绺假须。从 

侧面看,鹰翼、头巾和假须恰成一线增强了头部的体积感。腰部围着编织华 

丽的短裙并覆盖亚麻布。法老双目直视前方,表情庄严,很容易使人想起那 

座令人慑服的狮身人面像来。也许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出雕像的立体观念,艺 

术家尝试把整块石头刻成三段以组成雕像,这样便克服了雕刻侧面的困难, 

使得整个细部表现无遗。再有,深色闪绿岩质地坚硬,难以雕凿,但艺术家 

却以其娴熟的技巧将雕像雕凿成功并将其表面磨光,使国王满面生辉,不能 

不说艺术家的技艺的确高明。 

      《门考拉王和王后双人像》,是第四王朝时期的一尊双人立像。像高 

142。2厘米,以粘板岩雕刻而成。法老夫妇并肩而立,二人几乎等高,且左 

脚都略微向前伸出。法老两臂垂直贴着大腿,双手握拳,唯大拇指明显可见, 


… Page 60…

王后左臂弯曲,左手放在法老左胳膊上,右手臂则围抱着法老的腰。这是埃 

及夫妇像的标准格式。尽管姿势呆板些,但面部还是流露出生机。双双微笑, 

给人以和蔼感觉。这座双人雕像既保持了人物的威仪,又完美地表现出男性 

与女性身躯不同的美感。艺术家成功地在石头上表现出王后身上薄如蝉翼的 

衣衫以及衣衫下透出的姣好的柔软起伏的体形。而法老在埃及雕刻中则总表 

现为年轻的、理想化的身躯。 

      《拉霍太普夫妇像》。这对夫妇双像与《门考拉和王后的双人像》有所 

不同,在于后者为双人立像的最初代表,前者为双人坐像的最初代表。该雕 

像男女高度略有差异,男像高120厘米,女像高118厘米,均用石炭岩雕成。 

作品完整无损,极为珍贵。雕像基本还是遵循传统模式,雕工不很精致,但 

人物生动的表情赋予雕像之神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