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古代前期艺术史-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质硬且光洁透亮,多为酒器。在山东省潍坊姚官庄出土的一只大型陶杯,就 

  是这种陶器的典型。它的形状象一朵盛开的花,底部有棱有边,上部透雕着 

  五圈近似几何纹的图案,十分精美。 

       ④长江流域。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十分丰富。但过去由于受 

  掌握的资料限制,长期以来一直有黄河流域为我国古代文化之摇篮一说,现 

  在这种说法日益被三十年来不断发掘出来的长江流域文化遗存所否定。应当 

  说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都是孕育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迄今在长江中下游地 

  区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就有河姆渡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马家浜 



① 参见刘敦愿《山东龙山文化的技术和艺术》,《山东龙山文化研究文集》。 

① 参见刘敦愿《山东龙山文化的技术和艺术》《山东龙山文化研究文集》。 

② 刘敦愿: 《山东龙山文化的技术和艺术》,《山东龙山文化研究文集》。 


… Page 30…

文化、良渚文化等。在这些文化中都存有大量丰富的陶器。 

     a。河姆渡文化。河姆渡文化因1973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发现的新石器 

时代文化遗址而得名。据科学方法测定,距今约7000年左右,主要分布在杭 

州湾和舟山群岛一带,它是长江流域发现的最早的一种新石器文化。 

     在陶器制作方面,河姆渡文化还不成熟,基本上是手工制作。所烧陶器 

大多是夹炭黑陶。这是一种为防止由于干燥或在烧制过程中开裂而在粘土中 

掺入炭化的植物茎叶和稻壳的黑陶。它的胎质疏松,胎壁较厚,造型也不太 

规整。由于河姆渡人是以种植稻谷为主,兼营畜牧、渔猎的农耕民族,因此 

他们在陶器上装饰的有稻穗、枝叶、花蕊、家猪等动植物形纹样,其中以刻 

划的猪纹最具特色。此外,在器形上,河姆渡人的陶器也有独特之处。矩形 

猪体缽便是一种。还有一些像釜、盘的器物,把口沿处制成以圆形为主体的 

多角形,可谓别具匠心。从总体风格上,河姆渡文化的陶器与仰韶文化的陶 

器差异较大,但毫不比之逊色。 

     b。大溪文化。大溪文化因1958年首先在四川巫山大溪镇发现而得名。主 

要分布在川、鄂的三峡地区和鄂西南及湘北一带。年代约在公元前2825—前 

2405年。陶器的质地良好,形式多样,以红陶为主,加之一定数量的黑陶及 

少量白陶。器物皆为手工制作,造型比较丰富,有盘、豆、鼎、杯、碗、罐 

等,其中以筒形陶瓶最具代表性,器腹向内微收呈细高状,造型别致,富有 

韵味。彩陶不太发达,多于彩绘前先以红陶衣作底,有些器物的不同部位用 

红、白两种陶衣作底,上面施以圆点纹、弧线纹、凹边三角纹等很别致的图 

案。 

     c。屈家岭文化。因首先在湖北京山屈家岭发现的新石器文化遗存而得 

名,主要分布于江汉地区,是一支具有强烈地方特色的文化类型。据碳 14 

测定,年代为公元前2250—前2195年。早期以黑陶为主,晚期以灰陶居多。 

主要器物有三足器、圈足器、三足盘、圈足碗、高圈足杯、长颈圈足壶等, 

除前两种与其它地区的文化共同流行外,后几种则独具风格,为其它地区所 

少见。 

     屈家岭文化在制陶技术上和烧造工艺上都显示出较高的水平。有一种被 

称为蛋壳彩陶的陶器,是屈家岭文化制陶工艺水平的代表作。它胎壁很薄, 

胎的厚度仅有一毫米左右,胎色发黄,上施以彩绘,也有用独特的晕染手法 

绘制的。其纹样主要有圆点、弧线、条纹、网纹、菱形格纹等。d。马家浜文 

化。马家浜文化因1959年首先发现于浙江嘉兴马家浜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而得名。它是继河姆渡之后发展起来的。主要分布在太湖流域。据碳14测定, 

年代约为公元前3670—前2685年。 

     陶器以夹砂红陶为主,并有红陶、灰陶和少量的黑陶。陶器的种类比较 

丰富,有平底器、三足器和圈足器等。其中的三足鼎,形式变化多样,有盆 

形、釜形、盘形、壶形之分,器足也有扁平、铲形和近似鱼鳍形等。为马家 

浜文化独具的腰沿釜,在其腹部环绕着一条宽沿,形成了一道“檐”,代表 

了其独特的造型风格。马家浜文化的制陶技术主要为手制,也有一部分是经 

过慢轮修整的。陶器表面多为素面和磨光。用于装饰的纹样有弦纹、绳纹和 

刻划纹,并附加堆塑和镂孔等。 

     E、良渚文化。良渚文化是继马家浜文化后发展起来的,它主要分布的地 

区与马家浜文化大体一致。据碳14测定,年代约为公元前2750—前1890年。 

良渚文化以轮制的泥质黑陶最具代表性,但大多胎质较软、胎壁较厚。竹节 


… Page 31…

  形细把豆是它有特色的器物,这种器物的把根据竹子的形态而设计,由凸弦 

  纹的连续排列显出竹节的。良渚文化也有一些彩绘陶,其中江苏吴江出土的 

  用漆彩绘的器物是独树一帜的。 

       综观中国原始社会的陶器艺术,从陶器发明到单色陶再发展到彩陶,一 

  步一步,其纹饰更丰富,技术更精湛。许多形式美的法则,如对称、均衡、 

  统一、变化,集中、放射等被比较熟练地运用于创作中,出现了许多极为精 

  美的陶器,在我国工艺美术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并为以后其它艺术形式 

  的发展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2)雕塑与绘画 

       ①雕塑。雕塑作品在我国旧石器时代遗址中尚未发现。属于新石器早期 

  的这类作品出土也不多,但是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却出现了大量技法比较 

  成熟的作品。由此推测,在此之前,雕塑艺术似乎应当有一个比较长的发展 

  过程。 

       从雕塑的品种来看,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今天所具有的雕塑形式,如 

  浅浮雕、高浮雕、圆雕等都已出现。从雕塑所用的材料看,有石、骨、玉、 

  牙、木、泥、蚌等,但最具代表性、数量最多的则是陶塑作品。这主要是由 

  于当时雕塑主要作为实用工艺品的装饰而存在,而最多的实用工艺品就是陶 

  器的缘故。 

       a。陶塑。陶塑作品主要以几种形式存在,其一,为拟形器,即陶器本身 

  的造型就是对某种生物形态的模拟。如龟形器、猪形器等。其二为附丽在实 

  用器皿上的装饰,即以雕塑形式出现的装饰。如人头盖瓶、浮雕蜥蜴罐。其 

  三为独立的雕塑如陶鸟、陶猪、陶鱼等。 

       作为雕塑性作品所涉及的题材主要是动物形象和人物形象两类。 

       动物形象: 

       动物形象的雕塑品数量比较多。拟形器一类中就不乏佳作。如山东宁阳 

  大汶口出土的红陶兽形壶 (称狗形器),它挺颈昂首,以张圆似在狂吠的口 

  部作壶嘴,蹬直且略略叉开站立的四肢作器足,背上加塑提把,构思巧妙。 

  它并不拘泥于对自然形态的单纯模仿,具有既生动美观又符合实用的双重效 

                                                   ① 

  果。再如山东胶县三里河出土的两件兽形陶鬶 ,一件是灰陶狗形器,一件是 

  猪形鬶。狗形器四肢挺立,昂首而吠;而猪形鬶,虽四足残缺但形象仍然生 

  动,尤其从那两侧微微露出的獠牙,浑圆而肥壮的身躯,都可以断定它是一 

  头成年大猪。最令人赞叹的拟形器应当数1975年在陕西华县出土的仰韶文化 

  时期的陶鹰鼎了。它巧妙地利用鹰腹作器身,壮实且饱满,以经过夸张的十 

  分粗壮苍劲的双足和短粗的尾作鼎立的支足,后收的双翅围过鼎的中后部, 

  造成一种前扑的动势,加上鹰头上圆瞪的大眼和利喙,使这只鹰威风凛然, 

  气势逼人。这种经过艺术夸张变形,充分体现出动物的形神特征,并与器物 

  特定的造形和谐地统一在一起的作品,反映出作者高度的艺术想象力及艺术 

  表现技巧,不愧为原始艺术之珍品。 

       从附丽于实用器皿的雕塑品来看,数量较多,手法比较写实。如河南新 

  郑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