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古代前期艺术史-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平原上河湖港汊星罗棋布。地形多样,相互交错。我国疆域辽阔,最北到最 

南相距5500多公里,气候从亚寒带经温带、亚热带直到热带。数百万年前, 

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出令人骄傲的古代文化, 

仅较闻名的旧石器文化遗址就有近20处被发现,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遍布 

全国,达数千处之多。其中最主要的有:江西万年“仙人洞文化”、河南新 

郑“裴李岗文化”、河北邯郸“磁山文化”、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这些 

属于新石器早期的遗址,其年代大约在公元前10000—前7000年之间。属于 

公元前7000—前4000年间的新石器中期的文化遗址有:河南漫池仰韶村的 

 “仰韶文化”,山东宁阳与泰安的“大汶口文化”,江苏淮安青莲岗的“青 

莲岗文化”。属于晚期的是:山东章丘龙山镇城子崖的“龙山文化”,浙江 

余姚良渚镇的“良渚文化”,湖北京山屈家岭的“屈家岭文化”和甘肃临洮 

马家窑的“马家窑文化”时间在公元前3000—前2000年。 

      (1)陶器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陶器极为丰富,不仅分布广泛,而且品种多样。其范 

围东起渤海,南及长江以南,西至青海,北到长城以北。陶器的品种有彩陶、 

红陶、黑陶、白陶、灰陶、印纹陶等,器形包括盆、钵、壶、杯、鼎、深腹 

罐等。各地出土的陶器一般说来普遍具有质朴、浑厚、豪放的原始风格。但 

由于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类型的关系,它们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从已发现的 

材料看,陶器的分布绝大多数集中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其中又以黄河流 

域最为密集。 

     ①黄河中游流域 (中原地区)。这一流域主要以仰韶文化为代表。仰韶 

文化是以1921年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发现的新石器遗址而得名。它历经两千 

多年之久,其文化的基本面貌是一致的。但由于时间的早晚、地区的不同, 

在一些特点上也显现出比较明显的差异。因此,仰韶文化通常又可以分为宝 

鸡北首岭类型、西安半坡类型、河南庙底沟类型、山西西王村类型。其中宝 


… Page 26…

鸡北首岭类型属于仰韶文化的早期,陶器的特点是拙朴而不成熟,可以见到 

压划纹、锥刺纹,但彩陶少见。山西西王村类型属于仰韶文化晚期,红陶居 

多,彩陶上的纹饰较为草率,已可见衰退之趋势。而西安半坡类型和河南庙 

底沟类型则是仰韶文化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对仰韶文化具有典型的 

代表意义。 

     a。半坡类型 

     半坡类型是以1953年陕西西安半坡村发现的新石器文化遗址而得名。它 

是新中国建立后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新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址之一。据测定距 

今6000余年。这里出土的陶器具有较浓郁的原始气息。器物以卷唇圆腹和折 

腹圜底盆、缽、蒜头形细颈壶、直口鼓腹尖底器、敛口束腰葫芦形瓶等为主。 

早期陶器纹样多施以黑彩,晚期近紫的红彩逐渐多了起来。装饰纹样以动物 

较多,也有不少几何纹样,但植物纹和编织纹较少见。内壁彩绘和口沿装饰 

具有独特性。 

     就动物纹饰而言,有象生的鱼、鹿、蛙、羊等。如一“奔鹿圆腹圜底盆” 

的内壁,以相等的间隔画着四只奔腾的小鹿,造型简洁生动。但在动物装饰 

图案中,鱼纹最具特色。从描绘有鳞片的鱼到抽象为鱼形图案,这中间所运 

用的手法极为丰富,变幻多端。即使仅画一个鱼头,寥寥几笔却也神形俱备。 

描绘数鱼并进时,看上去栩栩如生,然而再稍加变化又可成为既对称又富于 

生机的菱形图案。人面鱼纹的纹样组合,是半坡类型所独具的。这种带有变 

形、夸张的怪异组合,反映出某种原始的图腾气息。 

     新石器时代的几何纹样,一般都是从动、植物及编织图案中抽象、演变 

而来的。在半坡类型的陶器装饰中能够称之为几何纹样的比起其它类型要普 

遍得多。特别有意义的是我们还可以从中寻得从动植物、编织纹演变到几何 

形纹样的痕迹。已经成熟的几何形纹有:颠倒的三角形组合、曲折纹、个字 

纹、直线组合、梯形锯齿形纹及圆点纹等。其中别具风格的是以颠倒三角纹、 

曲折三角纹、相对三角纹组成的规律性很强的齐整图案。总的说来,其线条 

简练多直线。 

     至于编织纹和植物纹,所见很少。编织纹只有网纹、篮纹和绳纹。而植 

物纹仅见类似麦穗一样的纹样。 

     b。庙底沟类型 

     庙底沟类型是因 1953年在河南陕县庙底沟发现的这一类型的典型遗址 

而得名。从出土文物看,这种类型的陶器种类更加丰富,除了盆、缽、瓶、 

壶、瓮、罐外、鼎、灶、釜也普遍被发现,其中具有特色的有深腹曲壁的碗 

和盆,敛口浅腹盆、敛口罐、长颈罐、重唇尖底瓶等。彩绘主要是黑或带紫 

的黑色,红色少见。也有在彩绘前罩一层白色的陶衣作衬底,以便使用红色、 

黑色绘出的纹样更鲜明。这类彩陶在时间上晚一些。彩绘多施于器物的肩、 

腹和口沿上,内壁很少有彩绘。就纹样的题材看,主要是植物纹、几何纹, 

也有动物纹,而编织纹少见。 

     植物纹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呈放射状的旋花纹,一般以二方连 

续组织围绕器身来描绘。另一种是叶状纹,以单叶为母题,联系起来构成图 

案。经过组织的图案极富变化,具有很好的艺术效果。 

         几何纹样为陶器装饰添色许多。主要的纹样有钩连纹、弧形纹、菱 

形纹,同心圈纹、对角三角纹、平行纹等,还有由圆点、钩叶、弧线等组成 

的连续图案。其中一件精品钩叶彩陶盆,如今藏于故宫中。在处理纹样时, 


… Page 27…

已有了以点定位的方法,为后来的图案构成奠定了基础。动物形纹样发现过 

蛙和鸟的图形,而编织纹则以网纹和蓝纹居多。总的说来,庙底沟类型陶器 

上的装饰多为曲线,圆润流畅,繁缛但富于变幻,具有优美瑰丽的风格,表 

现出极强的装饰效果。 

     ②黄河流域上游地区(甘肃、青海)。黄河流域上游的甘肃、青海地区, 

继仰韶文化之后出现了马家窑文化。通常根据器物造型及器物上装饰的纹样 

差异,又把它分为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和马厂类型。 

     a。马家窑类型 

     马家窑类型的陶器因临洮县南马家窑村的发现而得名。它的影响范围很 

广,北至宁夏、南达四川,甘肃的东部、中部及青海都可以看到这一类型的 

影响。 

     马家窑类型的陶器,造型优美多样,主要流行平底器,尖底器已不多见。 

器形多为盆、缽、罐、瓶、壶、瓮、杯等。其中侈口长颈双耳瓶、卷缘鼓腹 

盆更为主要。在器物的腹部造型上与仰韶文化有所变化,从腹部向内急收变 

为稍加外凸的孤线形。这一类型的彩陶以黑彩为主。有的器物通体施以装饰, 

并且内彩也非常流行,尤以盆碗一类居多。 

     马家窑类型陶器的纹饰,最常见的有卷草纹、蝌蚪形纹、蛙形纹、水浪 

纹等。这些纹样虽不很多,但变化却极为丰富。比如独立的一种卷草纹,它 

可以以其层出不穷的变化环绕装饰器物的整个面部,既使只有黑色一种色 

彩,它也能以其变幻造成丰满的动势感,使图案既庄重又灵活,充满生命力。 

     在纹饰题材方面,马家窑类型也不同于中原地区,它往往表现为对各类 

题材的综合运用。如在一件器物上,动、植物纹,甚至编织纹和几何纹都可 

能同时出现。其中,动、植物纹饰一般都经过变化,即使与几何纹或编织纹 

组合在一起,也给人以协调统一之感。反映了这种类型较之以前所取得的进 

步。 

     b。半山类型 

     半山类型的陶器最早发现于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半山地区。以后在洮河 

流域及黄河沿岸也多有发现。它是马家窑文化更趋成熟的类型。它的器形多 

为壶和罐,尤以直口长颈宽肩壶,敞口短颈宽肩壶,大口双耳鼓腹小底罐、 

敛口钵和敞口平底小碗最常见。其中双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