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4堂财富课--陈志武与女儿谈商业模-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家酒店公司,而是以商业零售为主的公司。当然,她更没想到,通程作为商业零售公司,居然还有17亿多的资产,而这些资产又都是商业楼宇。难道为了让零售业务更赚钱、长久价值更高,公司必须要自己拥有那么多的商业广场和大楼吗?公司背上这么多的资产负担,难道更有利于它在零售业的发展吗?陈笛不一定能马上理解这些问题,但是她在思考。


尹明善先生主宰命运的故事(1)
选择字号:大 中 小 键盘左右键(← →)可以上下翻页 全屏阅读

从2003年开始,我每年都要带上几十位耶鲁大学MBA学生,去中国考察、访问一些公司。这些学生平均年龄在29岁左右,来自许多不同的国家,像2009年这40余位同学,分别来自17个国家,除少数几个外,基本上都是第一次去中国。正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在过去7年中,每次访问,我们都搭配不同的访问点,要访问的民营企业和外企一般在12家左右,国企和政府机构有五六家不等。

按理说,这么多年下来,我该感到累了。但是,客观地讲,每次访问都让我学到许多新东西,让我感受到人性的力量。像这次,我们于2009年1月10日从北京开始,四天后去重庆,在重庆访问了力帆摩托,得到其创始人尹明善老先生的亲自接待,也访问了富桥足疗公司创始人郭家富先生、小天鹅集团创始人何永智女士,他们的个人创业故事,特别是他们人生阅历中跌下去、再爬起来的精神毅力,无不感人。我的学生说,原来只从报上读到过中国经济崛起的故事,但头脑中没有一幅具体的中国经济如何崛起、是谁在推动它的图景,但看到、听到这些个人化创业故事后,现在终于对上号了。自己创业历来是我们MBA崇尚的文化高点。

 

“陈笛,这次我们去重庆,见到尹明善先生,参观了他的力帆摩托、力帆汽车车间,非常有意思。尹先生今年71岁,创业使他成为亿万富翁。”

 

陈笛:“他是怎么创业的呢?”

 

“1992年,他54岁时才开始创业进入摩托车制造业。他的公司创立不到17年,如今年销售额超过了100亿。他那么晚创业,也能这么成功,本身意义就很大,起码说明创业不只是年轻人的事。”

 

陈笛:“为什么那么晚才开始?”

 

“这跟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历史有关。尹先生出生于重庆涪陵,他家有土地,在以前的意识形态下,有土地、有财富就是‘坏分子’。就这样,他家就有了所谓的‘成分问题’了。1953年,他家土地被公有化,被没收了,他和母亲被发配到郊区一座山上居住,那时他才15岁。由于母亲小时候裹过脚、不便行走,不能劳动,所以,15岁的尹先生扛起了赚钱养家的重任。尹先生说,那时生活压力逼他赚钱的经历,为他后来的商业能力打下关键基础,真是逆境磨炼人呐。1958年,念高中三年级的尹先生,因一位好朋友的家庭在考虑移民美国,也因‘有右派言论’,而失学了;1961年,他的罪名上升为‘反革命’,坐牢9个半月,之后被发配到塑料厂劳动。他的‘牛鬼蛇神’日子——这是以前中国形容受意识形态迫害的人的名词——一直持续到1979年,那年他41岁,终于被摘掉‘反革命’帽子,能更正常地融入社会。

“尹先生做过工厂英语资料译员、重庆广播电视大学英语教师、重庆出版社编辑。1985年底,他创办重庆长江书刊公司,是重庆最早的书商,也小有成就。1991年,尹先生听一位摩托车厂的朋友说,他们工厂每月从河南买几百台发动机,价格高但质量一般,而本地的大厂又不愿把发动机卖给小摩托车厂。1992年,看到商机的尹先生跟其他几位朋友一起,共凑了20万元,在重庆郊区农村租了个不到40平米的房间做车间,成立‘轰达车辆配件研究所’,也就是后来的力帆集团前身,开始制造摩托车配件。做了一年配件后,尹先生发现利润很薄,只够持平。有一次去重庆大摩托车企业——建设集团的维修部,他发现,如果把摩托车发动机配件买来,成本是1400元,组装了再卖出去,能卖到1998元,有近600元毛利,远比造配件赚钱,这是连建设集团自己都不知道的秘密!”

 

陈笛:“从配件到整机,利润差别为什么会这么大?难道成本结构不同?”

 

“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关键在于整机是摩托车消费者看到的,整机有品牌效应在里面,而那些配件埋没在整机之中,用户可能根本不知道、也不一定在乎配件是谁制造的,配件制造商成了‘无名英雄’,他们很难加进品牌溢价,也就没有什么利润了。换个角度讲,因为配件品牌不重要,谁做都行,而整机是消费者看到的,品牌很重要,是信不信得过的关键,所以,利润就会高。在整个制造链上,谁离终端消费者越近,谁的利润越高。”

 

陈笛:“苹果公司的iPod是不是也这样?我们同学都喜欢苹果公司的产品,它的品牌对我们总是最有吸引力,不过它的产品总是贵得离谱。”

“是呀,我的一位大学同学,在北京专门研究、制造类似iPod这样的音像放录产品,卖给消费者。他说,跟iPod同样功能的产品,他不要70美元的成本就能做好。可是,他的产品售价不到100美元,而苹果iPod的价格却是500美元,还越卖越俏。

“像那些女士用的化妆品更是这样,许多化学品公司只制作化妆品公司需要的化学原材料,而不制造女士消费者看到的化妆品,结果,它们的利润很少,相对的股票价格一般也都很低。但是,化妆品公司因为拥有消费者熟悉的品牌,从而获得较高的利润。有的化妆品公司甚至把产品制造业务全部外包给那些化工厂,要化工厂制好后,帮化妆品公司贴上品牌商标,从工厂直接发货到各零售店。整个过程中,化妆品公司可能一点也不插手,但是,利润主要还是要给化妆品公司,因为它们拥有品牌,拥有消费者的信任。”

 

陈笛:“既然这样,为什么那些化工厂、配件厂自己不去开发品牌,也赚品牌的钱呢?”

 

“这是一个困扰许多中国公司的问题。有多方面原因。一是,在中国,保护商标、品牌或者其他无形资产的法治架构没到位。中国传统社会的思想意识里,人们历来不认为品牌有多重要,不认为无形资产值什么钱。在这种社会环境下,没有人愿意在品牌、无形资产上进行投资。二是,即使在美国,也有化工厂选择只为那些化妆品公司外包效劳,它们将自身定位在外包业务上,专门为多家化妆品公司提供外包制造服务,从规模上制胜。最后,就是品牌的建立和维护,需要花钱做广告,做形象设计等等,这些需要很多资金支持。在中国,主要的社会资金存在国有银行里,而国有银行又主要为国企服务,那些民营企业、个人创业的企业很难得到足够的资金。”

 

陈笛:“那么,尹先生又是怎么走出来的,他怎么克服品牌的挑战?”

 

“1993年,他开始组装、销售发动机,一年内就尝到500万利润的甜头,当时这是很大的一笔钱!认识到整机和配件的这种定价差别之后,一方面,尹先生继续投资研发新的发动机,这让他成为国内发动机主要制造商之一;另一方面,他开始制造摩托车整车,因为毕竟发动机只是摩托车的部件之一,整车的利润才最高!到1998年,力帆摩托已经在全国销售,并开始尝试出口。

“对力帆品牌比较重要的一件事,是2000年8月,尹先生以5580万元买下寰岛足球俱乐部,将其改名为重庆力帆。买过来后,力帆集团每年要再补进去2000多万的开支。掌控力帆足球的头三年,力帆集团共花现金1。7亿。值不值得呢?尹先生说,‘力帆在买足球俱乐部之前,辛辛苦苦地干了八年,全国最多有2000万人知道,而且还主要是摩托车消费者。现在知道力帆的人至少有3亿,因为中国有3亿球迷。这个效果是每年花几千万做广告都无法达到的。’

“尹先生的足球俱乐部还有另一个让人津津乐道的故事。他们引进了越南的头号球星黎玄德,这是越南第一个在国外踢球的球员。2001年10月,黎玄德代表力帆俱乐部进了一个球,越南各报纸全面欢呼,产生极大的品牌效应!越南曾经是日本摩托车的天下,但力帆摩托不久就取得了越南市场的龙头地位。也因为涉足足球,乌拉圭一个客商就认定力帆是一个大企业,这让力帆摩托打开了南美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