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万历十五年-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戚继光在1563年被任命为福建总兵,这是武官中的最高职衔。虽然如此,现实环境

    却很少允许他去制订整体的战略方针。可以说,他的部队始终只是一个战术单位。火器

    既不能起决定性的作用,南方的水田也使骑兵不能往来驰骋,所以无法创造出各兵种协

    同作战的复杂战术。就是在步兵战术的范围内,他也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他所常用的

    战术是使用精锐突破敌人防御线中突出的一角。这些地方是敌人防御的重点,地形有利,

    极难攻破。但是他的部队总是以出敌意外的方式迅速接近敌阵,迫使对方在慌乱中仓摔

    应战,而使巴方从不利转为有利。获得这样的战果,端赖于平日严格训练下所养成的坚

    毅精神和适应各种地形的能力。此外,以伏兵制胜敌人也为戚家军所独擅胜场,因为士

    兵的装备较便,可以灵活地移动和隐蔽。

    在作战中,总兵戚继光不惜初期接战的损失。经验告诉他,战斗无非是击破敌方的

    军事组织。如果以雷霆万钧之力,加于对方组织重点之上,则其配转运活的枢纽既被消

    灭,其全局必迅速瓦解。而对付倭寇这样的敌人,只要日本人就击败,中国方面的胁从

    者大多就会放下武器投降。

    戚家军多次取得的胜利使他们威名远播,这种威名又促使士兵更加斗志昂扬,他们

    可以在几小时之内攻克其他官军几个月之内无法解决的倭寇据点,歼灭敌人。

    戚继光作战的方针,一向主张占有数量的优势,速战速决。唯一的例外,则为仙游

    之役。当时仙游被围已一月,戚家军驰赴救援,血战于城外,双方坚持又逾二旬。至

    1564年1月倭寇大败而逃,戚继光穷追不舍,肃清了他们的根据地。这是一次决定性的

    战役,使整个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日本各岛的来犯者,至此才承认在中国的冒险没有

    便宜可占,因而逐渐放弃了继续骚扰的念头。剩下的海盗绝大多数已属中国人,他们在

    浙江福建一带也难于存身,之后就流窜到广东境内。用不着多说,本朝的抗倭战争业已

    大功告成,剩下的残余海盗当然有待于继续荡乎,不过这已经属于中国的内部问题而不

    是国际间的战争了。

    在抗倭战争中功绩最为卓著的戚继光不是在理想上把事情做得至善至美的将领,而

    是最能适应环境以发挥他的天才的将领。他所以获得成功的要点,在于他清醒的现实感。

    他看清并适应了当时的政治,而把军事技术作为必要的辅助,这是在当时的环境里唯一

    可以被允许的方案。至于在一个以文人治国的农业国家之内,谁想要极端强调军事效率,

    提倡技术的发展,而导致军人和文官的并驾齐驱,哪怕他能举出无数动听的理由,在事

    实上也是绝对办不到的。

    戚继光的功成名遂,在16世纪中叶的本朝可以算是特殊的例外。他之能够一帆风顺,

    固然是由于本身的卓越才能,但是得到一位有力者的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这位有

    力者就是谭纶。此人在文官集团中是一个特殊的人物,进士出身,长期在东南滨海地区

    任职,累迁至福建巡抚。由于职务上的需要和个人的爱好,用兵之道竟然成了这位高级

    文官的专长。他常常以视察为名,随同部队亲临前线,有时会乘别人没有注意的时候突

    然出现于队伍的最前列。据说他有一次还实际参加战斗,弄得两肘沾满了鲜血。按照当

    时的规定,一个军事领导人的军功标准是部下斩获敌人首级的数字,而谭纶一生中所获

    得的总数则达21500。戚继光提出的募兵训练计划,得到谭纶的热烈赞赏和实际支持,

    源源供给戚继光的部队以足够的军需装备。戚继光之得任福建总兵,也主要出于他的推

    荐。1567年,谭纶升任蓟辽保定总督,负有防御京微的重任。不久他就提议把戚继光调

    到他的辖区中担任最高将领,当然也不会出于人们的意料之外。

    戚继光于1568年年初履新,在前州任职达15年之久。之后谭纶虽然因为内调兵部尚

    书而离开蓟辽并又死在尚书任内,但这已是在他和戚继光合作,把蓟州的武备大加整顿

    以后的事了。

    本朝的军人长期处于文官的压制之下,即使是一位卓越的高级将领也无法展布其统

    筹全局的能力。他们的部属在各自的防区内同时接受知府、知县等地方官的指挥,而且

    不让他们经季供应给养。于是这些武将们唯一所能做到的事就是带领士兵亲身参与战斗。

    虽说得到谭纶的一力支持,因袭的各种成例也不断给戚继光增加棘手的问题。即以他的

    官职来说,在调任之初准备接他为“总理蓟州军务”。以一介武夫而总揽全区部队的指

    挥调度之权,当然会大干物议。

    北方的边镇和南方的军区情况截然不同,其威胁边外的游牧民族。每当天时亢

    旱,蒙古的骑兵部队就会按照他们的成例犯边掠夺。他们的军事特点在于流动性和迅疾

    猛烈的冲击力量。在集中来犯的时候,一次可以动员10万名骑兵,当时俺答曾经把各部

    落联成一个大同盟,东西连亘2000里,使官军束手无策。

    蓟州为华北九镇之一,防区为北京东北一带,按照规定的编制应有士兵8万人,战

    马22000匹。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人能够确切知道现存的数字。在役的士兵,有的属于本

    镇所属卫所的“主兵”,也有从其他地方调来的“客兵”。后者的调防虽然带有永久性,

    但供应的义务却仍属原来的地区。还有一部分从内地卫所调来的士兵,他们的服役期只

    限于蒙古人犯边可能性最大的几个月。实际上他们也很少亲身服役,只要缴纳一定的银

    两可以雇人替代,而所缴的银数又和雇代实际所需的们银不同。总而言之,全镇的人员

    和粗钢从不同的来源和以不同的方法获得,有的还只在账本上存在。这样,不仅他们的

    数量难以弄清,他们的质量也是一个疑问号。

    这种松散的组织和军需上的缺乏统一,看来不全是出于无意识的安排。一个办事效

    率极高的将领常常会以自己的意见作为各种问题的总答案,用我们古人的话来说,就是

    跋扈专擅;而这样一个将领手握重兵在京骰据守,也常常造成一个朝代的终结。所以戚

    继光改进武备的一切努力,都必然遇到重重的阻碍,其中的绝大部分文官集团的意

    志,而这种意志又有历史传统的成树作为背景。

    但是很幸运,谭纶和戚继光的意图受到一位中枢重臣的赏识。此人就是张居正。

    张居正在戚继光北调的前几个月才出任内阁大学士,之后还要经过一番周折,才成

    了本朝第一位政治家。然而他在入阁之初就有重整军备的雄心,蓟州是最能吸引他注意

    力的一个军区。戚继光莅任不久,就发觉他自己只需要专心于军备而不必参与政治。因

    为凡是应当安排的事,都已经由总督和大学士安排妥帖;如果事情连他们都无法安排,

    当然也不必多费唇舌。

    以大学土的身分,张居正不仅没有权力公然颁发指令,甚至不能公开讨论制度的改

    组。他所采用的方式是用私人函件授意亲信如此如此地向皇帝提出建议。这些建议送到

    内阁票拟,他就得以名正言顺地代替皇帝作出同意的批复。进入文渊阁以后的第一个皇

    帝是一个昏庸的君主,对国事既不理解也不关心;第二个皇帝则是小孩子和他的学生。

    环境和才能加在一起,造成了张居正的权威。但是他还是需要小心从事。帝国的官僚政

    治已经发展到登峰造极,成千成万的官僚,在维护成宪的名义下保持各方面的平衡,掩

    盖自己不可告人的私利。要公然宣布改组军事制度,就等于邀请别人对自己攻击。因此

    张居正不得不采取这种迂回的方式。反正皇帝站在他这一边,不论别人是否识破真相,

    只要举不出违背成宪的理由,则公开的攻汗和私下的流言都可以不在话下。

第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