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万历十五年-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代人受过。

    也许是有鉴于唐朝藩镇的跋扈,本朝从洪武开始,就具有这重文轻武的趋向。大约

    经过了一百年,文官集团进入了成熟的阶段,对他们的社会地位上升到历史上的最高点;

    换句话说,也就是武官的社会地位下降到历史上的最低点。这种畸形的出现,原因在于

    本朝的政治组织为一元化,一元化的思想基础则是两千年来的孔孟之道。如果让军队保

    持独立的、严格的组织,和文官集团分庭抗礼,这一元化的统治就不可能如所预期的成

    长、发展,以至于登峰造极。这种制度既经固定,将领们即使出生入死,屡建奇功,其

    社会影响,也未必抵得上一篇精彩的大块文章。死。这种制度和风气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早已被事实所证明。本朝的军事蔬败尽人皆知,但其败坏的程度却出人意外。北方的边

    境每年都为俺答所入侵,被掳走的人民和劫去的财物不可胜计。1555年戚继光调赴浙江

    新任的时候,东南沿海也迭经倭寇的蹂躏。正当悲观和惶惑遍布于滨海各省,一股50至

    70人的海寇竟创造了一个奇迹。他们登陆后深入腹地,到处杀人越货,如入无人之境,

    竟超过杭州北新关,经淳安入安徽朗县,迫近芜湖,围绕南京兜了一个大圈子,然后趋

    袜陵关至宜兴,退回至武进。以后虽然被歼,但是被他们杀伤的据称竟有四千之多。而

    南京为本朝陪都,据记载有驻军12万人。这样的军事行动,在世界战争史上亦当称为罕

    见。

    面对这样令人焦虑的局面,戚继光的任务决不仅止于单纯地击败倭寇。他首先要组

    织一支新型的军队。从他的军事著作《纪效新书》中可以看到如何有条不紊地实施他的

    建军方案:宣布招兵的办法,规定月值的数字,拟订分配列兵职务的原则,明确官兵的

    职责,设计队、哨、局的组织,统一武器的规格,颁发旗帜金鼓这一类通讯器材,等等。

    建军方案的核心部分是确立铁一般的军法。军法的精神在于“集体负责”,即所谓“连

    坐法”,一队和一哨的官兵要互相保证在作战中勇往直前,不得退却。一人退却则一人

    被斩首,全队退却则队长被斩首,队长殉职而全队退却则全队被斩首。

    《纪效新书》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甚至还记载了一种制作干粮的方法。然则这

    部著作的出现,也正好在另一个角度上反映出了当时的军训军令都没有固定的准则,专

    门研究军事技术的学校从未成立。如果部队手册、战斗纲要、编制表、后勤补给图解和

    军法条文等为军中必需的文字材料曾经存在,那么,它们不是没有付诸实施,就是早已

    不合现状,所以戚继光才会在他的书里不厌其详地作出规定和阐述。

    在这种情况下,不论戚继光个人的意向如何,他所组织的新军就不可能不带上个人

    的色彩,所以人们就恰如其分地称之为“成家军”。值得注意的是,这支新军在建立30

    年之后,仍然还是成继光的个人部队。这自然又和文官集团的平衡原则大相凿辆。在文

    官们的心目中,戚继光的军队不是社稷的干城而是国家的威胁,加之他又和张居正关系

    极为密切,所以必须对他作严厉的弹劾。

    在16世纪中叶,日本这一个岛国能够严重威胁本朝东海沿岸各省的安全,这种现象

    是很难理解的。合乎逻辑的倒是本朝的士兵应该超海进攻日本。因为当时的日本不仅地

    狭人稀,而且几十年来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政权,内战频仍,法律和纪纲可谓荡然无存。

    本朝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被一个极有组织的文官集团所统治,中央指挥地方如

    身之使臂,极少发生抗命的事情。同时我们这个帝国在名义上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常

    备军,人数多达200万。

    但是这种假想的逻辑并不适用于现实。本朝的军制规定,常备军由200万“军户”

    提供,每户出丁男一人,代代相因不变。设立军户的目的,既在于保证官兵的来源,又

    在于保障“民户”不致因战争动员而受征兵的骚扰。这制度开创伊始,流弊即随之而来。

    民户被编入军户,大部出于强迫;即或出于自愿,也常常是基于权宜之计,时过境迁,

    当初的应带就不能矢守不渝。所以各个驻兵的卫所刚刚成立,士兵逃亡和换籍的事件即

    已层出不穷。时经一百多年,各卫所的土地,不少都为各军户抵押和出卖。长年以来,

    除了西北边境,绝大部分地区都承平无事,所以,一个卫所的实际兵员往往远较规定的

    编制为少,在退化最严重的卫所中,竟仅为规定编制的百分之二或三。对而且这些有限

    的士兵还常常被军官当作营造和运输的劳工,再不然就是留在家里充当仆役。

    和这种每况愈下的情形相始终的是补给制度。本朝的军事供应和政事参合为一元。

    军队的粗钢补给,来源于地方政府的侧面供应。按理说,户部是国家财政的中枢,应该

    统筹全局,但实际上却类同于一个大型的会计机构,只是在账目上监督各个机关和各个

    地方政府的出纳。各个地方政府按照规定的数额把给养直接运交附近的军事单位,军区

    和中级以上的后勤机构。一个府县,可能输送食粮及银两于十几个不同的小单位;一个

    卫所,也可能接受十几个府县送来的粮食和银两。这种方法一经成为定制,就如盘根错

    节,任何高级单位也无法把补给点和补给线作合理的通盘改组,以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

    于是供应不能足额的情况就时有发生。试想,由十几个单位分别按固定的数量供应,总

    难免有个别单位由于意外的情况而不能如额缴纳;而其他单位则并不负有补足缺额的义

    务,即或有这样的义务,也不见得就有这样的能力。所以在开国一百余年以后,书面的

    规定早已和实际的详情格格不入。纵使有局部的调整,充其量也不过见效于暂时而终于

    不免捉襟见肘。

    如果查阅官方的史籍,书上都明确无误地记载了全国的补给已由中央统筹分配,而

    实际的执行却全赖直不相属的下级机构。地方政府和地方军队之间的补给关系已如上述,

    即使是运往北京的治粮,其运输的情况也十分奇特。所谓港粮,就是从南方大多数府县

    中征收田赋所得的,通过大运河而运往北京的粮食。按明文规定,清运由专业化的军上

    负责运送,运送的军士即称之为运军。全部运军有官兵12万人,分驾运粮船12000艘。

    但是这个庞大的队伍却没有一个统筹后勤的机构来做周密的安排,以使其秩序井然地运

    转。粮船直接在江南的水滨接受纳税者所缴纳的谷米,然后解线北运。一艘粮船由一个

    下级军官管理,并直接对中央政府负责。在所运的粮食送达北京附近的张家湾仓库以前,

    粮船上全体官兵的人身自由、生命财产甚至妻子儿女,都等同于保证这次运输安全的抵

    押品。因为除此而外,别无更好的方法可以作有效的管理。至于粮船的制造,也同样表

    现了散漫和缺乏组织的特性。这些粮船的法定使用期限为10年,过期就需要重新建造。

    在淮河沿岸设有“船厂”一处,是全国最大的造船场所,其产量的高峰为年产700股以

    上。然而这个所谓船厂实际上由82个小型船厂拼合凑拢,各厂之间各自经理。虽有一个

    类似于总管理处的机构,它却无统一调度人力和物资的权能,自然也更谈不上有效的技

    术分工。

    不消多说,组织上的低能必然造成装备上的落后。本朝并不完全缺乏这方面的能工

    巧匠,但是他们都被集中到皇城里,专门为皇帝的禁卫军制造精美的甲胄。一般的野战

    军只能服用树以小铁片的棉布袄,或者由纸筋搪塞而成的“纸甲”。至于士兵们使用的

    武器,也大多是由各地府县作为赋的一个部分制造缴送,质量既有欠精良,规格也谈不

    上标准化。

    以上种种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