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3g:超级媒介的新媒体可能性分析-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品。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在各个区域内部不同的电子设备处于高度协作关系,但各个区域间,尤其是家用电器与其他两个区域之间几乎不产生任何应用关联。

  中国联想提出了“关联应用”在个人信息终端层面的关联应用战略:要实现家电、通信、计算等多种个人信息终端通过一定的协议标准实现智能互联、资源共享、协同服务。这不单是技术人员的异想,它为我们勾画了激动人心的未来生活图景,这更符合我们以前对“21世纪梦幻生活”的想象。

  而这时候选择什么终端显得异常重要。谁被选择,谁就是强势终端,就更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性能。

  上面提到“移动设备区域则主要包括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PDA)、手机等便携类产品”,但是联想在2004年10月的2004年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展示“关联应用”时,选择了手机ET280。其实联想早就选择了手机,这也是为什么他们不遗余力地进军手机行业。而手机进入3G时代后,这一“超级终端” 对“关联应用”的推动更大。

  “只要再加上一点点想象力,我们不难在脑海里描绘出用ET180构建起来的美丽新世界:清晨驱车上班,ET180会告诉你最佳的行车路线,以及用语音播放出你所需要的各类信息;下班回家路上,用ET180监控家中情况,并提前打开空调等电器;出差在外,用ET180随时随地和公司保持文件往来,并实时查阅各种资料;外出购物,只需通过 ET180就可完成银行转账付款;在外旅游休闲,随时可以和朋友保持联络,与网友在虚拟世界中决战……未来只需要这样一部手机,生活、工作、娱乐,一切便可“尽在掌握”。这不过是联想所倡导的“关联应用”——我们未来生活的模式——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16'

  “新浪科技”的这段畅想其实已经部分实现,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当我们对未来的数字家庭和数字敞开联想的时候,我们开始从比尔 盖茨式的基于电脑、互联网,转变为基于手机。其实我们已经把手机当成强势终端了。

  当我们用手机打开微波炉烘烤一只美妙的烘培鸡的时候,我们更乐意用手机来看新闻、听音乐,看电视,虽然这些在笔记本电脑上、甚至在一台捆绑在身上的台式电脑上也可以实现。

  以上喋喋不休的文字试图论证的是,3G是有竞争力被选择的。 
程中,争取内容提供就是他们行动的一项重要举动。在全球力推3G最卖力的当属香港和黄,他们在香港推出的3G服务包括19个娱乐频道,提供体育、音乐、视频讯息、电子邮件以及股票和外汇信息等内容。更重要的是,路透社及多家主要音乐公司包括环球唱片、华纳唱片等成为和黄的供应商,解决了长期的内容提供问题。'17'

  坦率地说,现金3G的推进并不顺利,内容提供商的观望是其中的一个因素。但是运营商对从一开始对内容提供的自觉重视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在3G运行起来后,内容提供并不成问题,一个成组织、成规模的“传者”群体是可以预期的。

  第二个问题 有没有潜质

  3G媒介作为一种媒体有没有担任大众传媒的素质?我们在上面已经对3G媒介的特性进行了论述。如果还存在疑虑的话,互联网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参照系。可以说,如果互联网能成为媒体,3G也能,因为3G在技术上能复制互联网。 
新媒体新在哪里

  剩下的问题是,3G即将成为的媒体是新媒体吗?

  这并不是一个小疑虑。好吧,手机能看新闻,能看电视,能复制互联网,但是为什么说3G是新媒体,不是电子版的报纸,移动版的电视,甚至干脆就是互联网本身?

  “新媒体”身份受到质疑,互联网也受到过如此待遇,其实每种新技术的产生总免不了受到怀疑并不奇怪,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作出两个回答,第一,3G对传统媒体和技术的依赖能不能说否认它的新媒体可能性?第二个,3G作为一种媒体,新在哪?

  第一个问题 依赖和创新

  这小玩意儿真的能成为媒体吗?

  即使我们怀着美好的心愿展望3G的未来,也会发现,3G更像一个恶意的“坐享其成者”,他从报纸“盗取”文字报道,从电视盗取影像,当人们炫耀 3G的时候,甚至直接就说:“看,它能上网呢。”

  3G的“狡猾”同时也引来了3G是否是一种独立媒体的争议。

  在这方面,保罗•••莱文森有他自己的争辩。

  他回顾说,19世纪电话出现的时候,是依靠电报的线路的,但是就像我们今天看到的,电话完全摆脱了电报,而且疯狂地压缩了电报的业务空间,电报反而变成了电话的一种补充。同样100年后,互联网出现的时候,电脑还要依赖电话线,靠一种中国人叫做“猫”的调制调解器来上网,很多早期的网虫就是通过“猫”上BBS,然后炮制文章来诅咒这种“动物”带来的如蜗牛一样的网速的。然而今天,宽带互联网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线路,而且QQ这类的即时通讯软件也让远距离的人们有了更多的沟通方式,新浪UC的“高保真宽带语音”广告词更加直接“通话如此清晰,我们还要电话吗”,技术新贵显得如此咄咄逼人。而手机现在对于互联网呢?我们注意到,在移动上网技术尚未成熟的现在,人们反而更经常地用手机GPRS来上网,电脑成为手机的配件了吗?

  莱文森的结论是:“手机不仅成为性能更好的电话,而且能成为更好地互联网”。也许莱文森预言的手机“消化”掉互联网未必会出现,但是但是他的论证逻辑不无道理,因为新技术对旧技术的暂时依赖而否定新技术的独立性,有可能是一种短视。

  互联网的经验  其实在“出身”这个问题上,互联网作为一种媒体并不比手机来的光彩。互联网出现之初,其新闻内容绝大多数都是来自转载的,直到今天,在中国这种免费的复制还是“丧心病狂”地继续着,但是很快像YAHOO、AOL这样能独立提供新闻内容的网站出现了,而且这种YAHOO的新闻竞争力并不见得小。

  即使是并不光彩的“复制新闻”,现在看来,也并不影响互联网的新媒体气质。美国的DRUDGEREPORTS就是靠转载的半个人网站,他们依靠报道克林顿新丑闻案一举闻名,至今都保持极高的知名度,更重要的是,这个由几个人组成的网站,充满了互联网的独特魅力。“新浪新闻”虽然渐渐加强了采访能力,但是依旧是“复制新闻”的典型,但是当初嘲笑这种“复制粘贴型”新闻制作方式的人现在可能要重新审视“新浪新闻”,当成规模的新闻信息聚集到新浪新闻上的时候,产生的效果不但是简单的数量相加,由此产生的“新浪评论”让人侧目,同时它更让人看到了“内容为王”背后的“渠道为王”。这无疑是互联网带来的新鲜之风。

  在3G媒体能不能产生新闻生产商?即使在新闻管制严格的国家,依靠“复制新闻”,3G也能引发更多的想象,这一“拇指媒体”会不会引发人们更高的评论热情?“复制新闻”引入语音元素后,会不会有一种“化学性”的变化?“移动媒体”会不会新造出“新闻印证”、“新闻追踪”的新方式?这些或许都是 3G新方式。

  3G媒体有能力形成自己的方式。我们可以花上好几天来做这种不花成本的想象,然后伸出手接一张业务宣传单,发觉你的设想已经被某一家公司实现了。 
 第二个问题 新特质

  我们必须靠想象力来完成最后一个问题的论证。当然,前面的论述会给我们以佐证,而避免成为胡言乱语。这部分的论证重要性在于,我们看看,3G新媒体将如何体现出其“新”来。由于是一种列举性的,我们并不企图穷尽3G媒体的可能性,只是提供“以此为例”式的论述。

  永远在线:传播无时差  媒体的更新周期似乎是越来越短,日报让人们只能在24小时后才知道发生了什么,而报纸的一天内多次出版某种程度上弥补了这种遗憾,但是永远比不上广播和电视的更新速度,在繁华的香港,快速的新闻更新让电台记者成为最繁忙的工种之一。互联网的速度也很快,很多人习惯于首先从互联网上得知重大新闻。

  新闻更新越快,传播时差越小。传播时差除了受到媒体更新周期的影响,也受到媒体特性的影响,这种影响更体现在对接受者的影响上。我们可以感受得到媒体跟我们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