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中世纪艺术史-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拜占庭的建筑以大规模的教堂建设为主。公元8世纪以前,除继承了早 

期教堂的巴西利卡式和集中式外,还沿用了古罗马陵墓圆形式多边形的平面 

结构和万神庙式的圆穹顶,从而创造了一种折衷的型制:有着穹顶或半穹顶 

的集中式巴西利卡教堂,并发展成为由大小不同的穹顶连续构成开阔高大的 

内部空间的特殊样式。拜占庭教堂建筑中这种对穹顶的重视,既来源于对神 

学阐释的宇宙观的象征表现:它在穹顶内部最高点配以宇宙的主宰者——基 

督像,并以此为中心来布局整个教堂内部的宗教图象,从而在视觉上达到教 

堂外观与内部相统一的表现天上的等级;又反映出拜占庭政教合一的政体, 

因为这种教堂的外观在内部图象的配置,与以皇帝为顶点的人间等级相吻 

合,所以它间接体现和炫耀的是作为神的代理人皇帝的权力。从建筑角度来 

说,这种型制的主要特点是利用穹顶来构成建筑物的中间主要部分,比起古 

罗马的拱顶,它解决了在四方形房架上安设圆形穹顶的问题,而且可以由多 


… Page 16…

组穹顶形成广阔而有变化的空间,这在西方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建于君 

士地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无疑是这一型制的典范。它修建于查士了尼王朝 

时期,实际上是在公元532年毁于火灾的旧圣索菲亚教堂的原址上,由查士 

丁尼皇帝指派的两位建筑师:伊西多鲁斯和安提米乌斯于公元532到537年 

间重新建造的。教堂长94米,宽72米。中间主穹顶直径长31米,高度为 

15米,它借助帆拱安在4个巨墩上,在它的东西两侧连接着两个与之等直径 

的半圆穹顶,每个半圆穹顶左右两侧又连接着更小的半圆穹顶。在它的南北 

两侧是圆拱门、两层列柱和墙体,在列柱后则是侧廊。呈长方形的中殿一端 

接着一个半圆室,另,端为入口。如此,在相互邻接的主穹顶和半圆穹顶形 

成了一个高大宽阔 (主穹顶与地面距离高达56米)而又节奏分明的内部空 

间。在这里,阳光通过众多的拱顶窗户洒进教堂,投射到由红、绿、白色大 

理石和金箔制成的立柱、覆盖着多色条纹大理石板的墙壁和装饰着色彩斑斓 

玻璃镶嵌的拱顶及拱门的表面与地面上,与室内的灯烛交相辉映,闪烁着神 

秘梦幻般的色彩。特别是从主穹顶基部开的40个拱顶窗户透射过来的一束束 

光线,减弱了穹顶的重量感,恰似一道光环托着巨大的穹顶飘浮在空中。如 

此奇妙的视觉幻象,增添了崇高、神圣的气氛,仿佛将尘世间的污浊荡涤一 

空,使置身其间的人们的感受象当时一位史学家所描述的那样:“……一个 

人到这里祈祷时,立即会相信这不是人力,也不是艺术,而是上帝的恩惠造 

成的奇迹,他的心飞向上帝,飘飘荡荡,觉得离上帝不远了……”。与内部 

相对比的是教堂外部凝炼庄严的气势。教堂和庭院及附属建筑处于一巨大的 

长方形范围内,在平整肃穆的墙体的支撑上,飞扶壁、拱顶、半穹顶等结构 

如层层波浪将整个建筑推向高潮——主穹顶,体现出压倒一切的皇家气派。 

圣索菲亚大教堂正是在这内部的神圣气氛与外部的雄伟气势之中反映出拜占 

庭帝国政教结合的统一,全面展示了这个时期拜占庭建筑的技术成就和宏伟 

庄严、华丽多彩的艺术风格。十分有趣的是,当15世纪土耳其人占领拜占庭 

后,将其改成了清真寺,不仅将内部装饰换上了伊斯兰教图象,而且在教堂 

外部的四角建起高高的尖塔,使它别具风格。 

     曾经是东哥特王国首都的拉文纳,在公元540年被查士丁尼征服,成为 

拜占庭帝国另一个艺术中心。事实上,在被征服前,这里就兴建了大量的巴 

西利卡式建筑。如圣阿波利纳雷教堂 (公元533年—549年)就是代表。它 

是一座砖砌的三廊式巴西利卡教堂,在顶端的半圆室内部是圆形的,开有5 

个窗户。中殿则被两排列柱分隔出侧廊。教堂的外部用扁平的扶壁和带饰来 

装饰窗户外观,使朴素的外表增加了一些新意。6世纪后,拉文纳的教堂出 

现了砖石拱顶和穹顶等新特征。其典型代表是圣维塔莱教堂。它始建于查士 

丁尼征服之前,后来成为查士丁尼的皇家教堂,以其复杂的结构设计和豪华 

的内部装饰而著称。它是座八角形的集中式教堂,穹顶由中央的八个墩支撑, 

覆盖着内部的圆厅,圆厅周围有两层绕道,其顶端是一个外表呈多边形的半 

圆室。在整个内部空间中,连接八个墩子与柱子之间的空隙的是两层连续券, 

好象是处于墩与外墙之间的又一个支撑圈,扩大了室内的视线,使每个局部 

通过它们连接起来,给人一种复杂精致、玲珑剔透的华丽感,与其朴素明朗 

的外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公元9世纪以后的中后期,教堂的主要型制由平面呈四边侧翼相等的 

希腊十字式或八角与穹顶式取代了圆形、长方形及多边形式,圆穹顶作为主 

要的建筑母题被沿用下来,仍然是构成内部空间与外观形象的中心。教堂的 


… Page 17…

规模有所缩小,总的特点是内部结构逻辑清晰,整体比例合理均衡和外观装 

饰悦人心目。希腊圣路加修道院的凯托利肯教堂就是一座希腊十字——八角 

形的教堂。它的穹顶位于一个正方形基座上。在内殿的上方还覆盖着另一个 

穹顶。希腊十字的四臂穿过这正方形,在东臂的顶部是一半圆室,上面覆盖 

着另一个半圆穹顶。教堂内部被大理石镶嵌画装饰,各个角度射进的柔和光 

线将中央方形空间及十字各臂的内部空间照亮。室外墙面装饰着有浮雕的大 

理石板,被框于砖砌层中,富有丰富的色彩及肌理效果。值得一提的是这座 

教堂窗户的伊斯兰式格栅反映出当时伊斯兰教与基督教相互的影响也传到了 

希腊等地区。 

     马其顿文艺复兴时期,教堂建筑更注重外观形式的表现,出现了一种十 

字形五穹顶的集中式型制:成为拜占庭中后期教堂的典型样式。虽然这种型 

制的教堂保留下来的很少,但重建于1063—1094年的威尼斯圣马可教堂无疑 

是这种型制最纯粹、最完美的体现。当时,威尼斯与拜占庭有着密切的关系。 

圣马可教堂平面为典型的希腊十字形,东端有半圆形室。中心顶部为巨大的 

穹顶,围绕其四周分别是4个较小的穹顶,它们被鼓座高高托起,共同组成 

既集中又富张力的一簇整体。它们与正面门廊的拜占庭式圆柱和多彩大理石 

贴面的墙体及浮雕等,使教堂的外观在结构严整的基础上显得格外富丽堂 

皇。这个时期,除了教堂建筑外,还大批兴建了宫殿和城堡防御工事等等。 

与教堂一样,保留下来的不多,虽形式多样,但大多为已有型制的变体,只 

是更注重装饰细节与材料。13世纪以后,教堂的建造严格遵循着已有的模 

式,已没有大多创造性的发展了。 



      (2)在巴尔干、外高加索地区与古罗斯 

     由于拜占庭帝国的强盛与领土的辽阔,其文化必然对附属的异族和周边 

地区产生影响。这些民族和地区也与之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共同构成了拜 

占庭文化东西融合的特色。 

     这个时期在巴尔干地区的主要国家有保加利亚、塞尔维亚等。公元9世 

纪中叶,保加利亚从拜占庭接受了基督教。11世纪后,为拜占庭所统治,其 

宗教、文化都直接受拜占庭的影响。早期建筑多为木构式。信奉基督教后, 

开始出现教堂建筑,主要是巴西利卡式。其他非宗教建筑,如皇家宫殿等在 

总体风格上也随拜占庭发展。在11世纪,也出现了希腊十字穹顶式教堂,其 

代表为盖尔曼教堂。它比例和谐、结构清楚,扁平的穹顶被圆鼓座支撑。外 

部装饰与同期拜占庭教堂相比,要朴素得多,唯一的装饰就是一条带花纹的 

线脚,用砖和石交替砌成。13世纪后,教堂建筑仍沿拜占庭式装饰风格的倾 

向发展。在教堂外部墙壁多有石板与砖的各种组合,或是棋盘式图案、斜线, 

或是文字、题词等等。虽在整体气势上不能与拜占庭相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