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中世纪艺术史-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细腻真实。 



                                8。元代杂剧 



     杂剧是一种综合性的戏曲,兴起于唐末。到北宋后期,它以教坊十三部 

里“正色”的地位超过了一向居于首位的歌舞。元代杂剧得到极大发展。京 

城大都成为全国最大的杂剧中心。它集中了以关汉卿为首的一大批杂剧家与 

珠帘秀、天然秀等名演员。他们通过自己的创作和表演,积极地反映了广大 

人民的生活与斗争。当时著名的杂剧有关汉卿的《惊天动地窦娥冤》、康进 

之的《梁山泊李逵负荆》、王实甫的《西厢记》和白朴的《裴少俊墙头马上》 

等。 


… Page 107…

     元杂剧的结构,一般由四个不同宫调的四个套曲联成,为了剧情的需要 

也可以由五个不同宫调的套曲联成。元杂剧的每个套曲,全由同一宫调的曲 

牌联成,所用的曲牌,多少不定,最多的如《魔合罗》杂剧曾用到二十六个, 

最少的如《追韩相》杂剧只用了三个。各个宫调的曲牌之间,已经形成了一 

些较常用较固定的联缀形式。 

     元杂剧的唱法,多半由一个角色(旦或末)主唱全剧,其他角色或唱楔 

子,或者说白。如《窦娥冤》一剧,就由正旦(窦娥)一人连唱四折的四个 

套曲,冲末(窦天章)唱楔子的只曲、卜儿(蔡婆)、净(卢医)、副净(张 

驴儿)、孛老 (张父)、孤(楚州太守桃杌)、外(监斩官)等说白。但也 

有例外,如《东墙记》第二折就由董秀英与梅香两人轮唱一个套曲,第三折 

就由马彬、董秀英、梅香三人轮唱一套,第五折则由马彬唱一套中的前后九 

曲、董秀英唱中间的四曲。《东墙记》的这种例外,可能是受了南戏的影响。 

     元杂剧的伴奏乐器,以笛、鼓、板为主,有时也加用笙、琵琶、三弦、 

锣等乐器。元杂剧的著名演员有珠帘秀、天然秀等。还有一些少数民族和演 

员,如旦色米里哈就是其中一个,元夏庭芝的《青楼集》说他“歌喉清宛”, 

 “专工贴旦杂剧”。 

     元杂剧在大德前后(1297年—1307年)其活动中心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 

而逐渐向临安移动。到至顺年间(1325年—1330年)临安已成为全国杂剧的 

中心。这时期的杂剧,创作虽然很多,但由于作者严重脱离现实生活,更多 

地从故纸堆中去发掘创作题材,所以逐渐走向衰落。 


… Page 108…

                         十三、日本的佛教艺术 



    公元6世纪初,中国佛教经由百济传入日本,揭开了日本文化艺术的新 

篇章。圣德太子 (公元592年—622年)摄政时期,建立了许多庙宇,佛教 

成为以皇族为中心的宗教,因而获得兴盛。佛教同时也成为日本美术创作长 

期不能离开的母题。 

     日本的佛教艺术经历了三个主要时代,即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和平安时 

代。 



                           1。飞鸟时代的艺术 



      (1)建筑 

     飞鸟时代一般从佛教公传的公元538年开始,止于迁都平成京的公元710 

年。这一时期建造了许多佛教寺院,其中以飞鸟寺和法隆寺为代表。飞鸟寺 

是日本最早的寺院(塔及金堂配置完成于公元596年)。其布局受中国建筑 

的影响,采取左右对称式,中央为佛塔,东、西、北各配置一栋金堂。1957 

年发掘了其寺址。 

    法隆寺建成于公元607年,670年毁于火灾。8世纪初重建,是世界上现 

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包括东、西两院。西院的建筑布局为日本独创,即在 

伽蓝的东边置金堂,西边置塔,塔与金堂置于同等位置而共同作为寺院的中 

心,从而破坏了左右对称的格局。这种情况在中国寺院建筑中几乎没有。 



      (2)雕塑 

    法隆寺金堂内的释迦三尊像,是飞鸟时代雕塑代表作,由本尊及两侧二 

菩萨组成。佛背光一侧刻有铭文,可知是由鞍作止利于公元623年奉命完成 

此像以追祈圣德太子及其妃子的冥福。造像的面部较瘦长,眼呈杏仁形,唇 

如仰月,耳朵呈板状,雕像神态庄严肃穆,气氛严谨。止利是公元522年由 

中国南朝梁来日本的司马达之孙,止利一族以鞍作为姓,表明他们是以制作 

马具为职业,擅长金工技术的。而作为鞍作部头领的止利则以佛像制作为主。 

止利的风格主要受中国北魏造像形式的影响。 

    这一时期雕塑作品的代表,还有法隆寺梦殿救世观音像和百济观音像以 

及金堂四天王立像等。救世观音像据《东院伽蓝缘起》记为太子在世中(公 

元547年—622年)之作,而《东院资财帐》则记为太子等身木像。这尊雕 

像与前述金堂释迦三尊相比,在严肃神秘中透出一种柔美之感,与止利派粗 

犷风格大不相同,可能出自末日工匠之手。 



      (3)绘画 

     飞鸟时代没有留下纯粹的独立绘画作品,但通过表现于工艺品上的绘 

画,多少可以推测当时绘画的概貌。 

    法隆寺金堂释迦三尊像的须弥座的镶板上原来饰有绘画,惜剥落严重, 

仅能识别出在两边镶板上为四天王像,在前后镶板上绘着聚会于山中的诸神 

像。 

    法隆寺玉虫橱子上描绘的绘画,是飞鸟时代绘画的代表作。玉虫橱子形 

如一个小型的佛殿,安置在一个须弥座上,在其宫殿部的前扉板上,绘有两 


… Page 109…

位守卫天神,执枪举剑,侧面门扉上绘菩萨四躯,体形瘦长;背面的板壁上 

绘灵鹫山。须弥座上边四块板上的绘画更精彩:正面为供养图;两面侧板绘 

佛本生故事,一为舍身饲虎图,一为施身闻偈图;背面为须弥山图。这件橱 

子以黑漆为底,以色漆画线,色漆有棕、朱、黄、绿四色。眉、目、鼻用黑 

漆画线,嘴唇涂朱色后勾黑线,头发用绿漆,采取了汉代以来的“密陀绘” 

手法。“密陀绘”是由于使用了一氧化铅即“密陀僧”(波斯语音译)而得 

名。画面线条细致流畅,人物姿态古雅,山岳的描绘还很稚拙,天空中云层 

翻卷,使画面产生动态效果,明显受汉魏以来绘画的影响。 

     中宫寺的天寿国绣帐也是了解当时日本绘画的资料之一。它是皇后橘大 

郎女献给逝去的圣德太子的。绣的是一幅天堂景象。圣德太子的灵魂被认为 

是进入这天堂去的。这幅绣帐现只残存一些零星碎片,其上的图样是用浅色 

丝线如红、黄、蓝、绿、白等色绣制在紫色缎底上,所绣的是天堂景象和王 

子世俗生活。根据上面的题记,这幅大绣画是由三位画家设计的,他们是东 

汉末贤、高丽加西溢、汉奴加己利。绣帐上所绣的人物、花卉等反映了中国 

南北朝古拙的绘画样式。 

     据《日本书记》记载,法隆寺的主要建筑曾于公元670年被烧毁,金堂 

装饰于7世纪末叶重新恢复。金堂的内壁饰有精美的壁画,题材都遵循着一 

种严格的宗教体系。四个最大的壁面画着四个天界景象:东壁是释迦佛天界, 

西壁是阿弥陀佛天界,北壁左为弥勒佛天界,右为药师佛天界。每一天界中 

央画着主佛法座,周围环绕有众菩萨及护法天神,上面是一巨大的宝盖,左 

右各有一飞天。可惜这一飞鸟时代绘画艺术最高成就的标志,于 1949年 1 

月被意外的火灾烧坏。今天,在这烧焦及熏黑了的墙壁上,我们仅能辨认出 

一个模糊的轮廓,只像是已逝杰作的一个亡魂而已。法隆寺最著名的绘画是 

阿弥陀净土中的观音菩萨像。那红色的轮廓,遒劲锐利的铁线描,都使画像 

圆满自如,那红棕色的晕染更加强了这一效果。其他菩萨像也都装饰得富丽 

堂皇,戴着宝冠、璎珞、耳环和手镯;他们所穿的多种式样的彩服使人忆起 

初唐时期华丽的锦缎。法隆寺壁画坚劲的线条和鲜明的色彩反映了初唐期的 

艺术风貌。 



      (4)工艺美术 

     外来工匠对日本金工、染织、玉器、漆器等的传播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 

作用。在当时的工艺遗品中,玉虫橱子具有重要位置。之所以被称为玉虫橱 

子,是因为装在透雕的铜架子内的画板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