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中世纪艺术史-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飞流瀑布,丛林庄园等,展现了锦绣河山的分外妖娆。属于同一类风格的作 

品还有宗室画家赵伯驹(公元1123年—1182年)的《江山秋色图》,画家 

也使用了大青绿画法,但色彩对比不那么强烈,所绘高大山川精美多娇,情 

调明丽柔和。 



                              4。宋代文人画 



     文人画是相对于职业画家之画而言的,参与者多为文人士大夫阶层中 

人。文人从事绘画活动虽然由来已久,但真正掀起潮流是在北宋中后期。文 

人画的出现与山水花鸟画的发展以及禅宗思想的流行有关。文人画集中体现 

在山水和竹木方面,也涉及了人物画。他们提倡在作品中体现本阶层的人品、 

修养、才情与审美趣味,借绘画抒情寄兴,状物言志,不完全拘泥于形似格 

法。这种与专尚形似的宫廷绘画大异其趣的文人画潮流,从另一个方向发展 

了中国绘画,并对元明清绘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宋代重要的文人画家有李 

公麟、苏轼、王诜、文同、米芾、杨补之等。 

     李公麟(1049年—1106年),字伯时,号龙眠居士,舒城(今安徽舒城) 

人。熙宁三年(1070年)中进士,官至朝奉郎,元符三年(1100年)辞官回 

家,隐居龙眠山。他博学工诗,善鉴别古器物,尤精于画人物鞍马山水等。 

他把过去只是作为壁画粉本的“白画”加以精炼提高,确立了“白描”在绘 

画中的独立地位。传世作品有《五马图》、《临韦偃牧放图》、《维摩诘图》、 

 《龙眠山庄图》等。纸本白描《五马图》画进献给皇帝的五匹骏马,或静立, 

或徐行,各有一牵马人相随。线描遒劲秀雅而富有表现力,人马形体结构准 

确,神气十足,显示了画家的深厚功力。绢本设色的 《临韦偃牧马图》是他 

的摹古之作。图卷背景是平原、坡谷,远处为流水,有马上千匹及百余牧马 

人,场景浩大,勾勒设色,一丝不苟。此图虽摹自唐人,仍不失唐人画法的 

朴实洗练,同时也杂入了精工而又典雅的气质。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他是北宋文 

学家、书法家,同时也善画枯木竹石。在绘画方面,他正式提出了“文人画” 

的概念,确定了文人画的地位高于工匠画。同时他十分强调艺术形象创造的 

主观感受,有“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等诗句。他还提倡在绘画中表现 

诗歌意趣,如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如此 

等等,都对后世绘画有极大影响。作品有《枯木怪石》存世。 

     文同(1018年—1079年),字与可,四川永泰人,是位诗人兼画家。他 

以擅画墨竹著称,所画墨竹及后来学他画法的,称为“湖州竹派”。他曾深 

入竹林,作仔细观察研究,自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然后进行创作。 

传为他画的 《墨竹》造型真实,画风严谨而潇洒自然。 

     米芾(1051年—1107年),字元章,祖籍山西太原。他精于鉴藏古书画, 

善书法。在绘画上,则根据江南烟云风雨变化的特点,用水墨大笔触的方法 


… Page 94…

来表现,创造了“多以烟云掩树木,不取工细”的“半点山水”。这一方法 

为他的儿子米友仁 (1086年—1165年)所继承和发挥,世称“米氏云山”。 

米芾画已无存,米友仁作品有《潇湘奇观图》。画家用淋漓水墨画江上云山, 

用笔草草,皴染结合,生动地表现了烟云的流动与山树的葱郁。 

     杨补之(1097年—1169年)的墨梅成就最高。他的墨梅有清雅闲逸、出 

尘绝俗的情致。传世作品有《四梅花图》、《雪梅图》等。 

     赵孟坚(1199年—1264年以后)是南宋末杰出的文人画家。他擅画梅兰 

竹石,尤以白描水仙花著称,开创了白描花卉的新体格。传世作品有《岁寒 

三友图》、《白描水仙图》等。《白描水仙图》以墨笔画白描水仙两株,花 

叶并不多。画家用细如蚕丝、刚中有柔的线条,勾出了水仙婀娜多姿的叶子 

和花瓣,把水仙的迎风翻仰和带露含香的秀骨清姿,刻画得淋漓尽致。 



                            5。五代两宋花鸟画 



     花鸟画在五代走向成熟,并出现了在艺术风格上完全不同的两大流派, 

以徐熙和黄筌为代表。 

     徐熙,金陵人。虽出身大族,却一生不肯为官,自享田园之乐。他常游 

于田野园圃,所画花鸟多为“汀花野竹,水鸟渊鱼”,“蔬菜茎苗,亦入图 

画”。其画法“落笔颇重,中略施丹粉”,可能是一种以勾勒为主的淡彩画 

法,有“落墨花”之称。他的题材内容与画法都表现出文人士大夫情趣,故 

有“徐熙野逸”之评。徐熙无真迹存世。 

     黄筌,字要叔,成都人,西蜀的宫廷画家。他擅长花竹翎毛,亦能画佛 

道、人物、山水,是一位技艺全面的画家。所绘花鸟,多为宫中珍禽瑞兽, 

奇花怪石,以极细的线条勾勒,并配以柔丽的赋色,线色相溶,几不见勾勒 

墨迹,情态生动逼真,有“黄家富贵”之称。从存在世《珍禽图》中可见其 

精湛的写实技巧和精谨艳丽的风格。 

     入北宋以后,宫廷中主要是黄筌体系的花鸟画占统治地位,宋太祖赵匡 

胤、太宗赵光义都非常欣赏黄家作品,曾命黄筌之子黄居寀负责搜访天下名 

画,诠定品目,因而黄家的画法便一时成为宫廷绘画的标准。黄居寀只有一 

件作品存世,即 《山鹧棘雀图》,从中仍可窥见“黄家富贵”之遗风。 

     占据统治地位的“黄氏体制”至北宋中后期,为崔白所突破。崔白,字 

子西,濠梁 (今安徽凤阳)人。他活动于仁宗、神宗之际,神宗时召入画院 

为艺学。崔白好古博雅,性疏阔度,纵逸不羁,气质上更接近不受拘束的文 

人。所绘花鸟,“体制清赡,作用疏通”,形象自然而无雕琢痕迹,特别善 

于表现不同季节自然环境中花鸟的运动变化及互相关系。作品有《双喜图》、 

 《寒雀图》等。《双喜图》绘秋风肃杀中两只寒鹊栖飞噪鸣于枯木荆树之上, 

不知何时闯来的野兔正在引首回顾,这就更增添了双鹊躁动不安的情绪。画 

家对双鹊和兔的描写,用笔极其工细,而对古木、衰草和山坡则采取半工半 

写,给人以信手拈来的印象。 

     南宋花鸟画一方面仍沿袭北宋画院已开辟的“寓兴”道路,形似不减而 

抒情意味有增;另一方面,又开创了题材广泛、风格逸宕的水墨写意花鸟画, 

使中国的大写意花鸟画进入了新的阶段。这方面以僧法常为代表。 

     法常,号牧溪,生活于宋末。他“喜画龙、虎、猿、鹤、芦雁、山水、 

树石,人物,皆随笔点墨而成,意思简当不费妆饰”。他的作品大部分流传 


… Page 95…

日本,对日本绘画有很大影响。存世作品有《观音图》、《猿图》、《鹤图》、 

 《写生蔬果图卷》等。法常的这种水墨写意画为明清许多画家继承发展,产 

生了重大的影响。 



                             6。宋代的风俗画 



     宋代手工业的恢复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市场的活跃和城市的兴盛。 

与此同时,也大量出现了反映城市经济的发展与城乡生活的绘画作品。这种 

风俗画以城市生活的丰富详赡引人入胜,适应了市俗百姓的趣味,如燕文贵 

的《七夕夜市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苏汉臣的《货郎图》、《婴 

戏图》、李嵩的 《货郎图》及李迪的《归牧图》等。这些画家大都熟悉市民 

生活和精神状态,其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民的生活、思想、情感和审 

美时尚。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代表了宋代风俗画发展的最高水平。 

     张择端是活动于南北宋之交的画家,生卒年不详,山东人,字正道。他 

工于界画、舟车、市桥,后进入徽宗画院。《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首都 

汴梁城内外的风光和各色各样的人物活动。全画可分为三段,首段为郊区农 

村风光;中段以虹桥为中心,画出汴河两岸车船运输交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