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中世纪艺术史-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美诗又逐渐演变为独立的音乐形式。其中拜占廷的“卡农”大多是根据东方 

许多民间音乐的写作原则谱写的,即将一组组不同的短小动机或者音型连接 

起来,放在曲子开头、中间或结尾,有的作连接之用。此外,还有一些标准 

化的装饰句。拜占廷的这些短小动机叫做“埃霍斯”,他们的音乐有八个埃 

霍斯,组成四对,每对的结束音分别为D,E,F,G。有趣的是,西方8、9 

世纪的教会圣咏恰好也有八种调式,因此有学者认为,西方的调式系统可能 

是从东方借鉴过去的,而西方调式体系的理论,则是明显受了鲍埃齐所介绍 

的希腊音乐理论的深刻影响, (关于鲍埃齐的贡献后面将谈到)。 

    ③西欧各国基督教的传统。公元7、8世纪比较集中的有法国圣咏(今日 

法国地区)、摩沙拉比圣咏(今日西班牙地区)、老罗马圣咏(今罗马地区)、 

安布罗斯圣咏(今米兰地区)等等。其中法国教会圣咏流传到公元8世纪末, 


… Page 54…

后因强迫推行罗马圣咏而被禁。西班牙教会的圣咏在公元633年托利多会议 

上正式确定了它的形式,并定名为摩沙拉比。这种圣咏到1071年也被罗马教 

会取缔,但它今天仍在一些教堂中使用。老罗马圣咏是罗马最古老的圣咏, 

公元11、13世纪就留存文献,甚至还可追溯到公元8世纪,它很早就传到了 

法国和欧洲其它地区。 

     米兰曾是公元4世纪罗马帝国的首府,以后又是北意大利伦巴底王国的 

首府。米兰第一个主教安布罗斯(公元374—397年在位)首先在诗篇诵唱中 

使用应答的形式,由独唱或领唱唱诗篇的上句,再由会众合诵下句。他的这 

种做法后来被塞莱斯廷教皇编入罗马的弥撒中。米兰的宗教礼仪和音乐对法 

国、西班牙和罗马都产生很大影响,由于米兰在教会的重要性及安布罗斯的 

努力和威望,米兰的圣咏被称作安布罗斯圣咏。 



      (2)罗马教会圣咏 

     上述各种圣咏后来随着罗马教会的强盛和礼仪的完善而逐渐统一。当基 

督教在公元392年成为罗马国教以后,教会和封建制度密切配合,罗马的文 

化发生了许多变化。当时出现了很多宏伟壮丽的罗马式教堂建筑,开始有了 

修道院制度,并且开始制订教会礼拜仪式的规则。罗马的宗教礼仪改用拉丁 

文代替希腊语,一些教皇还注意宗教礼仪中音乐的作用。如在约公元500年 

圣本尼狄克制订的著名规章中,出现了教堂唱诗班的主领“乐监”的名称, 

以后几个世纪,修道院的乐监成了掌管音乐节目、图书馆、缮写室和主领宗 

教仪式演唱的负责人。公元6世纪出现了教会的合唱团,公元8世纪罗马又 

出现了一所圣乐学校。 

     这个时期音乐方面最突出的是罗马教会圣咏——又称“格里戈利圣咏”, 

由教皇格里戈利一世(590—604在位)得名。罗马教会圣咏于公元9世纪被 

罗马教会确认为神圣罗马帝国统一使用的官方圣咏。 

     教会礼仪中的罗马教会圣咏:罗马教会圣咏使用于罗马教会的两种礼仪 

——日课和弥撒。 

     日课的主要音乐是对唱“诗篇”,歌唱赞美诗和短歌,及用应答方式吟 

诵《圣经》的经文。从音乐的角度看,日课最有价值的是晨歌、早祷和黄昏 

祷歌。 

     弥撒分庄严弥撒和小弥撒两种。前者由主领神父、执事及副执事主持完 

整的仪式,并且自始至终伴随唱诗班和会众吟唱或用复调合唱。小弥撒是其 

礼仪的简化形式,用说话取代全部的演唱。弥撒的歌词有许多部分是不可改 

变的,如慈悲经、荣耀经、信经、圣哉经、降福经及羔羊经等;有的则可以 

改变,如进台经、升阶经、哈利路亚、特拉克图斯、奉献经和圣餐经等。那 

些不可改变的部分由唱诗班演唱 (最初会众也唱)。 

     弥撒音乐价值最高的是升阶经、哈利路亚、特拉克图斯及奉献经。其中 

特拉克图斯最早是独唱歌曲,升阶经和哈利路亚是应答唱,而奉献经可能最 

初是对唱圣咏,现在改为独唱与唱诗班的答唱了。 

     安魂曲也是一种弥撒,是为纪念死者的。这种弥撒礼仪有其自己可改变 

的词,它省略了荣耀经和信经,在特拉克图斯之后,又加上了继续咏。此外, 

还有还愿弥撒、婚礼弥撒等。 

     罗马教会圣咏的音乐形式和特点:罗马教会的圣咏是男声用拉丁文唱的 

单声部旋律,无伴奏。其音乐客观,没有个性,带有超俗出世的性质。罗马 


… Page 55…

教会圣咏的内容均为赞颂上帝,但歌词却有《圣经》的和非《圣经》的两种, 

而每种又可分为散文歌词和诗歌歌词两类。《圣经》散文歌词,如采用《圣 

经·新约》中的使徒书或福音书作词,《圣经》诗歌歌词,如采用《圣经》 

中的诗篇、雅歌作词等,非《圣经》的散文歌词,如许多感恩赞,非《圣经》 

的诗歌歌词如赞美诗等。 

     罗马教会圣咏的音乐种类根据歌唱方式可划分为对唱(合唱与合唱之间 

的对唱),答唱(独唱与合唱的对答)和直唱(没有对答)三种;根据歌词 

同音乐的关系又可分为缀音的(一个音节配一个音)、团音的(一个音节配 

四、五个音的短旋律)和花唱的(一个音节配很多音)三种,从音乐结构看, 

可划分为诗篇形式(即根据“诗篇”的上下句两个相平衡的结构写成)、分 

节形式(根据赞美诗结构,一首旋律配多段词)和自由形式三种。 

     罗马教会圣咏的调式(即古代教会音乐的调式)是采用罗马数码作标记 

的,单数称正调式,双数称副调式,共八个。每个正调式有一个相关的副调 

式,位置在其下方四度。所有的调式除有一个结束音外,还有一个中心音(或 

称朗诵音),其作用相当于该调式的第二个中心音。需要注意的是中世纪教 

会调式虽然借用了古希腊调式的名称,但当时的人套用时有误,因此,现在 

一般论述古代教会调式的,多用原有的数码称呼,以免混乱。 

     罗马教会圣咏的传播:罗马教会圣咏是在不同时间创作的,其核心部分 

产生于公元4世纪,格里戈利一世在位期间确立了它的形式,但也有一些曲 

调产生于公元9世纪末,甚至公元11、12世纪。有人认为这些曲调多数产生 

于罗马,也有人认为产生在法国。公元9世纪后,罗马教会圣咏的曲目得到 

充实,引进了跳进和三度进行等,甚至增加了大众化的形式如插句,继叙咏 

和神剧的雏形等。 

     罗马教会圣咏是在11世纪得到完善的。它在欧洲传播得很快,因为罗马 

的教皇们要求音乐统一地为宗教礼仪服务,也因为罗马圣乐学校曾下大力派 

遣技术高明的音乐家到欧洲各国教授这种圣咏。 

     罗马教会圣咏在欧洲曾经走向衰落,以至失传了数百年。19世纪宗教礼 

仪复兴,罗马教会圣咏又重新得到复苏,人们开始从历史、考古、科学和艺 

术等角度对其加以研究,同时在教会的礼仪中加强了它的权威性。20世纪 

初,出版了一系列它的现代复原的版本,本世纪西方音乐史学界对罗马教会 

圣咏的研究又推进了一步,其权威的研究中心还在法国的索列斯米修道院。 

     罗马教会圣咏的历史地位:罗马教会圣咏是西欧中世纪的重要文化财富 

之一。有人将其意义与罗马式的建筑相提并论。它是欧洲复调音乐产生之前 

的艺术性最高的、保存至今的唯一一种宗教圣咏。这些圣咏已是西方文化传 

统的象征。其旋律材料构成了后来9世纪到18世纪欧洲复调音乐的基础,对 

当时的世俗音乐也产生了很大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罗马教会圣咏是西方 

音乐文化的主要源头。 



      (3)中世纪早期教会的音乐思想 

     中世纪早期的一般思想文化水平不高,即使最杰出的作家、作品也都具 

有迷信或盲目信仰的特点。当时人们的行为、思想及文化活动都需要服从于 

为宗教服务的准则。教会的神父们同样认为音乐应该为宗教服务,音乐只有 

在教堂里才能使人领悟宗教的教义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