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中世纪艺术史-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点。整个雕像以结实的体积感占据着空间,每个细节都被刻划得很有份量, 

形式上似乎还连结在底座上,但实际上已离开底座成为独立的圆雕,这对后 

来出现的完全独立的雕像来说是一个先导。这座雕像在表现力量和运用写实 

手法方面远远超过了中世纪末的其他作品。 

    哥特式雕刻在传向欧洲各国时,渗入了当地的地方色彩,呈现出丰富多 

彩的面貌。 

    德国哥特式雕刻以更加世俗和富有戏剧性的倾向,代替了法兰西风格的 

纯洁与节制。其最有独创性、最成功的哥特式雕刻是瑙姆堡主教堂西内殿的 

捐助者纪念雕像。该教堂将早已亡故的资助人雕像单个或成对地安置于室内 

窗户之间的墙壁前,这些雕像有着强烈的个性特征。其中两尊雕像,埃克哈 

德以及他的波兰妻子乌塔最为出色。这两尊与真人一般大小的雕像是由一位 

我们称作“瑙姆堡师傅”的雕刻家在1249年之后创作的,虽然距所表现的两 

个历史人物所生活的年代已近200年,但感觉形象是如此逼真生动。雕刻家 

很好地选择了两个瞬间姿态,尤其是乌塔正在向我们转过她的脸,左手拢着 

斗篷,遮挡在斗篷之下的右手正欲捂住她的面颊,姿态逼真,使人觉得随时 

可能从柱脚上走下来。 

     英国哥特式雕刻中有许多陵墓中的雕像,刻划了死者的真实形象,手法 

越来越写实。 

    西班牙的哥特式雕刻一方面受到法国的影响,一方面又有很深的诺曼传 

统。最著名的雕刻作品是由马太师傅领导制作的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主 

教堂的荣光门廊雕刻群。石制或木雕大祭屏,在西班牙有很大发展,规模宏 

大,雕饰富丽。 

     意大利哥特式雕刻始于尼古拉·皮萨诺,1260年,他和儿子乔凡尼受委 

托为比萨主教堂的浸礼堂布道坛做雕刻。完全采取写实手法,表现出对于艺 

术形式和生命活力的真诚感受和古典主义风格。布道坛上的人物采取了一种 

优雅的姿态,重心落在一个膝盖上,臀部向外突出,这种姿态曾被称作是“哥 

特式倾斜”。 

    乔凡尼是表现人物情感,创造新的构图的天才。他的雕刻充满了热情和 

力量,风格强烈。 

    哥特式雕刻总的来看趋向于“自然化”的真实,还未能完全脱离开建筑 

而获得最终的独立,但其许多尝试以及向世俗生活方向的转变为后来的文艺 

复兴艺术提供了启示。 



                           3。绘画及工艺美术 



     由于前边多次谈到的原因,在哥特式艺术中,彩色玻璃窗镶嵌画成为哥 


… Page 52…

特式教堂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就。 

     彩色玻璃窗镶嵌画是受到拜占庭教堂的玻璃马赛克镶嵌壁画的启发而制 

作的。它是由各色小玻璃片组成,由铅丝联结起来,而铅丝就构成了玻璃上 

的图画轮廓线。这些铅丝有着工字形凹槽,彩色玻璃就镶在凹槽中。人物的 

面貌及身上的一些细部是由黑瓷漆绘制的。这些画都是以圣经为内容,颜色 

越来越丰富。早期以蓝色为主调,有9种颜色,以后逐渐转变为以紫色为主 

和更加富丽明亮的色调,颜色也多达21种,从而使哥特式彩色玻璃窗焕发出 

宝石般的光彩。哥特式彩色玻璃窗画的典型特色是,注重细节描绘、轮廊清 

晰,人物形象及背景都是平面的,没有深度,人物的表情不在面部而在于姿 

态。当阳光透过宽大的镶满彩色玻璃的大窗子射进教堂时,教堂内部被渲染 

得五彩缤纷,光彩夺目,宛如到了天国。彩色玻璃窗的杰作很多,尤以法国 

夏特尔主教堂、兰斯主教堂、亚眠主教堂横厅上的作品最为突出。 

     和彩色玻璃画一样,哥特式抄本插图绘画也在创造性和艺术性方面取得 

很大成就。这一时期的抄本画较之罗马式时期的作品,一是明显受到染色玻 

璃的色彩艺术的启示,色彩鲜艳夺目;二是把带有奇特的、生动的哥特式建 

筑样式用进了插图。对于中世纪的人来说,这种丰富多彩的插图,艳丽的色 

彩、金光灿灿的装饰,就和珠宝一样,都显示着书籍内容的精神价值与宗教 

价值。然而,插图画的主题并不总是宗教性的,定居在法国的尼德兰画家 

波·德·林堡兄弟为德·贝里公爵所画的祈祷书《美好的时光》就描绘了十 

二个月的月历图景,画中人物都在自然景致中从事着合乎季节的活动。例如 

六月,描绘的是巴黎城外的收割,前景的两位妇女正在堆麦垛,中景三个人 

正在收割,田地的边缘伸向远方背景。值得注意的是,这幅画重视了透视原 

理,背景巴黎城描绘精细,不再是平面图案处理。 

     挂毯在这个时期也广为使用,但已不是在教堂里,而更多的是被贵族们 

用于家庭装饰。 

     总的来说,绘画在哥特式时期的作用不如其在艺术史上其它时期那么重 

要。这是因为哥特式大教堂几乎没有为绘画提供条件——完整的墙壁没有 

了,这一切只有意大利是个例外。13世纪意大利出现了许多地区性画派,继 

续模仿拜占庭艺术。14世纪意大利的艺术家们在壁画方面发展了有地区特色 

的和个人的风格,出现了契马部埃、乔托、杜乔、乌尔蒂尼等一大批绘画大 

师,他们以创造性的艺术天才推进了欧洲文化发展的进程,揭开了人类艺术 

最伟大的时代——文艺复兴的序幕。 


… Page 53…

                          七、欧洲中世纪音乐 



     欧洲中世纪的历史,是欧洲封建社会的产生、发展和衰落的历史。而在 

音乐史上,中世纪的晚期已属近代资本主义音乐文化的开始,一般划入“文 

艺复兴”时期,因此,本文重点讨论这两个时期的音乐文化现象。 



                          1。中世纪早期的音乐 



      (1)中世纪早期音乐文化的来源 

     中世纪的文化源于基督教、日尔曼异族影响及古典文化遗产等几个方 

面,其中基督教影响最为强烈,它甚至垄断了中世纪的文化。音乐方面,中 

世纪主要也是基督教的教会音乐占统治地位。由于基督教自身兼容并蓄的特 

点,其音乐从曲目、曲调风格到表演实践,也吸收了其它一些古代宗教和文 

化的因素,如犹太国(犹太教)传统,拜占廷(东方文化与希腊文化的混合) 

的影响和西欧各国基督教不同的音乐形式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基督教是音 

乐性很强的宗教,从古代到今天,它的音乐活动与教会的生活比其他任何宗 

教都要密切和普及。中世纪的音乐有以下宗教和文化的渊源关系: 

    ①犹太国传统。犹太人有两种礼仪分别在两种场合举行,一是在圣殿的 

礼拜,二是在会堂的读经。犹太会堂没有什么音乐,基督教从那里继承的主 

要是在特定的聚会地方根据特定的教会日历读经、诵唱式的祈祷、念经以及 

对公众作《圣经》解释的传统。音乐主要在圣殿的礼拜中起作用。 

     耶路撒冷的圣殿中祭礼由祭司主持,利未人协助。利未人音乐家组成至 

少12人的唱诗班,在祭礼中演唱《圣经》中的“诗篇”。一周里,每日都演 

唱不同的“诗篇”,由弦乐伴奏,在主要的节日,如逾越节前夕,当个人祭 

礼时,利未人则唱有“哈利路亚”叠句的“诗篇”第113—118首,由木管、 

奥洛斯和弦乐器作伴奏。 

    ②拜占廷 (今日伊斯坦堡)曾作为罗马帝国和东罗马的首都长达1000 

多年,由于其地理位置的便利,而成为欧洲希腊文化和东方文化的交流中心。 

当时,叙利亚的早期教会音乐,尤其是《诗篇》和《赞美诗》曾通过拜占廷 

传到意大利的米兰及其它西欧城市。 

    拜占廷中世纪的教会音乐以赞美诗为特点。其中有一种分节歌坎塔卡恩 

是根据《圣经》的词配写的,另一种赞美诗则是采用叙利亚、巴勒斯坦曲调 

或根据这些地区的音乐风格所唱的旋律配以“诗篇”的短句。后来,这些赞 

美诗又逐渐演变为独立的音乐形式。其中拜占廷的“卡农”大多是根据东方 

许多民间音乐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