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中世纪艺术史-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Page 49…

件,如尖券的门窗、小尖塔、华盖,甚至彩色玻璃窗。中世纪的城市大多是 

高墙包围,布局不整。街道狭窄,曲折陡峭,随地形而延伸,或和其它街道 

之间形成小街。为了便于防卫,住宅大多建在高地上。 

     法国南部城市阿维农的教皇宫殿是从堡垒式的城堡向堡垒式的宫殿过渡 

的建筑形式,突出体现了世俗哥特式建筑的特点。从内部看,它是奢华的宫 

殿,而其外观则是地道的堡垒。建筑物上巨大的尖顶壁龛和四角的塔楼,以 

及天使塔等,都可看出哥特式教堂建筑的影子。 

     阿普利亚的德尔蒙特城堡是为国王弗里德里克二世狩猎时居住用的。城 

堡的平面是八角形,每个角外又建了一个突出的八角形塔楼,以加强每个方 

向上的防卫。八面墙每面墙上开两扇窗,可以向周围各个方向瞭望,设计周 

密、实用,被认为是当时军事建筑的最佳实例。 

     晚期市政厅建筑等世俗建筑中的著名实例还有许多,如法国的贡比埃涅 

市政厅、鲁昂法院、克吕尼府邸;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市政厅,布鲁日市政厅; 

德国的布劳恩施威克市政厅;英国威斯敏斯特皇宫等等。在意大利,最著名 

的世俗建筑无疑是威尼斯的总督府,它是欧洲中世纪最美丽的建筑物之一。 

这个城市中稍后几年建造的著名的私人住宅——黄金府邸,同样是中世纪最 

漂亮的建筑。 

     在哥特式建筑时期,欧洲各国的世俗建筑都有了很大发展,它们为城市 

的繁荣作出了贡献。 



                                  2。雕刻 



     哥特式建筑出现于1140年代,而哥特式雕刻的出现要比建筑稍晚一些。 

作为中世纪主导艺术的建筑在12世纪发生的变化,也必然要影响到雕刻和绘 

画。 

     新的建筑技术的出现,使在罗马式建筑中起主要承重作用的厚墙逐渐消 

失了,这使得教堂内部的装饰相应地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依赖于墙面的浮雕、 

壁画、镶嵌画等如今逐渐失去了依附,而越来越大的玻璃窗成了装饰的新天 

地,于是,彩色镶嵌玻璃画获得了空前发展。装饰雕刻的建筑职能减少到了 

最低限度,几乎变成了“纯装饰”。同时,哥特式建筑空间的增大,为圆雕 

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浮雕日益趋向局限于门楣及其它少数部位,而且日益表 

现出脱离建筑结构框架向高浮雕发展的倾向。 

     哥特式雕刻家开始突破宗教传统严肃刻板的程式束缚,人物的表情追求 

自然和富有情感。与罗马式雕刻相比,有了一种温情,技巧上已比较自由地 

表达了人物的动态并加强了空间感。在哥特式雕刻中,除了基督的形象外, 

表现圣母的题材多了起来,凡夫俗子的形象也直接或间接地得到表现。 

     早期哥特式雕刻可以以夏特尔大教堂正立面大门人像柱为代表。为了适 

合圆柱的形状,人物身体被拉长。雕像身躯仍依附着圆柱,但开始了分离的 

趋势,人物表情安祥。这些人像圆柱体现了由罗马式向哥特式过渡的特点。 

     繁荣期的哥特式雕刻在把理想化的表现和从自然观察中获得的细节相互 

配合方面达到了风格的平稳。这个时期最有特征的雕刻仍是门侧柱雕像,这 

些雕像现在由于更为逼真的人体表现,由于开始使面部表情个性化,以及衣 

饰的色彩变化和图案的更富想象力的处理而变得生气勃勃。如兰斯大教堂的 

 《圣母领报》群像和《圣母访问》群像以及斯特拉斯堡的《犹太教会》雕像, 


… Page 50…

雕像不再被紧缚在圆柱上,而是略转着身体并使身体的重心落在一条腿上, 

另一条脚略微侧向一边,从而使衣服显出弯曲的线条和身体的起伏,加强了 

真实感和生动性。 

     巴黎圣母院中央门廊的雕刻表现的是基督受难与最后审判的题材,在构 

图布局上、人物动作上,都显示出雕刻家力图在匀称与秩序中寻求变化的良 

苦用心。 

     亚眠大教堂正面的雕刻构图是盛期哥特式雕刻的杰出范例之一。三个门 

廊分别雕刻着基督复活、圣母加冕与最后的审判的内容。门廊的巨墩上刻着 

圣者、先知与使徒的雕像行列。西面中央支柱上的基督雕像,被称为“美丽 

上帝”,身体呈S形站立,姿态自然生动,表情仁慈,虽仍有一定理想化成 

分,但确实是一位人间的美男子。 

     南十字耳堂的圣母玛利亚,因为它原来是镀金的,就被称作“金色的玛 

利亚”。圣母马利亚在12世纪时只是一个纯粹的宗教人物,但到了13世纪 

后期,在基督教世界从东方到西方出现圣母崇拜,抱子圣母集美丽、纯洁、 

温柔、慈爱、神圣等一切女子美德于一身,成为哥特时期人们心目中最光辉 

的偶像。亚眠的金色玛利亚、头戴皇冠,手抱圣婴,面带微笑,仿佛在与儿 

子嬉戏,充满温馨的母爱。 

     在13世纪法国盛期哥特式雕刻中,最值得骄傲的是兰斯主教堂的雕刻。 

兰斯的雕刻装饰极为丰富,犹如一座琳琅满目的雕刻博物馆,最精彩的作品 

是三个大门两侧的那些雕像。 

     在中央入口侧面是两组雕刻,即“圣母访问”和“圣母领报”。如果我 

们将它们与夏特尔教堂的人像柱作个比较就会发现,兰斯的雕像比夏特尔的 

雕像似乎更少依靠于建筑物本身。它们站立在小小的垫座上,这些垫座从门 

侧壁突然伸出,看不出它们与身后的细长小圆柱有何联系。而且,兰斯的这 

四个雕像被安排成相互关联的两对,不同于夏特尔每个雕像互相独立的面 

貌。由于兰斯主教堂工程浩大,持续了50多年左右才完成,这也导致了兰期 

的雕刻风格的多样化。不同时期由不同艺术家所雕刻的大门雕像,现在都并 

肩站立,提供了各种风格的鲜明对比。右边一对雕像表现的是“圣母访问”, 

是由一位“古典风格”雕刻师创作的,人们之所以这样称呼他,是由于他对 

衣褶的处理同一些古典雕刻中的手法相似。但雕像不再是静态的、受圆柱形 

状限制的,而是在空间中自由运动,产生了一种S形的轮廓。两尊雕像,即 

伊丽莎白和圣母,身体上部朝着同伴转过去,老年伊丽莎白起皱纹的脸与年 

轻漂亮的玛利亚的脸形成对照。左边一对雕像是“圣母领报”,这两个雕像 

也不是同期雕刻的,圣母雕像是一位亚眠雕刻师的作品,衣褶宽阔流畅,表 

情沉静而略显拘谨。报喜天使迦百利很可能是四尊雕像中最后完成的一尊, 

衣饰和脸部的处理与另外几尊有所不同,他穿着宽大的长袍,衣褶尖利,有 

棱有角。他的脸不同于任何我们在罗马式艺术中曾见过的脸,面带微笑,眼 

睛周围出现笑纹。这种微笑与其归功于他在向圣母报告好消息时产生的快 

乐,不如归功于法国艺术家在这个用风格化的面部表情表示漂亮和幸福的13 

世纪时期的创造。这尊雕像出自一位兰斯雕刻师(艺术史文献中把他称作“约 

瑟师傅”)之手。在这个时期的许多雕刻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哥特式的 

微笑”。 

     14世纪的法国雕刻在人物姿态、表情和运动方面被过分夸张,甚至带有 

一种矫揉造作之感,表明哥特式艺术中的象征主义已代替了自然主义,几乎 


… Page 51…

没有了早期的那种生动朴素的特点。直到14世纪末,北方与南方以其各自的 

创造力汇合成一股潮流,形成了“国际哥特式”风格,雕刻方面的转变是开 

始重视对形体的重量感与体积感的表现,追求写实手法。 

    尼德兰雕刻家克劳斯·斯吕特是国际哥特式雕刻风格的创始人,是晚期 

哥特式雕刻的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在14世纪来到法国第戎,为勃艮第公爵 

服务,把逼真的写实主义带进法国艺术。斯吕特传世作品中以 1395—1406 

年为尚普莫尔的卡特尔修道院而作的喷泉雕像——摩西井最为著名。在井口 

四侧壁面旁站立着四尊雕像,其中摩西雕像最完美地体现出斯吕特的风格特 

点。整个雕像以结实的体积感占据着空间,每个细节都被刻划得很有份量, 

形式上似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