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中世纪艺术史-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扩展到建筑内外墙表面的方法,是哥特式艺术发展过程中“辐射式”阶段的 

特征。该术语导源于这个时期大圆花窗中杆状窗花格的成辐射状的条纹,它 

是13世纪主教堂中最具特色的构件之一。 

     持续的英法战争,使法国的建筑业受到很大打击。14世纪,几乎没有出 

现什么可以与13世纪建筑相媲美的大型建筑。到了15世纪,在法国出现了 

哥特式的最后形式——“火焰式”。这种风格的名称得自于火焰的闪烁摇曳, 


… Page 47…

它取决于加在墙面、尖塔,尤其是门廊上的波动的建筑形状。火焰式哥特式 

风格主要靠繁琐的变化取胜,与13世纪理性的、朴素的哥特式已大相径庭。 

到了16世纪初,在法国,哥特式建筑已完全绝迹了。 

     在英国,第一座完全哥特式的建筑是1174年开始重建的坎特伯雷主教堂 

的内堂。工程是由一位法国建筑师,桑斯的和他的继任者英格兰人威廉的主 

持下进行的。这一工程体现出了早期英国风格与12世纪法国哥特式大教堂的 

不同。内部比法国建筑要低矮些,不强调垂直性,在英国中世纪教堂中,水 

平的因素比垂直因素更为突出地贯穿于整个设计。还有一点不同的是英国人 

喜爱运用复合的装饰线脚为拱券的垂直支柱作装饰,以及用黑色的珀贝克大 

理石装饰柱身。 

     建筑在英国西南部平原上的索尔兹伯里主教堂也是英国哥特式教堂的代 

表作,教堂的主体建筑工程是在1220至1260年间进行的。索尔兹伯里主教 

堂的平面与法国主教堂不同,它有两个交叉通道和一个方形东端,两个交叉 

通道仅在它们的东面一边有耳房。其内部具有同坎特伯雷主教堂一样的英国 

特征。强调水平因素,运用多重线脚环绕拱,特别是在主连拱廊和拱廊周围。 

     哥特式的英格兰变体在正立面处理上与法国建筑的区别也很显著。索尔 

兹伯里主教堂的西立面沿水平方向伸展出中殿边墙之外,遮挡住了后边建筑 

物内部的结构形式。左右两侧有一对小塔楼,很不突出,失去了它们在法国 

教堂建筑中的礼堂作用。没有圆形玫瑰窗,代之以三个高高的锐尖窗以照亮 

中殿的西端。三个大门,中央的一个比它两侧的要高。水平的壁龛带将立面 

分成几层,入口处没有用人像雕刻作装饰。 

     同索尔兹伯里大教堂相比,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设计更接近法国风格。 

教堂平面与法国教堂建筑相同,有巨拱,立视图上有条纹窗花格,袖廊圆花 

窗上有图案。 

     当法国哥特式建筑在14世纪停滞不前的时候,英国却创造了“装饰式” 

风格,并直接影响了法国和德国的晚期哥特式建筑的“火焰式”。在埃克塞 

特主教堂以及韦尔斯主教堂,大量的豪华的装饰用于建筑,甚至扩及到拱顶, 

这样的结构有了脱离尖顶拱形的倾向。在内部结构处理上,“装饰式”哥特 

式风格也作了大胆尝试。在韦尔斯主教堂,于 1338年将4个所谓的加强拱插 

入教堂十字交叉处的每一个跨距中的两个墩柱之间。每一个加强拱都是由一 

个高大的尖顶发券和一个倒放在它顶上的另一个发券 (尖顶对尖顶),以及 

两个镶嵌在上下发券曲线间隙中的大石环组成。这本是出于稳固性的要求, 

但这些巨大发券曲线构成了丰富的弹性旋律,交织成富于变化的优美花纹, 

具有高度的装饰效果。整个结构是技术与艺术的大胆结合。 

      “垂直式”风格是英国晚期哥特式建筑的典型风格,其最显著的特点是 

直线在窗花格中占压倒优势,窗面的幅度增加,而墙壁的厚度则相应地减少, 

教堂内部空间变得更加明亮与宽畅。这种风格盛行于14世纪后期到16世纪 

中期。 

     格罗斯特主教堂内部是垂直式的杰作。垂直式这个名称就源于它那些最 

为突出的垂直或水平的窗花格杆。这种风格的其它特征还包括使用细长的、 

垂直地细分的支柱和巨大的窗子;窗花格尽量避免离奇的图案或新鲜花样; 

还有嵌板的装饰,它在整个窗花格图案中按行和层重复。格罗斯特主教堂的 

拱顶采用了一种新型制,称为网状穹窿,是由短短的有着豪华装饰的枝肋或 

称从属肋所构成的。它们在主肋之间构成许许多多小间隔,并在肋拱连接点 


… Page 48…

处安上雕刻的浮凸饰,进一步加强了装饰效果。在建于1377年的格罗斯特主 

教堂的回廊中,采用了另一种新式的穹窿,称为扇形穹窿。“扇形”是漏斗 

形的一半,整个纵断面呈凹形而整个水平断面呈凸形,间架近似正方形。这 

种扇形穹窿拱顶在15世纪得到进一步完善,并运用在威斯敏斯特修道院的亨 

利七世礼拜堂、剑桥国王学院礼拜堂等建筑中。这种复杂的结构的运用,给 

人造成了屋面异常轻巧的幻觉。 

     英国的建筑师们在始终保持自身特点的同时,创造性地为哥特式建筑增 

添了许多新的形式。 

     德国哥特式建筑的发展要比法国和英国晚,13世纪初在德国还看不到哥 

特式的教堂建筑,直到1248年,著名的科隆大教堂开始兴建。这之前,存在 

着许多由罗马式向哥特式过渡的建筑物。 

     科隆大教堂是欧洲北部最大的哥特式教堂,中厅高48米,钟塔高达157 

米,直到19世纪才最后完工,前后跨越了6个多世纪。科隆大教堂显然受法 

国哥特式建筑影响很大,它的带有两条长廊的袖廊和一圈多边形小教堂的平 

面来源于亚眠主教堂。但其中厅被提到了惊人的高度,因此连拱廊和高侧窗 

做得特别的高而窄。由于其中厅的宽与高之比是1:3。8,是所有大教堂中最 

狭窄的,因而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超脱尘世的效果,垂直的柱群增强了上升的 

趋势。西面有一对八角形塔楼,建于1842—1880年,体态硕大。教堂内外布 

满了雕刻与小尖塔等装饰,垂直向上的动感很强。 

     在德国与它附近地区,除了有双塔式的教堂外,还有一种单塔式教堂。 

如建于1283年的弗赖堡主教堂,正面只耸立着一座塔楼,高116米。该塔与 

教堂正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好像是从正面里长出来的。 

     德国晚期哥特式建筑也有很多发展,大厅或教堂向上的动势逐渐减弱, 

结构处理上更加自由,装饰手段也极为复杂,有的透雕尖塔,其精细程度令 

人吃惊。 

     西班牙的哥特式教堂建筑完全采用法国哥特式,但不可避免地掺入一些 

伊斯兰建筑手法。莱昂大教堂接近于法国哥特式建筑风格,结构均匀完整, 

比例和谐。比科隆大教堂矮得多,它的墙几乎为大型彩色玻璃窗占满了,雕 

刻装饰也有许多出色作品。 

     在欧洲,始终游离在哥特式建筑发展进程之外的是意大利,她是古罗马 

的中心,在建筑中一直保守着许多传统因素。在中世纪,除了北部仑巴第地 

区外,她的建筑基本上是独立发展的,米兰主教堂是一个仅有的例外。 

     米兰主教堂始建于1387年,设计规模宏大,不得不从法国和德国请来建 

筑师参加建造。建筑全长148米,宽87米,中厅高45米,是用白色大理石 

建造的。整个外壁装饰的繁琐程度令人瞠目,特别令人惊叹的是竟有135个 

小尖塔,而且每个尖塔顶上都立着一尊雕像。远处看去,这些尖塔一束束耸 

立向上,直插天宇,整座建筑仿佛是一座空中森林。 

     意大利哥特式具有双重特点:一方面它是法国哥特式建筑的一种地区性 

的变体,较为保守,从属于顽固的当地传统;另一面,它也通过像乔托和杜 

乔这样的艺术家的革新而出现文艺复兴的曙光。 

     哥特式教堂建筑技术已经成为其它建筑形式的榜样,并促进了其它艺术 

形式的发展,诸如城堡、住房、桥梁、市政厅、商会等等。整个中世纪,砖 

石逐渐代替了木头成为主要建筑材料,到15世纪,它就全面取代了木头。在 

用砖石建造的城市公共建筑物中,常常引用哥特式教堂中的建筑形式和部 


… Page 49…

件,如尖券的门窗、小尖塔、华盖,甚至彩色玻璃窗。中世纪的城市大多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