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中世纪艺术史-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教题材外,世俗题材的作品也多了起来,植物百科、骑士文学、插图年鉴、 

历史著作等等,很多作品中出现了对现实生活的细节描绘。绘制技巧上也有 

很大发展。 

     细密画的经验也同样应用到挂毯的编织上。著名的巴约挂毯长有230多 

英尺,是一件亚麻布上羊毛刺绣品。描绘的是11世纪中叶诺曼人征服英格兰 

的故事,是由征服者威廉的异母兄弟,巴约主教奥多于1070—1080年间订制 

的。从艺术上说,巴约挂毯是一件典型的盎格鲁一诺曼底风格的作品,叙事 

性与装饰性的结合具有独创性。 

     罗马式时期的工艺美术主要有各种织物、小型雕刻和金属制品。特别是 

珐琅制品十分兴盛,形成了两大主要生产中心,一是利摩日,一是莱茵和默 

兹地区。 

     法国利摩日的珐琅制品很负盛名,远销至斯堪的纳维亚、波兰等地。它 

的色彩艳丽、明快,在制作雕刻铜版珐琅制品方面技巧很高,并发展了一种 

人像为扁平的珐琅,而头部为金属浮雕的新技术风格。默兹和莱茵地区在金 

属工艺中则显示了日耳曼技巧,尤以科隆的豪华圣龛和圣物盒最为著名,在 

欧洲享有很高的声誉。 

     罗马式美术反映了封建城市文化艺术的崛起,它为迎接城市文化的高潮 

——哥特式艺术的诞生奠定了基础,是中世纪艺术臻于成熟的第一阶段。 


… Page 43…

                             六、哥特式美术 



     欧洲中世纪12至15世纪时期,是一个经济和社会深刻变革的时期。在 

西欧先进地区的城市中,手工业和商业行会普遍建立起来,新生等级的力量 

不断发展壮大,他们与封建领主的矛盾日益尖锐。摆脱封建领主的统治,争 

取城市解放的斗争如火如荼。在这场斗争中,市民与王权结成了同盟。在很 

多城市获得自治的同时,中央王权的势力也逐渐加强,教会则产生了分裂, 

权势渐衰。 

     取得胜利后的市民们,产生了用宏伟的建筑物来荣耀自己城市的愿望, 

这使得城市教堂的重要性日益增长,逐渐替代了修道院教堂而占据了主导地 

位。这些城市主教堂已不再是单纯的宗教建筑物,也不再是军事堡垒,而成 

了城市公共生活的中心。教堂世俗化了,正在形成的市民文化得以更多地渗 

透到教堂建筑中去。一种新的、极富创造性的艺术风格——哥特式艺术诞生 

了。 

     我们很难说明“哥特式”这个词的根源所在,它最初是被文艺复兴时期 

的学者们用来形容中世纪的建筑和艺术的。但是作为来自于斯堪的纳维亚的 

野蛮游牧部落的哥特人,既没有创造任何特别的建筑形式,也不建造教堂。 

看来,16世纪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者使用“哥特式”一词作为野蛮的同义语, 

他们认为文明从希腊开始,以罗马告终;他们认为中世纪的艺术粗糙野蛮— 

—就象哥特人。今天,这个词已不再含有贬抑的意思,只用来作为中世纪后 

期的优美而往往是复杂的建筑结构和仿效那种建筑风格的绘画、雕塑和装饰 

艺术的标志。哥特式艺术诞生于法国。在12世纪上半期,正当欧洲大部分地 

区还在追随罗马式风格时,哥特式建筑便首先在法国巴黎东北部的法兰西岛 

出现了,并在以后的200多年中影响了全欧洲教堂的建造。在法国,哥特式 

在宗教建筑中一直持续到16世纪初,而在英国和德国则一直持续到17世纪。 



                                  1。建筑 



     中世纪盛期是西方建筑史上最伟大的时代之一,大小石砌教堂数字惊 

人。只就法国而言,中世纪盛期所采掘的石料,超过古埃及在它3000年历史 

中用于建筑金字塔及庙宇的石料数量。但中世纪建筑的重要成就不在于建筑 

规模的庞大,而在于他们创新的艺术美感。从罗马式到哥特式,是人类在建 

筑实践中的又一次成功的富于创新精神的大胆尝试。 

     新的建筑风格的出现,或许是出自一些世俗的实际需要。首先,建造城 

市教堂的石料来自于封建主领地里的采石场,所以必须节约石料,而罗马式 

教堂的厚重的拱顶和墙垣需要大量石材;再有,随着城市教堂世俗性的加强, 

教堂被作为节庆和其他公共活动的场所,需要容纳更多的人,这便要求教堂 

的内部空间更加高大、宽畅和明亮,要求建筑的内外装饰更加豪华。而罗马 

式教堂相对狭窄、昏暗、封闭的内部空间已不够用;其次,罗马式教堂堡垒 

般的粗笨外形,也远远不能满足市民们把教堂当作城市繁荣与独立的纪念碑 

的愿望。此外,这一时期宗教神学思想的发展变化,也为新的建筑形式的出 

现提供了依据。 

     为了达到上述要求,哥特式的建筑师们在后期罗马式建筑的各种尝试的 

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了尖形拱和飞拱。在结构上,哥特式教堂首先使用骨 


… Page 44…

架券作为拱顶的承重构件,使十字拱成了框架式,其余的填充围护部分就减 

薄到25—30厘米左右,拱顶大为减轻,也节省了材料,侧推力也小多了,并 

使得各种形状的平面都可以用拱顶覆盖,在此基础上,使用了尖拱。尖拱具 

有各种不同的曲率,又能在不同的宽度情况下仍保持拱顶在同一高度上,这 

就有可能使拱廊的柱子彼此更接近一些,而且使所有柱顶仍保持同样的高 

度。这样,一个低矮的侧廊便可以附建于一个较高的袖廊上,而这个袖廊又 

可以依附于更高更宽的中厅,这是罗马式半圆形拱无法做到的。飞拱是一种 

安在高尖拱支撑点上的桥梁,这是哥特式建筑独有的要素。通过两侧凌空越 

过侧廊上方的飞拱,可以把中心结构的侧向压力转移到侧廊外的扶垛上,侧 

廊因此而不必负担中厅拱顶的侧推力,可以大大降低高度,从而扩大了中厅 

的侧高窗,而且外墙也因为卸去了荷载而使窗子大开。 

     教堂的标准内部形式基本上是拉丁十字形。东西走向。祭坛在最东端。 

中堂异常高大,创造了许多纪录,例如,巴黎圣母院的中堂高35米,兰斯教 

堂中堂高38米,亚眠教堂中堂高42米,而德国科隆主教堂中堂的高度则竟 

达48米,袖廊将中堂和唱诗班的席位与高大祭坛分开,与教堂西面的主体一 

样,带有雄伟门庭的袖廊两侧通常也排列着塔楼,也有装饰华丽的大门,这 

正是哥特式大教堂的特色。由于采用了新的建筑结构,墙壁不再起支撑作用。 

并被日益减少到最低限度。代之以窗户和拱门。在一个典型的哥特大教堂中, 

中堂的两侧都是精巧互相连结的带尖拱的廊柱,上部是拱廊或称三合拱廊, 

拱廊上面装着巨大的彩色玻璃窗。光线通过图案各异、色彩斑斓的大玻璃窗 

透入,令人目眩。 

     典型的哥特式大教堂,其外观与其内部一样具有轻盈灵巧、垂直上升的 

特点。教堂西面的典型构图是:从竖向看,一对塔楼夹着中厅的山墙,垂直 

地将立面分为三部分;从横向看,底层是三座大门,侧柱和拱门上都有雕刻。 

这一层上面是圆形玫瑰窗,它暗示太阳,象征着基督,而嵌入的圆花则代表 

圣母玛利亚,这种圆花窗设计也是哥特式教堂的一个典型特征。紧接着是一 

排雕像龛,最后是两个塔楼。教堂的外部装饰在 12世纪时还比较简朴,到 

13世纪,除了大门和它周围布满了雕刻外,华丽的山花、龛、华盖、小塔等 

堆满全身。 

     为了强调外表的向上升腾的动势,哥特式教堂的建筑师们努力减弱了立 

面上的水平感和重量感,垂直线条代替了水平线、雕镂的部件改变了大块体 

面的单一感。扶壁、墙垣和塔都是越往上分划越细,装饰越多,越玲珑,而 

且顶上都有锋利的、直刺苍穹的小尖顶。所有的券都是尖的,门上的山花、 

龛上的华盖、扶壁的背等等,可以说所有细节的上端都是尖的。加之两侧垂 

直高耸的钟楼,整个教堂处处充满着向上的冲势,好象要摆脱地心吸力,超 

脱尘世,升向天堂。哥特式教堂所表现出来的这种内部与外部、结构与装饰、 

整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