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中世纪艺术史-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种稳定感,色彩处理则以轻巧、柔和的中间色调为主,明朗、淡雅、使画 

面充溢着抒情意味,而实际上又蕴含着深刻的宗教伦理内容,反映出俄罗斯 


… Page 26…

统一初期力求团结的时代精神。 

     抄本插图的成就则在亚美尼亚等地得到体现,早期的风格来自拜占庭范 

本的影响,后逐渐受到来自东方如伊斯兰国家的影响,进一步体现出细腻繁 

褥的装饰风格。如 《基督受洗》就展现了对拜占庭范本的简化,体现出一种 

独特而神秘的意味,而一些非具象的装饰母题则来自伊斯兰艺术。13世纪 

时,亚美尼亚抄本插图创作得到繁荣,托罗斯·罗斯林是当时最著名的画家, 

他创作的《福音书》插图,线条活泼,善于表现立体感和明暗效果,色彩鲜 

艳悦目,体现出写实形象与装饰图案相结合的和谐统一。 


… Page 27…

            四、“蛮族”美术与加洛林文艺复兴及奥托美术 



                             1。“蛮族”美术 



     公元4世纪末,散居在罗马帝国境外的日耳曼民族诸部落,由于受到匈 

奴人西侵威胁和其自身人口与经济发展的要求,开始大规模地进入罗马帝国 

境内,这就是欧洲历史上长达两个多世纪的民族大迁徙。在这个过程中,这 

些部落与当地的奴隶、隶农们一起因不堪受罗马帝国统治者的压迫,不断地 

举行反抗起义,最终摧毁了西罗马帝国,建立起若干个日尔曼王国,并随着 

原来部落原始公社制度的解体,逐渐确立起封建制度,揭开了欧洲封建社会 

历史的序幕,也奠定了现代欧洲国家格局的大致基础。 

     民族大迁徙对整个欧洲,特别是西北欧地区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这些 

以游牧为主的日尔曼部族尚处于原始公社的生产水平,经济、文化远远落后 

于罗马帝国。在他们的迁徙过程中,不断的起义与争战,不仅摧毁了西罗马 

帝国的政治体制,阻碍了城市农村的经济发展,而且大肆焚掠建筑与文物, 

给经济文化带来了灾难。既使是在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各王国之间的战争 

仍然十分频繁,使得欧洲社会在公元5—9世纪期间处于混乱与停滞状态,而 

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原来罗马帝国的大量优秀艺术作品几乎被毁殆尽,这无疑 

是历史的倒退。因此后来的史学家们常常将这段时期贬之为“黑暗时代”, 

那些入侵的部族则被称为“野蛮人”或“蛮族”。然而,从另一角度看,他 

们的入侵又推动了欧洲历史的发展,因为他们在加速了高度发达却已气数已 

尽的罗马奴隶制的灭亡的同时,又促成了封建制度在欧洲的确立,所以这无 

疑又是历史的前进。在某种意义上,他们的确是“蛮族”,但这不等于说他 

们没有自己的艺术,也不意味着他们艺术水平的低劣,虽然在现存的作品及 

遗址中很少发现所谓的“纯”艺术品,但许许多多的小型雕刻及工艺品,就 

足以证明“蛮族”美术的高超技艺和成就,它是在风格上与传统古典艺术迥 

然不同的艺术,虽不完美,却生动而充满活力,并且因地区、部落不同而各 

具特点,相映成趣,但都体现出原始民族固有的那种天真稚拙和无拘无束的 

创造精神及想象力。他们那些用充满野性与活力的变形夸张手法创造的复杂 

图案,如盘绕回环的龙体,神秘交错的鸟头,以及抽象简化的人物形象等等, 

虽然还带有原始的巫术色彩,却为长期以来几乎完美而不再发展的古典写实 

模式为主导的欧洲艺术输入了新鲜血液,并在文化意识与艺术表现等方面, 

对近代西方文化产生强有力的影响。 

     在这个迁徙、战乱和动荡的时代,基督教的地位并没有被削弱,“蛮族” 

诸部落在长期的争战中,各自在本族原有的神话崇拜的基础上,逐渐接受了 

基督教。最初,这种接受表现在将基督教的内容与原始的信仰的结合上,那 

些作品中奇异的形象与图案,极具原始的神秘与宗教的幻想色彩,而且看不 

到任何一种明确而统一的风格。6世纪后,随着“蛮族”与当地民族的日益 

融合,各种风格趋于统一,基督教的精神得到更突出的体现。发源于地中海 

的苦修主义大为流行,它强调修炼苦功,以祈祷默思等待主的解救。一时间 

修道院遍布各地,成为最重要的宗教力量。当时的修道院就如一个个自给自 

足的封建王国,对于僧侣来说,除了修行与日常劳作外,还包括抄写圣经和 

其他典籍以及对修道院的装饰、维修等等,这促进了与之相关的修道院文化 

发展,并突出地体现在抄本插图、修道院建筑和圣器工艺等方面。 


… Page 28…

      “蛮族”时代,是新旧交替的时代,充满着混乱与迷茫,不同民族和不 

同阶层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使这一时期的美术呈现出令人眼花缭乱的面 

貌,“蛮族”美术那颇富形式感与抽象性及装饰性的奇特风格,无疑对传统 

的古希腊——写实美术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又在长期的迁徙过程中,与当地 

文化和传统文化相融合,尤其在注入了基督教这个新的因素后,发展为既不 

同于传统写实风格又有别于同时期拜占庭风格的,以基督教为核心内容的美 

术,因此,这纷纷扰扰的几个世纪,在传统似乎消失而令人迷惑的外表下, 

实际上正孕育着一种新的风格,是西方美术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阶段。 



      (1)爱尔兰——撒克逊美术 

     撒克逊人、盎格鲁人等都是日尔曼族的支系,公元5世纪中叶,开始大 

规模的入侵原属罗马帝国的不列颠南部和东部,并建立了许多小王国。爱尔 

兰则从不属于罗马帝国,当地民族克尔特人在5世纪就已信奉基督教,并在 

7世纪时,将基督教传至撒克逊等王国,加之罗马教会也对该地区派遣了传 

教团,使原来以游牧为主的撒克逊等诸部落逐渐接受了基督教,由此展开了 

与之相关的爱尔兰——撒克逊美术的发展脉胳。 

     盎格鲁——撒克逊人踏上不列颠的同时,也带来了日耳曼民族在手工艺 

品制作方面的优秀传统,特别是在金属饰品方面的卓越技艺。在信仰基督教 

之前,他们的美术在内容与造型上与其游牧生活密切相关。从现今发现的遗 

存物看,多是一些宝石、珐琅、金银镶嵌的金属制品,制作的技术与工艺相 

当娴熟精美。1939年在英格兰东海岸的萨顿胡发掘了一处船葬遗址就是代 

表,据考定它是公元7世纪早期东盎格鲁人国王的墓葬,出土物大部分为金 

属工艺品及日常用品,其中有一件铰链金属带扣,在扣盘中央有两条不对称 

的、交错缠绕着的蛇,还有一串乌银镶嵌衬托其间。整个带扣缀满了金银细 

丝和石榴石,这种装饰手法是极具代表性的,反映了这个民族的艺术趣味和 

技艺水平,而最为重要的则是交错缠绕的动物纹样装饰母题,在其他盎格鲁 

——撒克逊工艺品中大量的出现,这种动物风格特征在其他“蛮族”工艺品 

中也十分突出。同一墓葬出土的另一件工艺品更具说服力,它是一个线盒的 

盖子,上面除了抽象的几何图案与交织的动物纹样外,值得注意的是两个重 

复两次的母题,一个是两旁伴以野兽的人形,另一个是捕食野鸭的猛禽,其 

造型手法似乎与古西亚及地中海地区的工艺品有着某种相似之处。而这件作 

品的制作工艺也十分精致,在金框上饰以石榴石、珐琅,使物品的色彩绚丽 

美妙,某些制作技巧则来自于爱尔兰的克尔特人,反映出两个民族之间的相 

互借鉴。信仰基督教后,盎格鲁——撒克逊人与克尔特人的融合日益加强, 

加之来自地中海风格的影响等重要因素,共同构成极富个性特征的爱尔兰— 

—撒克逊美术。公元7—8世纪是它的繁荣期,由于这个时期的建筑留下的不 

多,所以我们只能从遗存的雕刻及工艺品去考察它的面貌。苏格兰拉斯韦尔 

教堂前的十字架上的雕刻就是代表,在高达5米多的十字架上,刻有周围环 

绕着葡萄藤涡纹的鸟和走兽以及圣经场面的浮雕,顶部是十个福音使徒的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