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学生文言文知识辞典-第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之所:为动词,谓语;之:代词,他,近宾语;所:名词,处所,远宾语。

文言中常见的带有两个宾语的动词有“赐、予、遗、告、语、教、问”等。

双宾语中前者指人,为近宾语;后者指物,为远宾语。例(320)中的“猎虫所”是词组作指事物的远宾语。

代词“我”作近宾语,这种双宾语句子的形式,和用介词“以”字例(321)把远宾语提前放到动词前面,即以介宾词组作状语的句子形式,意思是一样的。

文言中,“为之”二字,后面如果带的是名词,那么,这个句子就是双宾语,如例(322)中,“所”是名词,远宾语。“为之”的后面是动词,那么,这个句子就不是双宾语,在这里,“为之”是个介宾词组,作状语。

(三)句子顺序

【要点点击】

词序是指词在句子中的先后顺序。一般说来,汉语有六大句子成分,其位置是固定的。一个词在句子中的位置不同,那么这个词的语法功能也就不同。古汉语的句子成分和现代汉语基本一致,句子成分的位置次序也大体相同: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动词谓语在前,宾语在后;定语、状语在中心词之前,补语在中心词之后。

但是,古汉语词序也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情况:①在一定的情况下,宾语可以移到动词谓语的前面。②介词结构后置。③定语后置。④数量词的位置可以放在被修饰的名词前,也可以放在被修饰的名词的后面。

【示例平台】

1。宾语的位置

(323)古之人不余欺也。(苏轼《石钟山记》)

——不余欺:是否定语,宾语“余”是代词,放在动词“欺”的前面。

(324)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屈原《涉江》)

——莫余知:即“莫知余”,“莫”,无指代词,作主语,意思是“没有人”,含否定意义。“余”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知”的前面。

(325)良问曰:“大王来何操?”(《史记·项羽本纪》)

——何操:即“操何”。“何”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操”的宾语,放在动词前面。

(326)沛公安在? (《史记·项羽本纪》)

——安在:即“在安”。“安”(哪儿)疑问代词,充当动词“在”的宾语,放在动词前面。

(327)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信陵君窃符救赵》)

——何功之有:即“有何功”,宾语“功”放在动词前面,它的后面加上结构助词“之”字,把它和动词隔开,“之”成了宾语提前的标志。

(328)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即“不知句读,不解惑”。宾语“句读”、“惑”分别放在“不知”、“不解”的前面,中间用“之”字隔开。

(329)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左传·宣公十五年》)

——唯命是听:宾语“命”放在动词“听”的前面,中间加助词“是”,加上前面一个表示范围的副词“唯”字,强调了动词的宾语,表示动作对象的单一性。

2。介宾词组的位置

(330)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十五城:“以”,介词,与“十五城”组成介宾词组,作状语。

(33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纪》)

——以事:“以”,介词,与“事”组成介宾词组,作补语。

(332)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于孙将军:“于”,介词,与“孙将军”组成介宾结构,放在动词“求救”的后面,作状语。

(333)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左传·曹刿论战》)

——于长勺:“于”介词,与“长勺”组成介宾词组,放在动词“战”的后面,作状语。

(334)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史记·项羽本纪》)

——一以:“以”,介词,“一”,宾语。“一以当十”即“以一当十”。

3。定语的位置

(335)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人可使报秦者:“人”是中心词,“可使报秦”是定语,移在中心词后,用“者”字煞尾。

(336)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

——石之铿然有声者:“石”是中心词,“铿然有声”是定语,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字,再用“者”字煞尾。

(337)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张溥《五人墓碑记》)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缙绅”是中心词,“能不易其志”是定语,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而”字,再用“者”字煞尾。

(33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荀子·劝学》)

——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爪牙”、“筋骨”是中心词,“利”、“强”分别作定语,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字。

4。数量词的位置

(339)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一粒、万颗:数词和量词,都放在被修饰的名词前。

(340)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列子·愚公移山》)

——三夫:数词和量词,放在被修饰的名词“子孙”的后面。

(34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三国志·诸葛亮传》)

——三:数词,直接修饰动词“顾”,表示动作行为的数量。

【相关链接】

文言中,句子中词语的顺序有别于现代汉语。在一定的情况下,宾语可以移到动词谓语的前面,形成“宾语——动词谓语”的结构,我们叫它为宾语前置。大致有三种情况: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置于动词前。②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③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介宾词组通常是用来修饰或说明动词谓语的。其位置如果作状语,就放在动词前,如果作补语,就放在动词后。介宾词组“于……”常放在谓语动词后作补语,翻译时,把它作状语。介宾词组“以……”置于谓语前状语;有时放在谓语后作补语,译时作状语。文言中,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或者为了使文句流畅顺口,可以把定语移放在中心词之后,其基本格式为:①“中心词+定语+者”;②“中心词+之+定语+者”;③“中心词+而+定语+者”;④“中心词+之+定语”。文言中,物量词的位置可以放在被修饰的名词前,也可以放在名词的后面。古

汉语的量词不发达,常用数词直接修饰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数量,一般放在动词的前面。文人小说下载

(四)句子省略

【要点点击】

句子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是古今共有的。不过,文言里这种现象更突出,而且有些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古文中也经常被省略。

最常见的省略句有以下几种:①省略主语;②省略谓语;③省略宾语;④省略兼语;⑤省略介词。

【示例平台】

1。省略主语

(1)承前省

(342)廉颇为将,(廉颇)伐齐,大破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43)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异蛇)触草木,(草木)尽死。(柳宗元:《捕蛇者说》

(2)蒙后省

(343)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史记·项羽本纪》)

(344)(尔)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左传·殽之战》)

(3)对话省

(345)(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孟子》二章)

(346)樊哙曰:“今日之事如何?”良曰:“(今日之事)甚急。”(《史记·项羽本纪》)

2。谓语省略

(1)承上文谓语而省略

(347)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史记·项羽本纪》)

(348)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左传·曹刿论战》)

(349)以言取人,孔子失之宰我;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王安石:《性说》)

(2)蒙下文谓语而省略

(350)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追之),又请杨子之竖追之。(《列子·说符》)

(351)南与渠勒(接),东北与龟兹(qiūcí)(接),西北与姑墨接。(《汉书·西域传》)

(3)共喻省略

(352)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俟)狱门外。(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