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学生文言文知识辞典-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9)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王,名词,紧接在否定副词“不”的后面,作动词用,当“称王”讲,此处指“统一天下”,作谓语。

(10)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甲:铠甲,名词作动词用,当“穿上铠甲”讲。前面有副词“悉”,作状语,后面有连词“而”与动词“至”连接。

(11)沛公军霸上。(《史记·鸿门宴》)

——军,名词,后面省略了介词“于”,作动词用,当“驻扎”讲,作谓语。

(1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水,名词,在助动词“能”的后面,作动词用,当“游泳”讲,作谓语。

(13)七十者衣帛食肉。(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衣”“帛”:都是名词,这里“衣”作动词用,当“穿”讲,作谓语。

(14)缇骑按剑而前。(张溥《五人墓碑记》)

——前,方位词,作动词,当“上前”讲,作谓语。

(15)鹪鹩(jiāoliáo)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yǎn) 鼠饮(于)河,不过满腹。(《庄子·逍遥游》)

——巢:名词,处在和后句中动词“饮”同样的位置上,作动词用,当“筑巢”讲,作谓语。

名词用作一般动词,是文言词比较常见的现象。判断一个名词是否作动词用,要从整个句子的意思来考虑。此外,还应根据一个名词在句子中的地位,以及它前后有哪些词类的词和它相结合,构成什么样的句法关系,来判断这个名词是否作动词用。一般说来,可以从下列几方面来辨认:

①代词(通常是“之”)前面的名词往往作动词用,因为代词不受名词的修饰。如例(8);

②紧接在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往往作动词用。因为副词通常是用在动词的前面修饰动词的。如例(9)(10);

③当一个名词在补语的前面,句中又没有别的动词时,这个名词往往作动词用。因为补语的位置通常是附在动词后面的。如例(11);

④当一个名词在助动词的后面,句中又没有别的动词时,这个名词往往作动词用。因为助动词的位置是在动词的前面。如例(12);

⑤一个句子里有两个名词连用,句中又没有别的动词,其中有一个名词作动作用。如例(13);

⑥前面有“而”字的方位词,往往作动词用。如例(14);

⑦有时,可以用前后相对称的句式作类比,来辨认名词作动词用。如例(15)。

3。名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和宾语之间没有直接的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产生某种动作或发生某种变化,它是用动宾结构表达兼语式的内容。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指名词带有宾语。例如:

(16)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史记·鸿门宴》)

——王:使……称王,名词用作使动,之:代词,他。王之;即“使之王”。

(17)序八州而朝同列。(贾谊《过秦论》)

——朝:使……朝拜。名词用作使动。朝同列:即“使同列朝”。

4。名词的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就是形容词、名词带宾语用如意动,就是“觉得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如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或者成为用如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用如意动的词可以译为“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做……”。例如:

(18)孟尝君客我。

——客:名词,客人,意动用法,当“把……当做客人”讲。客我:即“以我为客”,“把我当做客人”。

(19)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韩愈《师说》)

——师:名词,老师。意动用法,当“把……当做老师”讲。

(20)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先、后:方位名词,意动用法,当“认为……是先”、“认为……是后”讲。

5。名词用作状语

现代汉语里,普通名词是不能直接修饰谓语动词作状语的,而古代汉语中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例如:

(21)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史记·陈涉世家》)

——狐:狐狸,名词,作动词“鸣”的状语,当“像狐狸那样地”讲。

(22)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史记·项羽本纪》)

——翼:名词,修饰动词“蔽”,作状语,当“像翅膀那样地”讲。

(23)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

——兄:哥哥,名词,修饰动词“事”,作状语,当“当作哥哥那样”讲。

(24)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廷:名词,说明动词“见”的地点,作状语。

(25)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草、露:名词,说明动词“行”“露”的处所,作状语。

(2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列子·愚公移山》)

——箕畚:名词,说明动词“运”所使用的工具,作状语。

(2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面:名词,表示动词“刺”所进行的方式,作状语。

(28)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西:方位词,修饰动词“入”,指明行动的方向,作状语。

(29)东连吴、会,西通巴、蜀。(《三国志·诸葛亮传》)

——东、西:方位词,分别修饰动词“连”和“通”,指明动作的趋向,作状语。

文言中,名词作状语的用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表示比喻。这是拿用作状语的那个名词的动态来描绘它所修饰的那个动词所表示的状态,相当于现代汉语“像……那样地”和“像……似的”。例如(21)(22)。

第二,表示对待人的态度。这是把动词宾语所代表的人当作状语用的那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来对待,相当于现代汉语“当作……那样”和“像对待……那样”。例如(23)。

第三,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例如(24)(25)。

第四,表示动作使用的工具。例如(26)。

第五,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例如(27)。

第六,动词前面的方位词,修饰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例如(28)(29)。

总之,文言中名词用作状语,有着诸方面的作用,是常见的现象。怎样判断一个名词是否用作状语呢?用作状语的名词和用作主语的名词一样,它的位置都是在动词的前面。因此,一般地说,凡动词前面的名词,如果把它当作主语在意义上不能解释通的时候,这个名词就是用作状语了。

(二)动词

【要点点击】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存在、发展、变化的词。文言中的动词在语法功用上也和现代汉语基本相同,一般用作句子的谓语。

动词除具有其一般作用外,它也具有活用的现象。文言中,根据语言环境,动词可以活用作名词,多作主语或宾语。动词活用为名词,就是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它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面有“其”或“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身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

此外,还有动词的被动用法,动词用作状语等。

【示例平台】

1。动词的一般作用

文言中的动词,在句子中一般用作谓语。例如:

(30)(始皇)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贾谊《过秦论》)

——废、焚:都是动词,作谓语。

(31)先妣抚之甚厚。(归有光《项脊轩志》)

——抚:动词,作谓语。

(3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史记·项羽本记》)

——来、见:两个动词连用,作谓语。

(33)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虫宛然尚在。(蒲松龄《促织》)

——惊、起、觇、视:都是动词,连用,作谓语。

(34)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宜:表示应当的助动词,作谓语。

(35)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欲:表示意愿的助动词。可:表示可能的助动词。见:表示被动的助动词。

文言中,一个句子可以有一个动词作谓语,例如(3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