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女亲王-第4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我本人,对于李鸿章这个人,却一直都持有保留的态度,最开始时,说实话,我若是不讨厌他,那是假话,不过这么多年都过去了,我心里对李鸿章,更多的,却是同情。

李鸿章的才干,在这个时代,的确是个伟人,可是,用现代人的一句话来说,那便是“历史局限性”,李鸿章生在这个年代,又长在这个年代,能有今日的成就,已经是极为不易的了,可是他亏在了,以前被慈禧压在头上,所以缚手缚脚。再加上他所能看到的,也是极为有限,太后退居幕后时,他已经老了,更何况光绪对他,也有一些戒心,因为,李鸿章在许多人的眼里,就是太后党。

真正的历史当中,梁启超曾说过一句话:“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我曾经以为,我来到这个时空之后,李鸿章也许会有些不一样,可是我似乎太高看自己了,除了张之洞在湖北的成就,李鸿章的境遇,却是丝毫未变,而他唯一在我来到这个时代 后,所得么的利益,不过是多活了一年而已。但是如今,李鸿章病重的消息,也已经传到京城了,所有人的都崩紧了神经,因为他如果有个万一,那么,大清也必然要经历一番动荡了,再怎么惹人嫌,可他也是清朝的封疆大吏,也是名享誉中外的一代名臣,所以,如今不只是清廷上下在关注着南方,就是洋人的目光,也被这位名臣给吸引了过去。

李鸿章的功过,一时半会儿,倒是真有些让人说不清楚,由于李鸿章的主持和参与,洋务派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条铁路、第一座钢铁厂、第一座机器制造厂、第一所近代化军校、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在他的手里,诞生了中国的许多第一次,其实,按理来说,他应该是功大于过的,但是对于甲午战争,虽然现在他并没有做出让人痛心的决定,可是我的心里却是极明白的,那只是因为,我没有给他做出错误决定的机会。

可是李鸿章并没有因为我的无视他,而放弃针对我的机会,张佩纶今天的发难。只怕也是他暗中安排的吧?我相信,以张佩纶的性子,不会帮李鸿章做这件事,但是他只怕是故意向张佩纶泄露了我向美国人提供图纸的事情,并且还特意绕了一圈,由张之洞那边的人,暗中向我发难。

不得不说,李鸿章如今的岁数,还能花这么多的心思,来跟我交锋,他也的确是有些手段,至少,张佩纶这样一个精明的人,也只是微微察觉到一些他的意图,却仍是毫不犹豫的按他所指的方向前进了。

张佩纶很清楚,今天自己的一番言辞,只怕是已经让这位格格不满了,否则不会冒这么大的险,承认自己跟美国人合作开发了武器,却未向自己国内的武器工厂提供援助,一个不好,她自己就会陷入困境的。

但是,她扔出来的这颗炸弹。却足以让所有的国人,对李鸿章不满,也会让他一世的英名,毁于一旦,他有些失措,他虽然知道,岳父是存心让自己来当这个出头鸟,可是到现在这一步,他却有些进退两难,他的心里忽然有些不解,以岳父的能耐。不可能不会料到,这位格格会在气急之下,说出他的所作所为啊?

其实张佩纶所猜测的没错,李鸿章自然是料到了我会走这一步棋,可是我却未料到的是,我们在香港,放过了孙中山等人,倒让他起了戒心,其实,李鸿章一直都希望能跟**党面对面的进行一次谈判,可是他与兴中会却始终欠缺了临门一脚,双方都不能相信对方会不发难,互存了戒心,所以,他们的面谈,一次又一次的夭折了。

但是李鸿章却在我回京后,意外之下,得知了我出手相助,帮兴中会摆脱了日本了的钳制,他的心里便打起了鼓来,我做为皇室成员,按理来说,应该是不会对这些**党手软的,可是偏偏 ,我不仅手软了,还出手相助了,这就让他有些看不懂我的打算了。

于是他很快想到了一件事,那就是,**党如果在南方继续坐大,只会让他疲于应对,他下意识的,便认为,是我故意所为,好牵制住他在南方的势力。我若是知道了他的想法,我必然会为自己喊冤的,其实,我真的只是一时意动而已。根本是无心而为之。

张佩纶受 自己的岳父影响,也怀疑我是存心帮助**党,来牵制李鸿章,所以才会毫不犹豫的来帮李鸿章当了这颗子弹,但是他也未曾想到,李鸿章却是存了破罐破摔的心思,是想要跟我同归于尽,他的想法便是,反正,他是个封疆大吏,更何况当初这事儿,太后还要帮他担一半的责任,他有什么好担心的?难道皇上还敢冒然砍了他不曾?

这个时候的我,却并不知道这一切不过是李鸿章的试探,但是我对李鸿章却再次升起了一股厌恶之感,我记得,正史当中,李鸿章在为了收拾八国联军进京的残局,而再次被委以重任的。

第536章 杀机(下)

也就在光绪二十六年。即一九零零年,清廷再度授李鸿章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并边疆电催其北上,李鸿章到了上海后,以身体不适为由,拖延时间,观望局势,而他的部下及亲属也都劝其以马关为前车之鉴,不要再北上,以免再度沦为慈禧的替罪羊。

直至一个月后,北方局面实在无法收拾,慈禧在逃亡途中电催促李鸿章北上。再过了一个月,李鸿章才抵京收拾残局,向八国联军求和。光绪二十七年,也就是一九零一年,七月二十五日,李鸿章、奕劻代表清廷签署了《辛丑条约》,赔款4亿5千万两。

签约后两个月,被李鸿章倚为强援的俄国政府再度发难,提出“道胜银行协定”。试图攫取更大权益,并威逼李鸿章签字。“老来失计亲豺虎”,气恼交加,李鸿章呕血不起,于九月二十七日去世,临终时“双目犹炯炯不瞑”,带着无尽的遗憾,走完了他七十八岁的人生历程。

现在,李鸿章似乎不会再被气地吐血身亡了,可是他这么小肚鸡肠的举动,却让我对他厌恶之极,竟然很有些不地道的想着,希望他就此一病不起,最好是一命乌呼了。

光绪自然是不知道我心中所想,也不明白张佩纶的目的是什么,只是觉得,本来是为了商议廉政衙门一事,可是现在的话题,却扯的也太远了吧?

载沛此时心中,也是惊骇莫名,他知道李鸿章出卖妹妹的事情,也知道他们之间的纠节,可是他却从来都不知道,妹妹还跟美国人有这么一件事,若是被有心人闹了出去,只怕,只怕她就成了卖国贼了。

看着妹妹。他的心里万分焦急,又看向光绪,他知道,皇上现在没有回过神来,可是终会有一天,回过神来,以这件事为由,灭了孚王府满门都有可能。

想到这儿,他忽然对李鸿章起了一丝杀意,这个人,实在是不能再留了,他无数次的陷妹妹及孚王府于险地,对于他 们一家来说,李鸿章实在是一道催命符。

想到这儿,他忽然朗声道:“皇上,此时只怕并不是要追究此事的时候,更何况,李中堂于大清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了,还请皇上看在中堂大人有功于大清,不用再追究此事了。”

光绪微微一愣神。忽然想到了什么,别有用意的看了载沛一眼,又看向张佩纶,他不笨,他很清楚,刚才载沛这样说是为了什么,可是想了想,若是自己继续纠缠此事,似乎并没有太多的好处。

如果在一个月以前,他定然会很高兴拿到这么一个把柄,可是,现在他可是和这两兄妹是一个战壕了,如果他们两个有一人出了什么事儿,必然也会牵连到他,他如今已经有些明白了,若是想要坐稳皇位,而且又能在青史中留下一些好名声,不沦为亡国之君,似乎便只能跟他们站在一起,况且,就算是他们错了,那么也有他们两兄妹在前面当替罪羊。

所以,光绪很聪明的学会了无视,点了点头,应声道:“孚亲王所说言之有理,李中堂功在社稷,此事无足挂齿。”

张佩纶性子耿介,却还未转过那道弯来,但是寿富和黄氏兄弟。却都是善于察言观色之人,自然也有些明白,这件事儿看着,只怕是不简单,但是却都聪明的知道,此事自己还是少知道些内情为好,于是便适机挑起了一个由头,再次说起了廉政衙门一事。

待我们兄妹二人从宫里回到王府时,已经是晚上七点多了,光绪如今倒是越来越能体谅人了,明白如果留饭,只怕是谁也吃不好,便很知趣的让大家各自回家了。

一回到府里,哥哥便拉着我径直进了书房,并斥退了好几个欲上前侍候我们兄妹用膳的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