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网游之全球在线-第13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情也凑巧,王贲昨日刚率部从前线撤下休整。

    很快,王贲就赶到营帐,行了一礼:“父帅!”连日的征战,王贲皮肤都变得黝黑不少,却更具秦人的阳刚之气。

    因为几次身先士卒,王贲脸上更是有两道伤疤,更显男儿气概。

    “你看看这个。”

    王翦将刚收到的军令递了过去。

    王贲接过一看,脸色一喜,道:“父帅,让我去吧!”

    “再休整一天,后天出发,路上小心。”王翦也不废话,只最后一句,稍稍暴露了这位老将,对儿子安全的感怀。

    王贲是王翦一手调教出来的名将,父子二人秉性很是相似。只是现身荒野的王贲年轻,不可避免还带着一丝年轻人的锋芒跟锐气。

    历史上,父子二人可都是功成身退,在大秦帝国建立之后,就退出政治舞台,彻底消失在朝廷视野之中,让蒙恬独领风骚。

    直到秦朝末年,王贲的儿子王离,才再次现身。

    “父帅放心!”

    王贲心中一暖。

    父子二人在营帐中,就着地图,详细商议起行军路线来。

    …………

    天竺,阿育王朝,德里城。

    这段时间,阿育王的心情很糟糕,他完全没想到,在吐蕃战场先后投入一百五十万大军,耗费粮草物资无数,还是无法阻挡大夏军的推进。

    前线每丢掉一座城池,阿育王的心情就阴郁一分。

    面对如此糟糕的战局,阿育王甚至起了亲征的打算,只是在朝中大臣们的死死阻拦下,阿育王这才作罢。

    用大臣们的话来说,“不是前线将士不拼命,而是敌军实在太强悍。”

    直到此时,阿育王才真正认识到,大夏之强悍,确实非阿育王朝所能比拟。别的不说,仅在粮草物资的供给上,阿育王朝占尽天时地利,依然赶不上大夏。阿育王简直想象不出,大夏军民是如何翻山越岭,将粮食运到前线的。

    在大夏军围困逻些城之后,阿育王有点打退堂鼓了。

    阿育王不是傻瓜,也不是纯粹的战士,不会真的为了捍卫荣誉,置王朝前途命运于不顾,将有生力量白白消耗在吐蕃战场。

    眼下之吐蕃,经过连番大战,且不说能否守住,就算守住,也是一个废墟。除了荣誉,对阿育王朝而言,吐蕃已经不具备任何实际价值。

    可就在此时,天竺民间突然流传起一个“谣言”,说:“阿育王被大夏打怕了,吓得夜不能寐。不出一周,必定狼狈撤军,丢盔弃甲。”

    谣言还有很多版本,无一不是嘲讽阿育王的。

    更让人心惊的是,这些流言似乎在一夜之间,就在阿育王朝全境传遍开来,上至王公大臣,下至黎民百姓,全部知道了。

    很显然,流言传播的背后,有别有用心之人在推动。

    甚至于说,流言本身就是他们炮制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不想让阿育王朝从吐蕃撤军。

    阿育王虽然识破敌人的阴谋,却又不得不中套。

    因为流言传遍的实在太快,太普遍了,已经成功激起了阿育王朝百姓的同仇敌忾之心,如果王朝此时从吐蕃撤军,必将尽失民心。

第一千两百六十五章 史上最强裁军方案(二合一)

    一场流言风暴,将阿育王逼到悬崖边上。

    在这种舆论氛围下,阿育王不仅不能从吐蕃撤军,还要想办法守住吐蕃,最起码也要跟大夏达成某种协议,给本国百姓以交待。

    否则的话,风波绝无法平息。

    此次流言风暴的始作俑者,正是孔雀王跟笈多王,他们已经在暗中谋划,待吐蕃之战一结束,就合攻阿育王朝。

    如此,又怎会让阿育王朝轻易从吐蕃撤军。

    只有阿育王朝在吐蕃损兵折将,元气大伤,他们才有获胜的机会。

    过程中,黑蛇卫亚洲司驻天竺的密探,也跟着推波助澜,在三方势力的共同努力下,才在最短时间内,将流言迅速发酵。

    思考再三,阿育王一咬牙,决定再向吐蕃增兵五十万,同时下令逻些城驻军,务必坚守到援军抵达。

    能守住逻些城自然最好,就算守不住,阿育王也希望通过这五十万大军的接应,将大部分军队顺利撤回国内。

    只要军队在,阿育王就无所畏惧。

    于此同时,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百姓期望,阿育王下令,出征的五十万大军乔装一番,跟运输粮草的队伍混在一起,悄悄进入吐蕃。

    阿育王是担心,一旦被百姓知道,王朝投入两百万大军,还保不住一个吐蕃,实在有损王朝威望,故而才低调行军。

    …………

    十月五日,京师。

    阿育王先是在吐蕃实施残酷的军管,视吐蕃百姓如牛羊,肆意压榨;跟着国内又陷入舆论风波,骑虎难下,显示天竺内部暗流涌动。

    欧阳朔只能感慨,真是天助大夏。

    有此两点,贾诩制定的“绞肉机计划”基本就能够实现,甚至因为孔雀王朝跟笈多王朝的“积极”配合,说不定还能收到奇效。

    前线有捷报,朝廷这边关于裁军方案也有了进展。

    军机处、枢密院以及资政阁三方,联合制定的大夏史上最大规模裁军方案,同时也是最彻底的一次军改方案,已经基本成型。

    只待欧阳朔审核通过,就能开启。

    此番裁军,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减少军团一级编制,而是将军团从七万人规模,一律裁撤至五万人,减员两万。

    这就非常厉害了。

    包括禁卫军在内,大夏军共计十九个集团军,每个集团军下瞎五个军团,再加上瀛洲兵团跟南美兵团,合计九十九个军团。

    每个军团减员两万,意味着要一次性裁撤一百九十八万大军,裁军比例高达28。6%,超过四分之一。

    意味着每四名将士中,就有一人要退役。

    裁军之后,大夏军将由高峰时的六百九十三万人,缩编至四百九十五万。

    当然,裁军不是简单的减员,要实现军团从七万人编制向五万人编制的转变,改革的是整个军队编制架构,进行了一次彻底的重塑。

    裁军之前,大夏军以十人为火,十火为队,五队为营,五营为旅;五旅为师团,配千人直属大队;五师团为军团,配直属旅。

    裁军之后,大夏军仍以十人为火,设火长,所不同者就是由十火一队改为五火一队,共五十人,设队正。

    如此编制,是有科学依据的。

    队正作为军中基层军官,一次性管辖十火,有点超限,而且容易造成队正跟营正之间管辖权的不平衡,形成头轻脚重的格局。

    除此之外,就是对队一级的职能进行科学细分,根据任务、装备和编成,区分为步兵队(长枪兵队、刀盾兵队以及重剑兵队)、骑兵队、火枪手队、炮兵队、战机队、工兵队、侦查队、修理队、辎重队、炊事队以及医疗队。

    简而言之,就是在队一级,基本涵盖了大夏军所有的战斗兵种跟辅佐兵种,完备程度已经跟现代军队相差无几。

    如此编制,好处有二。

    其一,为多兵种联合作战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举例而言,军改之后,大夏军在营一级,就能实现长枪兵、骑兵跟火枪手三大不同兵种之间的联合作战,让战斗模式变得更加灵活高效。

    每一种兵种都有优缺点,联合作战就是取长补短,将这种联合作战模式越往下沉,就越能提升军队的战斗力。

    以往那种整个师团,乃至整个军团都是单一兵种的编制模式,在新兵种不断涌现的今天,显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战争需求,注定只能被淘汰。

    当然,这无法一蹴而就。

    兵种之间如何联合,如何搭配,如何指挥,如何解决后勤保障等现实问题,还要在此轮军改之后,由诸集团军在训练跟实战中不断探索。

    一旦运作成熟,大夏军就将再上一个新台阶。

    其二,将后勤保障下沉,极大地提升了军队的续航能力跟灵活性。

    军改之前,师团一级配备的千人直属大队,以及军团一级配备的直属旅,其实就是经白起提议,配备的工兵、辎重兵以及医疗兵等辅助兵种。

    师团往下,就没有单独的辅助兵种。

    这在之前,大夏军习惯大军团作战,并没太大问题,可随着战争形势的演进,疆域、战场的扩大,要求旅,乃至营一级,都要有一定的独立作战能力。

    如此,就必须将辅助兵种配备到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