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女主播的秘密花园-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震来说,这次的暴雨采访只是他数百上千次采访的一次,特别程度也不见得很排前,不过,对于岑宇桐来说,却并非如此。

    她坐在李凤轩的自行车后座上没多久,就遇到台里的采访车。虽然万分抱歉,但也只能抛下李凤轩,紧赶慢赶地往台里赶。

    正常情况下,岑宇桐应该把把带子交到通联编辑手里,由他们来处理。

    通联编辑专门负责处理非本部门采访的素材,县市区通讯员甚至是观众拍的视频,都会交由他们筛选、编辑,最后成为完整的新闻播出。

    因为事先接到于震的电话,新闻中心主任刘刃预留了时间段给这条新闻,甚至先做了连线预告——当时的于震已同岑宇桐分开,他借了救援员的电话,在橡皮艇上完成了连线报道。

    然而,当岑宇桐赶到时,延长至一小时的《海城大小事》已经接近尾声。这种情况下,根本就不可能再以常规流程来走。

    怎么办?

    “直接放带播出?大段的画面虽然有现场感,但没有配音解说,必要信息不明,不能算是好新闻,”

    “拿下不播?关于暴雨的新闻持续了快一个小时,多一条少一条并不差什么。”

    “不播这条,节目开初就白预告了,相当于对观众撒谎。节目的公信度何在?”

    晚上的直播,刘刃亲自从头跟到尾,他的脑子飞速计算,而导播室里,当班责编、导播、字幕……甚至是直播间里的宁蔚,都在等着他的决定。

    也许不播是最为稳妥的。

    正想发话,忽然,岑宇桐说:“于震做了不少串场口播,直接播应该没问题。”

    时针走到晚九点五十五分,最后一条备播的新闻马上就要播完,刘刃听了岑宇桐这句话,心中暗道:“老兄弟,看你的了!”发令道:“放带!”

    导播立即示意宁蔚,宁蔚收到后,对镜头说道:“现在马上来看本台记者带回的西净路下穿隧道淹水现场的最新画面。”

    放录像带的技术人员按下播放键,监视器屏幕上先是几组淹水的镜头,然后出现了于震:“不过就是几分钟的时间,雨水就从我的大腿涨到了胸部……”之前于震推车门的那些画面都是岑宇桐用手机拍的,来不及转格式放到电视上播,因此,播报是从这个节点开始的。

    刘刃满意地点了点头,对责编道:“拨于震电话,让宁蔚和他做第二次连线!”

    很快,于震的电话拨通了,在线等着,而刘刃看着监视器屏幕,眼睛却亮了起来,不觉问道:“这谁给于震拍的?”

    于震在播报,显然不可能是自己拿机子拍的。

    在拍主播的口播时,无论是外景口播还是内景口播,都是对准主播的脸拍的,必要时,会把镜头摇到边上去交待一下周围环境,但是,像现在屏幕上这样工整地、有章法地呈现现场的,十分少见。

    随着于震的现场播报,他说到哪,镜头就跟到哪里,水涨的程度,远近的几近没顶的车子……如果说,这一组镜头是以于震的解说为纲,那么,脱离了于震解说的下一组镜头就更为精彩了,纷飞的雨滴,水上漂着的浮物,灯光的映射,远处的建筑……

    看似抒情的一组画面,没有解说,但是画面自己在说话,在告诉大家发生了什么事,它在感叹,这世界为何变成了这般模样……持机的人手不太稳,镜头微有晃动,却无形中增加了情绪的渲染。

    “无剪辑拍摄……”刘刃喃喃地道。

    电视新闻通常要经过编辑后期剪辑才能成片,观众们最后在电视上看到的,是编辑从拍坏拍废的许多条中挑选出来的最好的,再依一定的逻辑关系拼接到一起的画面。

    在非紧急的新闻中,拍摄的总画面与最后成片的时长比例通常是3:1,也就是说拍的三个画面里只有一个能用,或说,摄像师常常会拍上三倍时长的画面,以供后期剪辑挑选使用。

    而所谓的无剪辑拍摄,就是指拍出来的画面,不用经过画面挑选,就能直接播出;要做到这点,说明拍摄的人对要拍成什么样的成片心中有数,因此拍出来的画面没有废镜头。

    屏幕上的于震正要爬上车顶,这么说,这组画面还是之前那个人拍的。刘刃终于意识到拍这些画面的人除了岑宇桐外不会有别人。

    侧头一看,她专注地盯住屏幕,似乎正在审视自己的作品。

第十五章 所谓“常规”

    岑宇桐没有注意到刘刃赞赏的目光,她确实在对比自己所拍的和于震所拍的画面的区别,而后得出结论:她还是太感性了,画面看起来有点散,不如于震那么冷峻而锐利。

    她没怎么拿过摄像机,只在读书时,有门实践课,要求几个人一组拍短片当作业,那时有拿小摄像机拍过一会儿。毕竟专业机太重了,女生拿着不现实,她也没想过专业去学,只能说了解一二。

    所以,她今晚拿着机子这一拍,实着是无心插柳。

    很快,录相带放完了,宁蔚和于震通上了话:“现在西净路下穿隧道的最新情况如何,我们连线到记者于震,于震你好,刚才从同事带回的画面中,我们看到救援人员已经赶到,请问现在的状况如何呢?”

    “你好宁蔚,我现在正在橡皮艇上,目前救援人员已经救起了一名困在车中的司机……”

    两个人在你问我答的工作状态中都十分敬业,很难想像就在两个多小时以前,他们曾有过机带双敲的言语交锋。

    岑宇桐很是佩服,真的佩服,不带任何讥讽地佩服。

    不论是否存在人格的缺陷,这一份敬业和专业,确实值得她佩服。

    延时至一小时的《海城大小事》终于结束了。宁蔚走出直播室,刘刃对她竖了竖大拇指:“辛苦了。”

    宁蔚笑了笑,目光在岑宇桐身上停了一下。刘刃道:“小岑今天不错啊,明早还是你早班么?要是撑不住,我让周一涛代个班。”

    岑宇桐忙道:“没事,多锻炼锻炼挺好的。”见她坚持,刘刃也就作罢了,与宁蔚并肩说着话,离开了录播中心。

    岑宇桐喘了口气,整个人松懈下来,又打了个颤,忙去茶水间倒了杯热水喝下才好些。

    与李凤轩通了个电话互道平安,先回到家里,将几乎已经干了的湿衣换下,昏昏沉沉地睡了一会儿,直到凌晨三点被闹钟叫醒。

    又是常规的一天开始了。

    依然有些昏头昏脑,但岑宇桐还是咬着牙去了单位。暴雨过后,路面一片狼籍,环卫工人们就着昏黄的路灯清扫落叶污泥,唰唰唰的扫地声有节奏地响着,昨天的暴雨和与于震被困在车顶的一小时,都像是在梦中。

    配稿,化妆。

    最后拿到定稿和串联词,有些意外的是,并没有于震的后续报道。他没来得及把另一盘录相带送过来么?他怎么了?

    岑宇桐想着,却也想不了太多。

    “主持人准备!”

    “片头准备!”

    “走!~”

    《海城你早》的片头音乐响起,岑宇桐对着摄像机,露出了最标准的职业微笑。

    今天的新闻多是昨夜暴雨新闻的重播,再加上重点新闻的追踪报道。新闻中心加派了三组记者值夜班,加强灾后报道。岑宇桐一边播报,一边在心中默默地为同事们点赞。

    节目过半,在插入广告时,岑宇桐拿起粉扑,压了压额头冒出的冷汗。通话耳机里传来郑玉的声音:“主持人注意了,有最新报道。”

    很快,提词器上加入了最新的内容,岑宇桐来不及先通读一遍,就开始了播报:“欢迎回到《海城你早》,来看最新的报道。

    “昨夜今晨,一场五年来的最强降雨突袭了海城,灾情就是命令,百姓的呼声就是第一信号。省委常委、副省长、市委书记陈文辉带领市委市政府五套班子,紧急赶赴部分积水严重路段,现场部署防汛减灾和交通疏导工作,他冒着大雨、蹚着积水,亲切慰问一线工作人员,要求有关部门尽快排水、加强道路疏导,千方百计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在岑宇桐播报的同时,编辑接入了相关的画面。

    这是最常规的灾后新闻报道,所有画面都是昨夜就拍摄好的。按理说,它在《海城你早》播出前,早就应该制作完毕,而非现在作为最新报道而临时插播。它姗姗来迟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从稿件到画面,都先送到上级部门审-核过了。

    这也是最为常规的敏感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