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草根家事-第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我坚信是他不懂装懂的,反正合同上规定,销售的事他负责,合同是乡政府的企业公司与周乡长早就和他签订好了的。这个合同没有我一笔签名,我做好管理工作就是了。

按李晴天和李德英金都的设计方案,鞋不停地生产,销售却没有前行一步。作为一厂之长,我开始替别人分忧了,也替自己犯愁。原材料需要钱来购进,工人的工资需要按时发放,而鞋一双没卖,怎么能寝安食味?更为糟糕的是,按李晴天的专利设计,鞋的质量根本无从谈起。做出来的第一双鞋由我试穿,掉鞋跟折鞋底,裂帮,一无是处。

鞋厂开业不顺,宗宗样样没有一样与预期的相吻合。对此,周乡长也很怅然一筹莫展,但他始终没有说出那句话:我们上当了!这句话打死都不会说。

在这之前,也就是1992年暑季,贾书记请来沈阳的两名教授来乡里讲市场经济课。目的是开拓开拓全乡各界的视野,换换脑筋,振兴本乡经济发展,坚定和落实“无商不活,无工不富,无农不稳”这样一个喊得很久的口号,特别是强调前两条。此举无可厚非,无弊有利。哪会想到,在教授一行人中,混进来一个叫李晴天的说客。虽说他没有登台表演,做什么宏篇大论的讲演,但课后的“辅导”却使贾书记一班人茅舍顿开,把罗家房辅导到一片“新天地”中来。换言之,李晴天和罗家房在这一天都得到了意外的收获,皆大欢喜弹冠相庆。罗家房得到一项专利,价值168万(其实一文不值),这在当时可是一个天文数字了,令人瞠目结舌!李晴天也高兴,他的专利也嫁给了一位如意郎君。

现在一切都清楚了,“我们上当了”!上什么当?假专利的当!号称“省力保健鞋”结构全新,包治百病的功能,犹如昙花一现。所谓全新,新就新在鞋跟处有一弹簧,那就是“专利”的核心部分。不久,我和两位沈阳人合作得很好,据李德英金都透露,这个“专利”是李晴天从朋友那窃取来的。专利转让的手续——只不过是一张国家专利局复印的“受理书”,而不是专利证书。不懂得专利的头头们,就把这个当成了“专利证书”了。李晴天则瞒天过海,轻易蒙混过关。李晴天把它以投资的价码转让给了罗家房,其目的有三:

一是他找到了一个一心朴实为他的“专利”做进一步论证实验的场所,以期后发。二是以168万的无形资产(现在叫知识产权)作为投入,他成为这个企业的董事长,再分得大比率的红利。三是控制了销售权,等于控制了财政大权,掌控着企业的命门。

使双方都预料不到的是,生产出的1000多双专利鞋,双双质量有问题,尤其是那鞋跟问题更大,无法销售。

在铁的事实面前,罗家房乡损失惨重,十几万元的贷款归还无期,鞋厂难以运作,面临崩盘。李晴天想捞一把的打算,还不如肥皂泡破灭得有声有色,他的“专利”匆匆问世,就悄悄地仙逝了。这对于贾书记、周乡长无疑是个重大的失误,面子何在?公信力安在?在建厂之前,他们无条件无代价地成为李晴天专利的鼓吹者,热衷者。如今,“专利”成了烫手的山芋,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4 本土的上司 (又是陷阱)(4)

4本土的上司(又是陷阱)(4)

1993年春节前,李德英、金都二位见势不妙悄悄地卷起铺盖回了沈阳,不告而辞,从此杳无音信。对他们明里来暗里走,我很理解,人家是来挣钱的嘛,现在赚不到钱,就像壶里没有酒留不住客人一样。与其说他们对鞋厂失望,不如说对李晴天彻底地丧失了信心和绝望。事到这般地步,难道鞋厂就这样倒闭了吗?我在反复思考中,春节即将来临。在家家户户都在办置年货的氛围中,我意已决:鞋厂不能黄!改生产专利鞋为生产一般商品鞋。

这一想法很快得到周乡长的赞成,起死回生的鞋厂在冰天雪地的隆冬里艰难地复苏着。

过了春节,在缺少资金作为动力的情势下,“鞋”的脚印在残雪的地表上慢慢地前行滚动着。走了“洋技术”李德英、金都,聘来了“土专家”王润章为技术指导兼任副厂长要职。

王润章,本地人,是名声不错的鞋业行家。他的名气当然没有“洋技术”那么耀眼显赫,但他的工资我还是定位在每月600元,比我的工资高200元,比用李德英、金都合计省下600元。王润章得到我的“器重”,很是感慨,也“知恩图报”,做出来的第一批鞋就全部销售,开局不错。

初夏将至,女士瓢鞋提前上市,并赢得了新民、彰武、法库、康平,阜新、沈阳的市场份额,鞋厂渐渐康复茁壮。在盛夏做鞋的淡季,鞋厂收回在外地根本没有销售的所有的“专利鞋”,改造为商品鞋,成功地卖回了成本,“雪球”越来越大了,鞋厂的知名度日渐升高。

这年夏末秋初,新民市委市政府在大红旗镇召开了“乡镇企业实行股份制动员大会”。会后,经乡党委研究决定,罗家房乡企业的股份制首先在鞋厂搞试点。

消息一经传出,前来入股的纷至沓来,新民市财政局、广播电视局等机关的人员趋之若鹜。本地的银行、信用社的职工也加入期间,也包括贾书记周乡长在内……毋庸讳言,此时此刻的鞋厂之现状、前景、管理、效益……绝不是炒作可以达到的,那些人比谁都聪明。

那些年来,乡镇企业不断遭受重创,损失了大量的钱财和血汗,“大家拿”仅仅是其中的原因之一,但后来则位居其次了。更重要的原因有两条:一是上级下指标定方向,给你刚性任务必须完成,叫做“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逼得你铤而走险,死要面子活受罪,赔了夫人又折兵,落个鸡飞蛋打负债累累。二是领导幼稚、懵懂,根本不懂得市场规律和商品经济的内涵与轨迹,被城里的“明白人”忽悠得不知所措,甚至“认贼作父”,任人说教、任人摆布、任人宰割、任人啖噬。

这一年初秋时节,乡政府在发展乡镇企业的进程中,又有一个新的举措,将“新曹保安器厂”吞并,成立乡政府与个人间的合资企业。其目的是想走出发展的瓶颈,其结果又步入了一个更大的陷阱中来。

“新曹保安器厂”原系曹家村与沈阳一个姓白的人合办的企业,生产电子保安器。保安器,有的人叫它漏电保护器,一有漏电或人畜触电发生,就能自动关闭电源,有保安的功能与作用。这个产品也是有专利的,那时候专利产品是非常的时尚啊,无论真伪都打专利的旗号,保安器也披上了这张虎皮。许多人都觉得专利很神圣,但那时候我已经有一项专利了,所以我对专利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吞并后的保安器厂直接进入股份制的轨道,股东共四方:姓白的、姓荆的、曹家村和乡政府。原厂的所有设备设施、元器件、部分成品半成品,折合人民币50多万元,属于白与荆共有,白是董事长,荆为副厂长。他们两个人是生死“狱友”,白把50万元的“资产”拨给荆10万,便于荆参与控制企业管理。曹家村所属的厂房计20万,乡政府投入流动资金20万,企业即将开始运作,需要一位厂长到任,这是协议中的共识。

就在这个时候,我可以从鞋厂腾出一只手来了,经党委研究后,1994年初春我做了新曹保安器厂的厂长,并兼任鞋厂厂长,主要精力放在后者。

令我吃惊的是,到厂之初我查看过“白荆”的资产后发现,50万元水份太大,仅仅价值10万!

对原厂清产核资的工作早已终结,是在周乡长参加的情况下,企业公司赵经理亲自参与下进行的。10万元的家资被膨胀为50万元,玩笑开大了。虽然后来做了更正,但暴露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曹家村和沈阳方面都想把危机转嫁给乡政府,然后在渔利,这是铁定的事实。也就是说,那时的企业已经破产。

曹家村的书记是个游手好闲的哥们,全凭着姓曾的会计支撑着那一盘散沙。他们是亲家关系,书记的事就是曾会计的事。村上有什么失误,村民有什么怨言都认为是会计的责任,他实际上是村里的一把手。

保安器厂办成这样,曾会计自知责任重大,难脱干系。于是,他就游说乡里的书记乡长,说保安器厂如何如何前景光明,我们就差没有资金……陷阱就这样挖成了。曹家村拿自己20万的房产结清了10多万元的银行债务,转到乡政府的名头上,随之一退六二五……

乡里明白了又掉进“窟窿”里,但回头路走不通了,只好硬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