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草根家事-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概是1964年年末,周总理去新疆石河子建设兵团看望上海知识青年时,发表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讲话——“有成份论,不唯成份论,重在政治表现”。对于别人我不知道是个什么滋味,对于我,这个讲话就是阳光,驱散了我心中经久不散的阴霾。

我就是落实“讲话”的受益者,也是有关领导落实“讲话”树立的典型,“各取所需,各有所得”。这样的定位,是不为过的。

“讲话”过后,“重在政治表现”的空气浓烈于全国,很多地主富农的子弟都入了团。辽宁日报也刊出了女青年孙云杰,同地主家庭的父母决裂,光荣地成为无产阶级先锋队一员的长篇报道。这篇报道我打算看它三遍,但看了一遍过后,我的心情就十分的矛盾了。

看标题,我为她感到高兴,那是她一生的幸运,因为我入团都是那么的艰难,何况她能入党啊。当我看到她入党的经历时又感到万分的酸楚,最后不忍心再看那篇报道,把报纸烧了。然而,烧不掉情节难以化为灰烬叫我遗忘。

为了入党,和父母决裂,孙云杰搬出了家门,甚至不管她的父亲叫爸爸。在生产队的大会小会上,孙云杰毫不留情地揭发她父亲的“罪恶”……以这种革命的行为换取一个党员的称号,写在“文革”时期的小说里还可以,把它变成活生生的现实令人惊骇。

我没有像孙云杰那样背叛家庭,那是我的祖父祖母没有什么罪恶需要我来忏悔,我心安理得,没有一点的精神上的压力。

我是一名团员了,觉得前程一片光明,可以轻轻松松地干好自己的工作了。李队长对我更加放手放心,他不再背什么用人不当的包袱而缩手缩脚。打那以后,很多“内政外交”都交给我来处理,即使日理万机我也在所不辞,难得对我的信任,仕为知己者死嘛。

流行的“十等人”中,我排在第四,但我问心无愧,也有目共睹。于是,那个时候我的威信为人如日中天。

1965年5月,大队党支部对团支部进行了一次改组,决定由我担任团支部书记,并得到公社党委的批准。和我同时任大队团支部书记的,还有团山子大队的曲作星,他的家庭成份也是上中农。虽然那时的政治空气布满了春风,但“异己份子”能像鸡毛一样上天还是麟毛风角,我们有了自尊自爱的空间。

团支部书记,是大队的兼职干部,身份仍旧是农民。兼职干部不能再兼职会计了,8队的会计由比我小3岁的董向国接任。好长时期我帮他当会计,不多挣一个工分,还得负责帐目,直到他“独立”为止,我才撤出“殖民地”。

大队的兼职干部不脱离生产劳动,干“公务”由大队记工分,秋后再和生产队算帐。大队没事可做的时候,你就回生产队劳动,就是一个地道的农民。我的“级别”高了,“地位”却下降了,“声誉”则与日俱增。

60年代的团员是很受人尊重的,可以用“形象高大”来概括,决不夸张。你是团员,用人的部门或单位就高看一眼,同等条件下就优先录用你。换言之,团员是一种荣誉与资格,也是一张亮丽的名片。那时候,没有一个青年不要求进步的,要求入团的申请书随时交给你。每天里都有青年要求和你谈话,许多家长也加入与你的谈话中来。每每这时,我从来都是有求必应,从来不把他们按家庭成份、社会关系区别对待。不到半年的时间,全大队的团员由原来的20几名,发展到了近40名。

“谈话”是一项耗时费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团员青年开展各项活动却是易如反掌。

或开会,或活动,只要你通知一两个人就行了,然后一个传一个,保准一个不落地准时到会、到场。用不着你用广播大喊大叫的,那咱也没有广播。开会和义务劳动都是在晚上进行的,不占用劳动时间,也没有任何报酬,但每个人有一颗火热的心,去燃烧着每一个人。一群青年人在一起,就是一团不息的篝火,燃烧在今晚,照亮的是明天。

那时候我21岁,还没有处对象,也没有心仪的人。屈指算来,16年前还是旧社会,而封建的习俗依然占据庄稼院的心田,人们最厌恶的就是“品行不端”。男女青年可以在一起“共事”,但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还有控制你那微妙的眼神,否则就会闹出是非来,一辈子都洗不清的“前科”。所以,我和青年谈话都要带上一个男性的支委,在即不受干扰又很公开的场合下进行。是的,好多团支部书记就因为不加检点而身败名裂,甚至遗臭万年。

等我到一把的年纪了,闲聊的时候还有人取笑:“那时候,你搞几十个女人都不费吹灰之力,他们都追你……”

“那时农村有几个高中生啊?你又是帅哥……”

团支部的工作很多,这完全是我“自找”的,或者说是团员与青年的热情鼓励着我,推动着我,感染着我。我一边要参加生产队的劳动,一边要给新会计充电,还要把我的主业干好,构成了我“双管齐下”的年代。尽管有些透支,但回顾起来还是值得我慰藉的啊。我无愧我的“雄心勃勃”,那是我当时的心声;我无憾我曾经的“野心勃勃”,那是我一路的足音。我有过辉煌,有过令人刮目相看的一页,永远为之骄傲。

 1 地道的农民(死里逃生)(3)

1地道的农民(死里逃生)(3)

那时的会计靠算盘吃饭,没有计算器之类的工具可用。小学4年级我们就学珠算了,只不过左耳听右耳冒,什么口诀也记不牢。我只能靠自学打算盘,来解燃眉之急,你想,谁有时间掰你手教啊。还好,仅仅半年的时间吧,在全公社的会计堆里,我便跻身于“铁算盘”的行列中。

1965年初夏,我认识了一个走街串巷买“幂差法珠算”的,我和我们大队的9名会计(其中一名是大队会计曲作明)都买了他的书。这是一本很薄的油印小册子,1套3本,1元2角1套,至今保存完好。

用幂差法在算盘上做乘除法运算,算盘就成了当今的电脑,计算速度奇快无比。比如,9999乘9999,用不了半秒钟就可以得出99980001的结果来,只是它的“原理”对于初中生水平的人很难明白,也就不那么好掌握了。那个人走了,我就成了另外八名会计的老师,后来我也是全公社120多名会计的老师了,时常有人向我“请教”,我也不吝赐教。

在算盘上进行加减运算时,常常会遇到小数减大数的情况。例如,算盘上的钱数是58元3角6分,要从132元5角1分中减去它,你就得在算盘的另一端打上132元5角1分,然后计算。倘若你用的是个小算盘,或者被减数的位数很多,那就麻烦了,你就得先把减数写在纸上,接着清空算盘……然后再计算。

经过思考,我悟出了在算盘上可以“小数减大数”的操作,具体的办法如下:

你把58元3角6分,看作是158元3角6分,(以此类推)这样就可以减去132元5角1分,得25元8角5分。25元8角5分,并不是所要的答案,正确的答案与25元8角5分的和数为100元,那就是75元1角5分。75元1角5分,不用计算了,看看算盘的“空档”就能得出来的,你借的100元,在归回去就是了。到了1966年,这个方法在一个刊物上出现了,叫做“倒刨”,和我的“小数减大数”的原理一模一样。虽然那不是我的专利,但我也为自己骄傲。我骄傲的不仅仅是我也有这个头脑,而是我觉得我12年的寒窗没有白白地付之东流,我还会有更多的奇思妙想。

1965年8月,那是42年前的时光,也许就是我一生最难忘的记忆,我记得它,有两个人更会记得。这比我“小数减大数”,更值得骄傲与欣慰啊。

那年盛暑阴云,暴雨连连,一夜间辽河洪水四溢,辽河滩所有的旧河道都灌满了水。那天我趁中午休息,去还没有淹没的套堤上打柴禾。突然,我发现一老一小要淌过那条旧河道,心里不禁一缩。

那旧河道看上去很窄,但却很陡,滑下去很危险。我边喊他们祖孙俩不要下河,边向他们跑去。还没等我跑到他们跟前,危险就发生了。

那老人背着孙子已经走进水里了,脚下一滑,只露出两个脑袋……

还好,我晚来一步,或者我跑慢一步,就够不到老人的那只胳膊了,两个人就会被水冲走!幸好那孩子也死死地搂住爷爷的腰,才被我一起拉上岸来,但孩子已经喝了几口“老汤”。

他们下水的地方有一条明晃晃的小路,没有水的时候人们都从那里往北走。人走多了,路也“光滑”宽敞,就被祖孙俩认为是一条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