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逃离北上广-第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来到大城市里拼搏的人群,“没有房子怎么结婚”几乎成了择偶与婚姻的共识;很多家庭让女孩们努力读书,读出一个高学历,也是为了一个“身价”,一个能够接触上流社会,寻得更优秀男人的机会。

娶个老婆140万

如果你有幸成了那个被上海选中的女婿,那么恭喜你,不幸开始了。

上海市婚庆行业协会公布的2006年全国新婚调查问卷显示,沪上每对结婚的市民花费达到18。713万元(不含购房、买车的费用)。如果连婚房的装潢费用也扣除,结一次婚要花多少钱?上海婚博会组委会给出的答案是:约13万元。

18。7万和13万,分别是什么概念?前者比广州多5万,是哈尔滨的两倍;后者与港台齐头并进。2007年北京城镇居民户均结婚直接消费则是53645元,上海是其三倍。调查显示,上海的新婚消费为全国平均新婚消费的148。77%,超前消费年数达7年,列居全国第一。而上海人结婚消费年均超160亿元。

上海《生活周刊》2009年联合开心网所做的调查显示,445个受调查者中有416人觉得在沪结婚费用“高”,其中更有72人表示“没有能力结婚”。

从上海市结婚消费结构分析来看,上海市城镇居民结婚除购房、车外的主要消费项目依次为:新居装修(78781。19元,占42。16%)、新居用品(含家电、家具等居家用品17048。77元,占18。00%以上)和婚庆宴请(36812。80元,占19。70%),占总消费额的80%以上;其它新兴的结婚消费(如婚庆布置、拍婚纱照、度蜜月等)占15。54%。

如今中国人结婚成本畸高,已经赶超美国。据CNN(2006年2月)报道,美国一家出版结婚书籍的出版社对1619名新婚妇女进行的调查表明,平均每次结婚要花费27852美元,其项目大体上和中国人结婚相同。如果以购买力评价计算,中国人结婚的花费甚至已远远超过美国人,即使按汇率计算,二者也大体相当。2005年度上海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645元,十几万元的结婚花费也就意味着耗掉一对新人整整五年的收入。

根据零点指标数据网的一项调查显示,从结婚的平均费用支出来看,2000年后的花费是上世纪70年代前的46倍。

此外,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的50多年间,结婚作为中国人的人生大事,其“请客”的形式也在不断“升级换代”。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婚假很短。那时的婚宴特别简朴,一般老百姓结婚就是发一点水果糖和花生给亲友。领导也不过是在食堂加两个菜、包顿饺子。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豪华婚车”是三轮,婚宴虽“俗”但亲朋好友的祝福真挚。那时的婚礼主要内容是新娘点烟、当众“啃”苹果、亲戚朋友一起哄闹新房等。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出现以亲朋好友中普通话说得好的、能活跃气氛的人担当司仪,进而请专职婚庆司仪,进行像演出一样的典礼。

如今,个性化婚礼已成为拉动婚姻消费的主力。除了大摆婚宴外,古色古香的的轿子婚礼、碧波荡漾间的游艇婚礼、欧式庭院里的草地婚礼屡见不鲜,还有白鲸婚礼、植树婚礼、空中婚礼等等也日渐流行。而要实现这些“个性化”,必须投入更多的钱。

是什么原因导致结婚费用大幅攀升?实际上,除了装修,买电器用品、金银首饰等无法减免的费用外,很多情况下,新人以及双方家长讲究“排场”、讲攀比、爱面子、图炫耀的心态,成了影响结婚费用的关键原因。

据悉,80%以上的上海父母愿意为儿女的婚事大办或借钱操办,他们认为儿女的婚事不能比朋友、同事、邻居的孩子差,而新人们也很少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量力而行。

“对我们家长来说,谁不希望把孩子的婚礼办得风光些呢?”一位儿子将要举办婚礼的家长这样表示。而另一位母亲则说,她的女儿今年将嫁作人妇,婚礼体面与否,关系到女儿将来在夫家的地位,“亲戚朋友都看着哪,要是随随便便就办了,那我女儿以后在男方家里肯定要受气的。所以,无论如何我们也要风风光光把女儿嫁出去。”

正是上海人这种格外好面子、讲排场的性格,使“两情相悦”的爱情在上海滩越来越稀罕,新人反而会因为一场婚礼而心存芥蒂。

任先生和龚小姐新婚不久,婚宴当晚,龚小姐整理亲友送来的礼金,表示将存起来给未来的小孩留着。可公婆表示,婚宴酒水都是男方出的钱,收的礼金当然也应该分成两部分。双方家长为此发生口角,令夫妇俩为难不已。

而王小姐和朱先生由结婚引出的矛盾更令人瞠目。结婚不足一年的王小姐正准备离婚,她的理由是:“婚礼那么寒酸,让我很没面子。”据悉,王小姐在婚前已经怀孕,为尽快结婚,仪式办得很仓促。她对当天婚车的档次、家具没有更新等问题耿耿于怀,认为公婆不重视她,也影响了她和丈夫的感情。

沪上某人气论坛曾有个帖子火爆一时,一个女孩发帖说,她男友结婚不肯装修,也不肯请客,问网友她男友到底爱不爱她。结果网民几乎一边倒地回帖叫女孩离开那个男孩,那种男人根本不能嫁。

此外,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有些人认为,结婚在人的一生中就这么一次,现在经济生活条件好了,无论如何也要把婚礼办得体面些,宁肯借钱也不能让人说自己寒酸。“我这一辈子就拍这一回婚纱照,多花就多花点。”在这种“指导思想”下,打算花5000元的刘小姐一共被影楼“斩”掉了9000元。“就这一回”的想法使大部分新人在面对新婚消费时,失去了理智的头脑。

随着80年后出生的独生子女逐渐踏入结婚礼堂,很多家有适龄儿女的家长开始为越来越高昂的结婚费用而忧心重重。

在上海某大学从事教研工作的徐老师,对如今年轻人所讲究的婚礼排场很无奈:“想当年我们结婚都是以简单朴素为荣,再看看现在的年轻人,喜欢追求个性、时尚,结果就是让婚礼成了吃钱的‘老虎’。”

徐老师表示,他的女儿已经有了结婚对象,相信不出两年也会面对结婚消费的烦恼,“今年公布的数据是平均消费18万,那以后呢?会不会比今年更高?”徐老师不禁感叹:高昂的结婚消费还有没有底?

徐老师的担忧也暗示了另一项调查结果。上海婚庆行业协会2006年对新婚人群收入调查显示,月收入小于5000元的占60。99%。其中,结婚新人中有50%以上的费用来源于父母。

据了解,1978年前后结婚的新人,结婚消费总支出平均为1016元,1999年结婚的新人总花费平均为51038元。大多数父母也都成为子女结婚消费的支出者。20年前,结婚新人的父母平均出资为588元,1999年达到23773元,现在则超过10万元。其中,独生子女结婚特别依赖父母,向父母借款的数额比非独生子女高出了一倍。

节节攀升的婚庆消费,令越来越多的新人及双方家庭背上沉重的包袱。新人们在大手笔掏钱的背后,大多依靠双方家庭的财力作为后盾。

最新调查显示,2010年上海婚庆市场的消费能力将超过150亿元,而据估计,全年会产生15万对新人。算一算,恰好每对10万元——需要说明的是,这主要针对婚庆市场,而且仅仅是“保守估计”。

上海市婚庆协会的相关人士表示,根据目前的行情,特别是“世博年”的助推,整个婚庆市场都在上涨,“光婚宴就涨了一成,好一点的酒店,2800元一桌是起步价。”换言之,新人们解决了装潢、家电、家具等费用之后,还要应对“涨声一片”的婚庆。

那些好不容易闯过前几关的新人,还得继续“咬牙”坚持,甚至为了筹钱绞尽脑汁、花样百出。周倩琳去年10月办的酒席,其实结婚证早领了,“但房子、装修、家电……轮到婚宴,真的弹尽粮绝啦。”无奈之下,她和丈夫只能暗示亲友、同事,靠“预收红包”才筹够了款项。

无独有偶,在百度“婚庆吧”有个帖主称,自己竟然是先凑了办酒席的订金,随后靠现场收到的礼金支付酒水钱。此外,诸如向亲戚“调头寸”(上海话“借钱”的意思)等行为,已屡见不鲜,申城银行甚至推出了“结婚贷款”这项服务。

当然,新人结婚最重要的“资助者”还是背后的家长。据统计,五成以上的上海新人都要父母资助,从购房到婚宴无一不包。《生活周刊》联合开心网的调查报告显示,仅婚房一项,就有49%的受调查者或由家长首付,或干脆由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