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味记-第3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那个兄长,心眼可多的很,他不愿意说的话,谁问也白搭,不过我觉得他没有恶意,虽然猜到了,可并拿不准,他估摸可能是怕说错了,引起误会,反正再有两个月我们就进京了,到时间一切就真相大白了,不用着急。”

    芸娘柔声劝慰陈致远。

    “也是,是我着相了,我想这么多也无用,到时就知道了,不过说真的,我还挺想念师傅的,那时间他教我习武,有那里做的不对,他可是严厉的很,做不好就一直重复,我还不能喊累,不然就加倍,好多时间累的我躺在牀上都不想动,而我爹娘都以为我是在外面疯玩的,说我野呢。”

    陈致远说起过去,嘴角微微翘了起来。

    芸娘也跟着微笑,小时候觉得很苦的日子,放到现在都是甜蜜的回忆。

    二人慢慢走着,轻声说着,时而微笑,时而低喃,远远看去,好像一副画一般,和谐而又美好。

    回铺子的时间,芸娘让陈致远帮自己拿回了好些冰溜子,她想试验下油炸冰溜子。

    可芸娘实验了几次,直到冰溜子用完也没成功,面粉裹的不是多了就是少了,火候不是大了就是小了,总之没一盘满意的。

    芸娘的做法看得众人直咧嘴,幸好这是开铺子的,家里日子也好,不然谁家会经得起芸娘这样祸害。

    芸娘却像入了魔一样,不做好誓不摆休。

    过了小年,芸娘终于做成了,她满足的舒了口气,请众人品尝。

    赵春生和月季栓子他们还好,觉得吃着挺特别的。

    秦氏,马氏等人可不敢吃,这东西,她们的牙齿受不了。

    不过芸娘虽然做成了,却没打算卖,这冰溜子并不是干净的东西,她怕有人会吃了肚子疼。

    不过倒是可以用开水放凉然后过夜成冰,做些油炸冰溜子卖,倒也算是一道特色菜,能给酒楼增色不少。

    但这些都是年后铺子开门以后的事了,眼前应该是欢欢喜喜的过年才是。

    赵家过了个丰厚的年,反正现在不差银子,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不用抠搜。

    马氏回去了几天,又被接了回来,她现在已经习惯了在赵家的日子,和秦氏作伴,花青河他们过几天就来看看她,日子过的倒也惬意。

    年很快就过去了,眨眼就到了正月十五。

    芸娘提前就买了不少的灯笼回来,给众人分了下,没忘记巧花婶子家的两个,也捡了两个漂亮的灯笼让月季领着栓子给送了去。

    巧花婶子以后要做二人的娘,现在让他们好好相处,将来才会少矛盾。

    芸娘本想在镇子上定个包间,然后让赵家人都去看灯,大家一起热闹下,可问了半天,有兴趣的没几个。

    月季和栓子倒是想去,但看众人说不去,他们又怕林云飞接芸娘去镇子有其它安排,就有些犹豫。

    “没事,兄长不和我们一起,我带你们一起去,今个过节,就是图个热闹,咱们看灯,猜灯谜去,说不定还能赢几个灯笼回来呢。”

    芸娘拉着二人,她来了后,还没有在十五的夜里去赏过灯呢,这次可以好好去看一看了。

    等林云飞派来马车接芸娘的时间,陈致远是随着马车一块来的,他清早就进了镇子,铺子里卖芸娘做的元宵卖的非常好,他是去帮忙去了,免得过节时出现什么意外。

    得知月季和栓子也要去,陈致远笑着点头,他虽然喜欢和芸娘独处,可也不会就因此不让月季和栓子去,他也把月季和栓子当成弟弟和妹妹,一样喜爱。

    芸娘和月季还有栓子坐在了马车内,他们喊陈致远也进来,陈致远拒绝了,和车夫一起坐在了外面,这样车厢内能宽敞一些,芸娘三人也能舒服自在些。(未完待续。。)

337章 字谜

    马车去镇子上的路上,几人都有些兴奋。

    “大姐,姐,先生给我们讲了元宵节的由来。”

    栓子对两个姐姐说着;眼内的光芒一闪一闪的,看得出来他心情很好。

    “哦?先生怎样说的,你说给我们听听。”

    芸娘很有兴致。

    “先生说元宵节又叫上元节,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久而久之,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这就是元宵节的由来。”

    栓子的声音很脆,咬字很清晰,讲诉的虽然很简单,但他的神色认真,和平时不大一样。

    芸娘点点头,这里也有东汉明帝。不过后来的发展却和她所知道朝代不同,应该是出现了历史分歧。

    “你们先生说的没错,不过我也听过一个传说哦。”

    芸娘被勾起了兴致。

    “大姐快说说,也是关于元宵节的吗?”

    栓子眼神闪闪,催促着芸娘。

    “传说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虽是宠臣,却善良又很风趣,是个难得的好官。有一年冬天,下了几天大雪 ,武汉帝闲来无事,就让东方朔到御花园去给他折梅花来观赏。东方朔领命去了御花园,哪知道刚进园门。就看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

    芸娘刚讲到这里,月季就轻轻的啊了一声,栓子也睁大了眼睛。

    “别急。没死成。”

    芸娘笑了笑,安慰着二人,又继续说道:“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她为何要投井,一问之下才知道,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她进宫后。就再没见过家人的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她就特别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父母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

    “她倒是个孝顺的。不过她要是就这样死了,她的父母该多伤心啊,她这样的做法不好。”

    栓子出声说了自己的想法,他心里不赞同宫女元宵的做法。觉得有些极端。

    芸娘看着他暗暗点头。在自己的影响下,栓子不像这里的人一样愚孝,迂腐。有自己的衡量标准。

    “是啊,她不应该选择轻生,应该想办法解决问题才是。我们继续说故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想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可东方朔又不能直接去和皇上说,皇上肯定不会同意的。于是他就想了法子。他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

    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

    一样的签语,在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

    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想法子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芸娘说道这里顿了一顿,她看到月季和栓子都轻轻的皱着眉头,在沉思。

    不错,遇事会想,会思考,而不是一味的只想让别人给出答案,这样不错。

    芸娘很满意,接着讲道:“汉武帝接倒了红帖,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让他出出主意,看看怎么解。东方朔看过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浮元子,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您做浮元子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浮元子。万岁您在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浮元子,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 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夜里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

    武帝听了东方朔的办法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真是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奉命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 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浮元子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浮元子最好,人们就把浮元子叫元宵,管这天叫做元宵节。”

    芸娘终于把故事讲完了,月季和栓子点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