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味记-第1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太客气了,今日看了你写的我这手也痒了,不知道能不能也写两个出来献丑。”

    族长似乎在征求赵家和先生的意见。

    “当然,求之不得,您老请。”

    先生急忙让了位置。

    “快请,快请。能得到您老人家的字,可是我们的福气。”

    赵春生更是笑开了颜,写完了上梁大吉,剩下的就是两个福字,这个福字由有身份辈分高的人写最合适,这样才能给家里带来福气,才意味着和顺,日子蒸蒸日上,对于族长能亲自书写,他自是求之不得。

    族长上了正前,提起了笔,他多久都不曾在外人面前写字了,要不是侄孙子求到面前,他是不可能给赵家书写的,毕竟两家没交情,他不用上赶着。

    族长练了多年的字,不是白练的,那字金钩铁划,写的笔透于纸,一看就是有功力的。

    芸娘虽然不是很懂,可也觉得极好,她冲陈致远笑了一笑,她当然知道这肯定是陈致远的功劳。

    陈致远的脸孔微微发红,眼神却晶亮。

    写完了福字,赵春生上前谢过,然后请族长,先生等人坐下用茶,他则要去贴了。

    芸娘站在这里,总觉得有双眼睛在打量自己,她知道那是陈致远的目光,饶是她脸皮厚,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便跟着舅舅去看如何贴大梁了。

    陈致远也悄悄的起了身,说去帮忙,跟了过去。

    芸娘看着舅舅先在梁檩中央贴上“上梁大吉”的红纸横批,然后又把两个福字贴在了大梁的两头,接着用红线绑上一双筷子,把这双筷子订在上梁大吉的横批上,再订上两个铜制钱和五色布,最后再在梁檩的两端系上红布,这样做是以求吉利。

    这样大梁便算做好了,芸娘知道,接着得有房主亲自同人一起把大梁抬到新房那边才行,这就是传说中的抬大梁。

    要抬大梁,赵春生一个人是不行的,因为这里离铺子还有一段距离,这木头又沉,非累坏他不可。

    除了他外,还需要三人帮忙,这三人一个他找了庄头,他是工匠的头,自然是义不容辞的,另外两个赵春生本想也找工匠,可陈致远却主动报名说要参加。

    他一说话,李二牛也往前站了下,看那意思也想帮忙抬大梁,只是他最终把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他是外庄人,算是外姓人,是不能帮着赵家抬大梁的,不然会被人说道。

    他退到了旁边,庄子里的那个六子却起哄,说致远哥都上了,也得算他一个,就这样,没找工匠,订了赵春生,庄头,陈致远和六子四个人抬大梁。

    芸娘感激的冲陈致远笑了笑,然后站了开来,看着几人抬起了大梁,往外走去。

    院子闹哄哄的,芸娘却觉得没了味道,返回灶屋开始做菜。

    大梁上了路,木头虽沉,可四人都有把力气,特别是陈致远,就是让他一个人搬去,他也不费劲,所以没一会儿就到了铺子处。

    大梁刚到门外,铺子处的人就得到了消息。

    挂在门前的鞭炮便响了开来。

    霹雳巴拉的鞭炮声,蹦除一切污秽之事,带来吉庆。让人心里骤然亮堂起来,感觉是那样舒心,快活。

    鞭炮一响,木匠师傅手拿盛满饽饽的篼从大门开始向正门走去,嘴里还念念有词:“进大门,观四方,明三暗五盖的强。四个金砖托玉柱,两根玉柱架金梁。木是好木,梁是好梁,长在南阳卧龙岗上。。。。。。”

    随着他的念叨声,赵春生和陈致远几人抬着大梁进了大门,往里去了。

    木匠师傅便开始扔四方的饽饽了。

    门口处站满了看热闹的大人和孩童,他们一是看热闹,二是要抢饽饽。

    这四方的饽饽不仅做的漂亮,还是白面做的,算是好东西,而且抢到的人还意味着一年都会有好运头。

    所以木匠师傅一扔饽饽,便能看到到处都是伸出的手,不住的轰抢着。

    最起劲的是那些半大小子,可他们个子矮,手伸出去比不过大人,饽饽没到他们处,就被大人抢了去,弄得他们怪叫不已。

    扔完了四方的大饽饽,木匠师傅又拿了一个框,里面是小饽饽和糖瓜子一类的。

    木匠师傅就像天女散花一般,往空中撒着,大人孩子一哄而上,争抢起来,有的掉在地上,脏了,也被不少人捡起来包着,回家洗一下照样吃。

    人群高呼着,成了欢乐的海洋,听着是那么让人兴奋。

    赵春生的脸笑开了花,这就是图个喜庆,吉利,若是没人抢,那才让人难堪呢。

    要开始上梁了,大梁被抬起时,只见木匠师傅手捧洒壶往梁上浇酒,浇过梁头,浇梁中,浇过梁中浇梁尾,他每浇一处,都要说一套词,他的话是方言,有的词晦涩难懂,大意是祝福添财添喜添福气的意思。

    这时正中的供桌也摆好了,上面供了打猪头,一只整鸡,两边则是豆腐和菊花酥,最边上则是两支红烛。

    另外还有香炉和酒杯。(未完待续。。)

161章 农夫拌兔是道菜

    大梁在师傅的吆喝中开始上了,赵春生则点燃了红烛和香炉,跪拜起来。

    拜祖宗,拜屋神,以求平安顺吉。

    等赵春生起来的时间,大梁已经被上了上去,随着师傅们震天的喝声,这上大梁算是结束了。

    赵春生呵呵的笑着,接过了木匠师傅递给他的包袱,包袱里面放着几个大饽饽,这个接过后得放在自家的粮食缸中,祈福年年有个好收成!

    赵春生拿着包袱领着陈致远几人往回走,这边芸娘几人在灶屋也忙活个不停。

    凉菜六个,四素二荤。

    一个香脆腰果,又香又脆,在庄子里很少有人家会把腰果做菜,因为这个可不便宜。所以别看一大盘子,最后肯定不会剩下,哪怕是年纪大的吃不动几个,也会抓了给自己家的孩子吃。

    一个糖醋凉薯,带点甜,带点酸,吃起来又爽脆可口,清清凉凉的,很是舒畅。

    一个香干蒿菜,这个比较费点功夫。

    要把香干和蒿菜洗干净,放在开水中焯熟,然后捞出来沥干水分剁成泥。

    剁菜的活计,芸娘没时间做,就交给了赵春兰,赵春兰的手脚也很快,不一会就啪啪的剁好了。

    芸娘把这两样放在了圆碗中,然后锅内起了油,切了姜丝,葱末,把姜丝葱末放进去炒香,又倒了酱油,盐进去,炒了两下,又添了几滴芝麻小磨香油,一股喷香的香气就扑鼻起来。

    芸娘把这些盛入圆碗中,和香干、蒿菜泥搅拌均匀,然后将圆碗翻转,倒扣在盘子中。

    盘子里就是圆圆的一盘子香干蒿菜,看上去青黄相见。颜色分明,和秋日的颜色极为般配。

    芸娘又在上面放了一朵粉色的小萝卜花,四边则放了些香菜叶子点缀。

    “不赖,这东西用勺子吃着方便,就是牙不好也能吃,芸娘这脑子好使。”

    秦氏挑大拇指称赞着外孙女。

    芸娘笑了笑。又赶紧忙活起来。

    另外一道则是素鲍鱼拌核桃仁。

    素鲍鱼洗净,被芸娘切成了长丝,然后放在了水里焯熟。

    就这样一边是素鲍鱼,一边则是核桃仁,泾渭分明,中间则放了些红椒丝,调好的调味料,芸娘倒在了上面,然后摆花即可成盘。

    两道荤菜。一道是酱的牛肉切成了大片,用了些韭黄调拌装盘,一道则是白切鸡。鸡肉白嫩,爽滑,吃起来口感不错。

    六道凉菜上了桌子,桌子上已经坐满了,赵春生捧着酒摊子每个桌子上都倒满了大碗的酒,开始劝起酒来。

    在庄子一顿席是要吃上差不多一个时辰。从凉菜上桌就开始,是喝酒还是划拳都是不可少的。三桌都热热闹闹的吃了起来。

    凉菜素菜居多,但是热菜则要荤菜居多,几乎都要带肉,不然别人就会说主家小气。

    因为是庄子,菜不是很讲究,一个红烧鱼。一个酱肘子,这是两道硬菜,必不可少的。

    另外芸娘准备了一个方肉,这道菜芸娘自己不是很喜欢,因为她觉得比较会腻的慌。可秦氏却点了出来,在庄子里请客,谁家桌子上不出现方肉,必会被人说道,因为方肉是五花肉做的,大片,吃起来相当的有油水,解馋,是农家汉子最喜欢的菜。

    芸娘入乡随俗,并没有驳了姥姥的话,非常用心的做了一个方肉,让人端了出去。

    这三道硬菜端出去后,其实再来几道像辣椒炒肉,腐竹炒肉一类的充数即可,但是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