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康乾盛世-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其汗位赐给其弟承袭(其子尚幼)。这样,在双方中求得了平衡,尤其是化解了扎萨克图汗亲人的仇怨,两家矛盾遂在顷刻之间获得了解决。    
    此一决定一宣布,喀尔喀大小贵族不约而同地齐声欢呼、感激,无不心服口服。《清圣祖实录》,卷151,8~10页。    
    圣祖从行宫出来,进入宫前所设黄幄,入座,宣召喀尔喀诸汗、台吉等王公贵族,行三跪九叩礼毕,按预定次序入座。这时,乐色大作,开始宴会,圣祖亲自向为首的诸王公贵族赐酒,其余由侍卫代为一一赐酒。据载,盛宴达200席。


第三部分西北扬威平叛(7)

    五月三日,颁赏:土谢图汗、哲卜尊丹巴、新任扎萨克图汗及车臣汗各得银千两、蟒缎与䌷缎各50疋,还有袍、帽、茶、布料诸物若干;其余贵族分等皆给赏赐。赏毕,再举行宴会,宴请获赏的有35人。圣祖说:昨天虽已举行宴会,今天想进一步熟悉你们,故特召入,你们可以畅所欲言,“舒怀共语”。圣祖再次阐明会盟的目的,帮助他们总结以往的历史教训,说明编设扎萨克的必要性:因为你们“互相偷夺”,故添设扎萨克,“以便稽察”;你们“素无法纪”,故“颁示定例”,与49旗“一例编设”,其名号亦与49旗同。圣祖当即宣布:土谢图汗、车臣汗名号仍旧保留;扎萨克图汗之承袭的弟弟策妄扎卜封为和硕亲王;其扎萨克以下带有“济农”、“诺颜”之名的都去掉,都封为多罗郡王;土谢图长子台吉噶尔旦以其忠诚封为多罗郡王。车臣汗之叔额尔德尼济农,去其“济农”号,封为多罗郡王;车臣汗之族叔额尔克台吉封为多罗贝勒……最后,告诫他们:“各守法度,力行恭顺”,福及子孙,否则,“国法具在”,凡违例必依法治罪。《清圣祖实录》,卷151,11~14页。有赏有罚,强调守法,决不准像以前那样乱来。圣祖从政治思想上把他们纳入到清朝的法制与制度的轨道,自此,结束了几个世纪以来蒙古诸部混乱的局面。    
    五月四日,会盟进入阅兵阶段。圣祖穿戴甲胄,乘御马,先检阅蒙古诸部军队。然后下马,亲自射箭,发了10箭,9箭射中目标,几乎矢无虚发。又选了15名善射者各以硬弓表演射术。事毕,圣祖返回到黄幄略事休息。49旗王、贝勒、贝子、台吉及喀尔喀诸汗及台吉等跪拜,为圣祖高超的箭术欢呼:“洵神武也!”    
    过一会儿,圣祖率蒙古诸王公贵族观看军事演习,遂使阅兵进入高潮。参加演习的是满洲八旗官兵、汉军火器营官兵及总兵官蔡元标所属的官兵,约计万名骑兵和1200名步兵,铜炮70门张诚:《1691年第三次鞑靼地区旅行记》,5月31日(即四日)记事。,组成了骑、步、炮的“混合”编队,“各依次列陈,鸣角,鸟枪齐发”,万余名健儿,“大呼前进,声动山谷。”在场的所有蒙古王公贵族无不为清军的强大所震慑。土谢图汗竟“悚惧失措”,被圣祖看见,笑着说:“此不过示尔等以军容耳,何惧之有?”土谢图汗忙解释说:“皇上军威赫濯如此,臣等不禁徬徨失措矣。”《清圣祖实录》,卷151,14~15页。    
    的确,这场实战演习,使蒙古感到鼓舞,也使他们为之震惊,他们亲眼看到了八旗军队的军威和不可战胜的气势,他们感到,只有依靠清朝中央政府才是他们生存、享受安乐的可靠保证!    
    五日,即会盟进入第五天,已临尾声。圣祖亲自视察迁来此地的喀尔喀营寨,对其穷困户,赏给银两和布疋。    
    这一天,圣祖还决定了两件事,一是派出600名兵士,由都统率领,前往土拉河地方,侦察额鲁特人的消息,将散落的人,予以收容;二是,派原任尚书阿喇尼等六名官员前往喀尔喀,编定各旗分佐领,具体划分游牧之地。解决这一实际问题,使喀尔喀人返回家园,生活有保障,也就安定下来,北疆形势才能真正稳定。    
    到了第七天,即五月七日,圣祖在大草原的行宫里,又处理了乌珠穆秦亲王苏达尼之妻顺附噶尔丹一案,经查属实,涉及十余人,当即作出决定,逐一定罪。接着,圣祖再次召见土谢图汗兄弟,赏赐食物、金盘、瓷碗及御用账房等物。    
    当天,圣祖起驾回京。会盟到此结束,这场富有历史意义的活剧终于落下了帷幕。    
    内蒙49旗大小王公贵族跪于路左侧,喀尔喀大小王公贵族跪于路右侧,向主持这次神圣的会盟的圣祖送别,当圣祖从他们中间经过时,两侧的人们“皆依恋不已,伏地流涕”。圣祖为之动容,也说出了充满感情的话:“朕欲携尔等至京师,路遥天暑,尔等生长北边,恐不习内地水土。朕再出边时,即召见尔等来见也。”    
    诸蒙古王公望着渐渐远去的车驾,仍不忍离去……    
    圣祖为此次成功的会盟都达到了目的,深为欣慰。在途中,有所感发,便对扈从诸臣说:“昔秦(始皇)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清圣祖实录》,卷151,15~17页。    
    圣祖的话,说得多么深刻!他的话,用今天的语言来表达,就是用思想、情感建起来的“长城”,即众志成城,是土石建的长城所无法比拟的。一个封建帝王具有这样深刻的认识,实在是难能可贵,我们生活在当代,也不能不表示钦佩、叹服。


第三部分西北扬威平叛(8)

    圣祖何以将强悍的、几个世纪与中原为敌的蒙古人驯服?又何以将此远隔大漠以北混乱的喀尔喀人重新凝聚成一个整体?值得人们深思。在我们看来,他一靠正确的思想——“中外一体”,消除长城内外的民族之限,视为一家。如,明朝严内外之限,定华夷之分,修长城不止,同蒙古人的争斗竟与明朝相始终。清朝自努尔哈赤始,主要是太宗以来,就贯彻“中外一体”、“满汉一家”的思想,赢得了汉民族、蒙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拥护,故产生了强大的向心力;二靠正确的民族政策,给予他们种种优待,多方怀柔,不遗余力。且以蒙古上层为主要对象,施以联姻、厚赏之策,如,会盟的几天,宴赏无虚日,喀尔喀感恩戴德;在他们遇到困难之际,不惜重金予以救济,扶弱除强,使清朝真正成为他们的保护人。对其内部纷争,公正而和平解决,令他们心服。在安抚、施恩的同时,对其顽固不驯而一再争取无效,则予以坚决打击,这就是临之以威,对噶尔丹就是如此,因而争取了大多数。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圣祖和他的先辈都是雄才大略,目光远大,胸怀宽广,才识超群,驾驭全局的君王,如一个技艺高超的驭手,善驾烈马,虽履险途,险象环生,仍能从容不迫,平安度过。因此,他们的才能同样赢得蒙古人的信服。如噶尔丹,才能非凡,技高诸蒙,但在圣祖面前,他是小巫见大巫,圣祖将他击败了,蒙古诸部谁不佩服呢!    
    多伦会盟,根治了喀尔喀的内乱,重新实现了团结,确立了清朝对他的统治地位,完成了太宗未竟之业,将这一广大领土置于清朝的直接控制之下,从而真正实现了统一。这不仅有利于对噶尔丹的继续斗争,也为清朝的长治久安,为疆土的统一都奠定了不可动摇的基础。这一切,是清朝民族政策的重大胜利,也是圣祖非凡的能力的又一次生动地体现。这一事件,无疑证明圣祖不愧为一代杰出的伟大人物!    
    多伦会盟解决了喀尔喀蒙古的问题,但事情并没有到此结束。噶尔丹作为一支分裂势力还存在,他不因乌兰布通的惨败而改弦更张。所以,圣祖仍然面临着一场严重的斗争。此次会盟,解除了圣祖的北顾之忧,他可以专力于西北,从容地与噶尔丹周旋。    
    噶尔丹的确是个善于谋略,工于心计的才能卓异的人物,这在当时蒙古诸部中,称得上才冠群雄。他惨败后,曾发誓请降,绝不背叛清朝,还保持同清朝的臣属关系,对圣祖表示恭敬,甚至给圣祖上尊号。圣祖一向反对此类徒具虚名歌颂,何况由他请上尊号,圣祖自然拒绝。他自逃离内蒙,因后方及所留辎重物资已被其侄策妄阿拉布坦夺取,人财尽失,有家难回;欲与内地贸易,经济关系也已断绝;其“人畜屡毙,劫掠无所获”,“困敝已极”《清圣祖实录》,卷150,11页。,其处境可想而知。但他还给圣祖上奏疏,陈述困难情况,请示圣祖“恩赐”银两,以活其部民《清圣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