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康乾盛世-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衮,成了大逆不道之人,身败名裂。多尔衮的暴露,使世祖既震惊又后怕。所以,他在去世前,为保证儿子的君权不再旁落,选择最可靠的人辅佐,他吸收了皇族辅政的严重教训,完全排除了皇族的人选,就选取了朝中四位异姓的资深勋旧大臣为辅政大臣。这四位大臣是:    
    第一位是索尼,满洲正黄旗人。早在太祖努尔哈赤起兵创业时,他就随其父硕色与叔父希福自哈达部来归,皆受重用,尤其是叔父希福官至大学士,位高权重。历太宗朝,至顺治朝,从睿亲王多尔衮入关,功劳卓著。多尔衮擅政,索尼刚正不服,屡遭打击迫害,于顺治五年(1648年)被罢官抄家。八年世祖亲政,为他平反,召回朝中,官复原职,很快又提升为内大臣,兼议政大臣、总管内务府,声势显赫,成了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第二位是苏克萨哈,满洲正白旗人。父亲叫苏纳,与叶赫贝勒金台石是一族人。太祖初创业,父亲即前来归服,被招为额驸。苏克萨哈历太祖、太宗两朝,也以战功而受重用。顺治七年(1650年),被授予议政大臣之职。后南下湖南,与农民军余部作战,屡立战功,为世祖所信赖,擢升为领侍卫内大臣,加太子太保衔。    
    第三位是遏必隆,满族镶黄旗人,为国初名臣额亦都第十六子。父被招为额驸,他为和硕公主所生。他也是历太祖、太宗至顺治三朝的元老。久经战阵,功劳卓著。世祖授予他为议政大臣,不久又提升为领侍卫内大臣。    
    最后一位叫鳌拜,是满洲镶黄旗人,卫齐第三子。作战一向骁勇,冲锋陷阵,深得太宗赏识,赐美号“巴图鲁”(勇士之意)。顺治元年进关后,南征北战,所向披靡。世祖亲政后,授为议政大臣,擢升领侍卫内大臣。以上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及鳌拜等,曾见《清史稿》四人合传,卷249,9671~9682页,中华书局校点本(下同)。    
    世祖最信赖索尼等四人,故于去世前留下遗诏,将四人的名字写进去,明确定为“辅政大臣”,把国家大权及他的幼子托付给索尼等人,将来圣祖长大,再把朝政大权交还给皇帝。    
    但是,索尼等却很担心,或者说还有点怕。因为皇族的人——皇帝的兄弟子侄势力很大,没有一个被选为辅政大臣,索尼就怕他们不服,难免要闹出事来,所以,便主动提出来要诸王贝勒与他们共同辅政。他说:“从来国家政务,都由宗室协理,而我等都是异姓臣子,怎能协理朝政?现在,应当与诸王贝勒共同主持国政。”诸王、贝勒认为不可,说:“先帝(指世祖)深知你们四人忠诚之心,所以才将国家重务托付给你们。先帝的遗诏说得很明白,谁敢干预?四大臣就不必再谦让了。”


第三部分大权收归皇帝(2)

    诸王贝勒们都表明了遵守世祖遗诏之意,索尼等这才稍感放心,就奏知皇太后——世祖的母亲,然后,按满族的习俗,分别向“皇天上帝”及世祖的在天之灵举行宣誓仪式。索尼等四人跪伏在世祖的灵前,宣读誓词:“先皇帝不以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等为庸劣,遗诏寄托,保翊幼主。索尼等宣誓:必以忠诚之心,共生死,辅佐政务;不私亲戚,不计仇怨,不听旁人及兄弟子侄教唆之言,不求无义之富贵,不与诸王贝勒私自往来,不收受其馈赠礼物,不结党营私,不受贿赂,惟以忠心仰报先皇帝大恩。如果吾等各为自己谋私,有违本誓词,上天给予惩罚,夺去寿数,遭极刑、不得好死之报。”《清圣祖实录》,卷1,4~5页,台湾华文书局版(下同)。    
    宣读誓词及应行之礼结束,索尼四人便正式上任,开始履行职责。    
    四辅臣的告誓,只能代表他们的心愿。按祖制家法规定,若新君即位,其皇族如伯叔兄弟子侄及朝中重臣,都要在皇天和已故之君的灵位面前,举行仪式,宣誓保证效忠新君。这次更不能例外。在孝庄太后的指令下,于正月十四日王以下及大臣官员齐集大光明殿,由安亲王岳乐、康亲王杰书率领诸贝勒、贝子、公、内大臣、侍卫、大学士、都统、尚书及在廷文武诸臣,分别向“皇天上帝”与世祖的在天之灵进行宣誓。其词曰:“冲主践阼,臣等若不竭忠效力,萌起逆心,妄作非为,互为结党及乱政之人,知而不举,私自隐匿,挟仇诬陷,徇庇亲族者,皇天明鉴,夺算加诛。”《清圣祖实录》,卷1,10~11页。    
    诸王贝勒与朝廷文武大臣共同以生命作担保,保证与四辅臣和衷共济,竭忠效力,维护皇权,共保幼主。    
    由于皇族与世祖遗命的四大臣达成了一致,双方都做出了最高担保,于是,形势稳定,可以说,政权已由世祖平稳地过渡到了圣祖手中。    
    历史似乎又在重复。刚刚结束了多尔衮“摄政”的历史,却又迎来了四大臣“辅政”时期。这纯粹是偶然的因素,才造成相似的政治局面。因为无论世祖、圣祖,都以幼龄的儿童即位,而自努尔哈赤起,就规定了严格的家法:后宫不得与闻政事。只能由朝中选出可靠之人辅佐幼帝,所不同的是,前者是从皇族中选出多尔衮和济尔哈朗,后者是从异姓诸臣中选出资深的四大臣;前者称“摄政”,代行皇帝职责,亦即实际的皇帝;后者称“辅政”,是以皇帝为核心,四大臣降为辅佐地位。世祖的这一深意,是意图保证其子的皇权不致旁落。    
    实践证明,历史的发展,往往走向人们愿望的反面。且不说历代,就说多尔衮与济尔哈朗同为“摄政王”,且系兄弟,结果两人不相容,济尔哈朗被排挤下去,多尔衮独断朝纲,位高权重,俨然成了名副其实的皇帝。所作所为,多有得罪,惹起众怒,而世祖渐长,看到其叔父擅权,也无可奈何。及至多尔衮一死,尸骨未寒,即被举发,虽有大功于清朝,也未被宽恕,削爵、掘墓、抄家,接踵而至,被打入了十八层地狱!这一后果,大概是任何人都始料不及吧?    
    此刻,由四大臣辅政,亦宣告以索尼为首的四人联合掌政的权力中心正式成立。但与世祖临终前的本意,以及四大臣信誓旦旦的夙愿相反,仍未能逃脱历史的悲惨结局……    
    应该说,辅政体制是对前期的“摄政”体制的改革,从政治发展上看,确实有所进步。摄政体制的最大弊端,极易造成摄政者专权,从而侵犯或威胁皇权。多尔衮等既属皇室近支,为世祖的叔父,又是一旗(正白旗)之主,而且其同母兄多铎、阿济格为镶白旗旗主,合两旗之实力,居于强大地位,加之又握有摄政之最高权力,已形成君弱臣强的局面,不能不威胁到皇权的存在。辅政大臣是异姓臣属,又是皇帝所掌握的两黄旗的属员,因此他们与皇帝且有君与臣、主与奴的双重关系,对皇帝更忠诚,不易侵犯皇权。摄政是代行皇帝之权,可以独自处理政务,不必事事请示。辅政则不同,明确规定他们要与幼帝共同听政,即使幼帝听不懂,也要出席,象征皇权主宰一切,而他们则只能是佐理、辅助。为防止辅政四臣的个人专断,特规定了四臣协商一致的原则,个人不许单独谒见皇帝或太后,不能决策大事。凡事须由四臣协商一致,然后请示皇帝和太后批准,最后才以皇帝或太后的名义公布。这样,也就防止四大臣或其中任何个人独擅大权,保证幼帝平稳度过四臣辅政时期,直至顺利达到亲政。    
    世祖遗诏对自己短暂一生的作为进行了自我批评,其中说:“纪纲法度,用人行政,不能仰法太祖、太宗谟烈……渐习汉俗,于淳朴旧制日有更张。”《清世祖实录》,卷144,2页。世祖去世刚半年,即顺治十八年(1661年)六月二十日,八岁的圣祖发布谕旨:“朕兹于一切政务,思欲率循祖制,咸复旧章,以副先帝遗命。”《清圣祖实录》,卷3,9页。这道谕旨是以皇帝的名义发表的,实际是反映了四辅臣的意志,当然,隐在幕后的皇太后(世祖之母,圣祖之祖母)无疑表示了赞同。简而言之,“率循旧制,咸复旧章”就成了四辅臣辅政的指导方针。


第三部分大权收归皇帝(3)

    如前所述,世祖入关后,仿明制而继承了明朝已有的政权组织机构。索尼等四人都是太祖时的老臣,他们对变更满洲旧制,完全承袭明制不尽赞同,因此,便借世祖的遗命,对中央机构再次予以调整。主要有:废除内官十三衙门。早在太宗即帝位时,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