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3142-谁来为21世纪中国加油-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油化工集团公司,则以燕山、上海高桥、金陵、扬子等23家大型石化企业为基础,分别将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的胜利、中原、江汉等7家油气田企业和4家输油公司、1家石化企业和地方的23家石油销售公司划入麾下。至此,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大同时也是首次行业性整体重组胜利结束。这一战略性资产重组,解决了长期以来石油和石化两大公司上下游分割、内外贸分离、产销脱节的状况,在上下游一体化的基础上,重建了有竞争力的生产体系。重组后,三大国家石油公司不再是承担政府职能的“翻牌公司”,而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    
    成了企业,才能够按现代企业的运作规律来改造企业。1999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三大国家石油公司纷纷进行内部重组改制,内部分成核心业务与非核心业务两部分,以核心业务的发展带动非核心业务的发展,在重组改制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公司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三大公司雄心勃勃,为了实现国际化发展战略,三大公司公开提出把优良资产拿出来包装,海外上市。


第六部分中国石油业与国际巨头同台竞舞(3)

    2000年4月6、7日,中国石油股票首先在香港、纽约上市成功。时过半年,10月18日、19日,中国石化股票也在香港、纽约、伦敦三地上市成功。中国海洋石油股票于2001年2月27日和28日分别在纽约和香港挂牌上市,成功进入国际资本市场。海外媒体惊呼:中国石油三舰,海外会师。剑桥能源研究协会北京首席代表称,中国石油化工股份和中国石油股份在海外的上市,代表了中国经济改革的里程碑,中国的石油与天然气产业也因而进入了新纪元。    
    从一个计划经济色彩浓重的国企老大到勇蹈国际资本市场,石油工业脱胎换骨的变化带来了企业思维方式和管理体制的变革,带来了企业制度的创新和经营机制的转换。如今,中石油和中石化已经成功进入世界500强行列,中海油也正向世界500强进军。三大企业呈现出勃勃生机。2001年,中国石油在财富500强中排名第83位,2002年上升到第81位,2003年上升到第69位,2004年一举上升到第52位,而中国石化也紧随其后,从2003年的第70位跃居到2004年的第54位。    
    在石油业走向国际的过程中,国内油价与国际接轨是支持其改革成功的重要举措。从1955年首次制定原油价格起,中国石油的价格形成机制经历过数次大的变化。从1955年到1981年,在长达26年的时间里,石油作为国家的重要战略物资,其价格的制定与调整都由政府决定。这个价格制定基本上不考虑国际石油价格的变化,且远低于国际油价。由于当时中国石油保有量迅速增加,加上国内需求有限,这种自给自足的状况事实上一直维系到20世纪90年代初。    
    1981年,国务院批准了原石油部实行亿吨石油产量包干的方案,规定超产与节约部分的石油可按国际石油价格自行销售,差价所得由原石油部用于石油的勘探和开发。从此“双轨制”成为石油人耳熟能详的名词。1998年,国家对原油、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进行了重大改革,改变了单一政府定价的模式。改革的主要内容是,石油、石化集团公司之间购销的原油价格由双方按照国内陆上原油运达炼厂的成本与进口原油到厂成本基本相当的原则协商确定。购销双方结算价格由原油基准价和贴水两部分构成,其中原油基准价根据国际市场相近品质原油上月平均价格确定,贴水由购销双方根据原油运杂费负担和国内外油种的质量差价以及市场供求等情况协商确定;汽、柴油零售价实行政府指导价,由国家计委按进到岸口完税成本为基础加国内合理流通费用制定各地零售中准价,石油、石化集团公司在此基础上在上下5%浮动的幅度内确定具体零售价格。    
    通过这次改革,国内原油价格完全实现了与国际市场的接轨,成品油价格确立了与国际油价变化和适应,在政府调控下,形成以市场为主的价格机制。    
    国内原油、成品油价格确定了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机制后,国际市场油价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新价格机制执行一年后,1999年4月起,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出现了持续大幅度上涨的局面。政府指导价远远跟不上国际市场的上涨速度。自2000年5月起,国务院决定成品油价格随国际市场变化每月调整一次,2000年7月国内成品油价格水平实现了与国际市场的完全接轨。自2000年5月到2001年10月,成品油价格历经17次调价,波动频繁,幅度过大,为用油企业和石油销售企业带来较多的不确定因素。而且,简单的与新加坡市场挂钩的办法也容易引起投机行为。


第六部分中国石油业与国际巨头同台竞舞(4)

    从2001年10月起,国家出台新的接轨办法,一是将国内汽、柴油价格从单一与亚洲市场挂钩改为与亚洲、欧洲、北美三地市场挂钩,以使国内油价更充分地反映国际油价变化的总趋势。二是从过去的每月一调,改为当国际油价变动超过一定幅度时才相应调整,避免价格变动过于频繁。三是在不突破根据接轨原则确定的调价总额的前提下,适应国内汽、柴油市场消费结构,参照国际市场比价关系,相对调整汽、柴油价格,以调动企业生产积极性,满足市场需要。四是汽、柴油零售价浮动幅度,由目前的上下5%改为上下8%,扩大企业定价自主权。五是当国际市场原油价格超过一定限度时,国内企业要通过成品油价格消化部分涨价因素,即价格适当少提;当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低于下限指标时,成品油价格适当少降,以减少价格波动的幅度。    
    这些调整只是国内油价与国际接轨的方法问题,主要的还是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同频共振,国内市场国际化。石油工业的脉搏与国际石油市场开始一起跳动,国际市场的风吹草动也考验着国内经济的承受力。    
    油价与国际接轨后,由于国际油价一直持续上扬,总体上对石油石化企业是非常有利的。首先,油价接轨有利于促进我国石油、石化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有利于促进石油石化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在竞争中不断壮大自身实力,进而提升整个国民经济竞争力。    
    其次,油价的动荡直接反映着产品在市场的价值,市场引导生产,生产为了效益的生产观逐步深入到企业中,企业不再是盲目生产,承担政策性亏损的载体,而成了市场的主体。也可以与国际化大石油公司共同比较成本,促进了石油石化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再次,油价接轨支持了石油石化企业的改革。改革需要成本,需要花费一定的代价,所以,国际石油石化企业经常存在着“油价低廉时无力改革,而油价高涨时又不愿改革”的悖论。    
    我国的石油石化企业在国际油价处于最低谷时进行大重组。大重组后,国际油价慢慢回升,为石油企业继续推进改革提供了充裕的资金保障。石油石化企业抓住这次机遇,大刀阔斧推进改革,使企业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仅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为例,从油价接轨的1998年到2002年,5年来,512户重点国企共实现利润8947亿元,而中油集团公司一家就实现利润1922亿元,占到21。48%。    
    换句话说,中油集团公司一家实现的利润比125户重点国企平均实现的利润还要多。中油集团公司的利润从1998年的48亿元上升到2002年的535亿元,平均年增长率达到82。7%。2003年达到700多亿,2004年超过1000亿,在国企效益排名中,中油集团一直高居榜首,遥遥领先。    
    最后,油价接轨,使得国内的许多不经济储量、难动用储量都变成了经济可采储量,是开采的绝佳时机,大大增加了石油企业的发展能力和国内原油产量。我国的许多油田已经处于开采后期,过去,在低油价下,成本高,失去了经济可采价值。另外,一些自然条件恶劣和开采难度很大的油田,往往成为难动用储量。高油价使得开采这些油田有了经济效益,可以采出更多的油来,保证国民经济的需要。


第六部分漫漫做大做强之路

    【石油故事】2000年,在中国入世前夕,人们惊呼:“狼来了!”有人认为,入世对关系国计民生行业冲击巨大,在竞争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