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细说汉字-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解字》也不过9353个字。可是,到了1915年,中华书局编印的《中华大字典》共收字48000多个,相当于《说文解字》的5倍多。古代的字少,一个字要代表几个意义,真可谓“一身兼多职”。比如上古的一个“辟”字就兼有多种职责,它能代表“避”、“嬖”、“僻”、“譬”、“辟”这五个字用。后世人为了减少字的“兼职”现象,才在“辟”字的身上加了各种表意的形符,以示意义的区别。因此,上古的“辟”字就是古字,而后世新产生的“避”、“嬖”、“僻”、“譬”、“辟”就是今字。        
    在古书中,古今字的现象很多。如果我们没有这方面的基本知识,那就很难读懂古文。以下略举几例:        
    (1)“此世俗之所谓知也。”(《庄子·■箧》)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智慧啊。      
    (2)“大叔出奔共。”(《左传·隐公元年》)        
    ——太叔跑到共那个地方去了。        
    (3)“夫晋何厌之有?”(《左传·僖公三十年》)        
    ——那个晋国有什么赝(满足)呢?     
    (4)“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孟子·滕文公上》)        
    ——布帛长短一样,价钱也相似。        
    (5)“千乘之国,摄于大国之■。”(《论语·先进》)        
    ——千乘的小国,夹在大国之中。        
    以上这些例句中的“知”、“大”、“厌”,“贾”、“闲”  等,都是古字,而“智”、“太”、“餍”、“价”、“间”等都是今字。如果有人认为今字才是“本字”,那就错了;如果有人拿今字去更正古字,那就更错了。


汉字概说细说汉字(8)

    从古字变为今字,有的是用古本字作声符,再加上一个形符。如“知”、“厌”、“贾”变为“智”、“餍”、“价”;也有的是改变古本字的形符,如“闲”变为“间”。    我们了解了这些古今字之间的关系,对准确地理解文言的语义很有帮助。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承认文字古今发展的事实,但决不应该厚古薄今,不能认为只有古字才是正字,而今字是“俗体”或“破体”。有的人常常以所谓写“正字”为借口,偏偏要把“返回”写为“反回”,把“嗜好”写为“耆好”,把“环境”写为“环竟”,这是很不应该的。        
    (二)异体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在音义上相同,在任何语言环境里都能互相代替,而只是写法不同,这种音、义相同而仅写法不同的几个字在文字学上就叫做“异体字”。比如:“炤”与“照”、“并”与“竝”、“睹”与“观”、“咏”与“谕”与“喻”等都是异体字。        
    文字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仓颉也不止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了。”(鲁迅:《门外文谈》)这一多,就很难作到形体划一。同一个概念,由于时间或地区的差异,就可能造出好几个字来。而且这种异体字,越古就越多。例如一个“兄”字,在甲骨文中就有35种写法,一个“贝”字,在金文中就有60种写法。就连一个“窗。字,后世就产生了六个异体字,写作窗、牕等。这些异体字根本没有必要同时存在,但是如果我们不熟悉,它就会成为阅读古书的障碍。所以我们必须对异体字加以研究和整理。        
    从前有不少人认为只要《说文》中有的,就是正体,《说文》中所没有的就是“俗体”或“变体”,其实这是一种偏见。因为许慎本人也往往把应该收进《说文》的形体遗漏了。所以宋人徐铉又增加了不少原有的形体。          
    异体字的类型,大体上有以下五种:        
    (1)形符不同:          
    遍徧、猫■、堤■、粘黏、糕餻、唇■等。    
    (2)声符不同:        
    筒■、秸稭、捣■、线■、笋■、验騐等。      
    (3)改换意义相近的形符:        
    辉■、睹覩、径迳、侄■、铲■等。            
    (4)形符和声符的位置不同:            
    略■、够■、群■、鹅А歌瘛⒉褢L等。        
    (5)形声字与会意字的异体:        
    泪■、岩■、奸■、渺淼等。        
    异体字多了,自然造成学习上的额外负担和用字上的混乱。1955年12月22日文字改革委员会公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决定精简1055个异体字,确定了810个字为使用正字。比如在以上所举的这些异体字中,每一小组的第一个字均为留用字,第二个字均为废除的异体字。比如“遍”、“猫”等均为留用字;“■”、“■”等均为已经废除的异体字。废除异体字是我国文字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精简了字数,便于掌握和使用,它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        
    (三)繁简字。简体字古已有之,向上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时代。比如《诗经》中的“於”皆写作“于”,汉《吴仲山碑》中的“■”就写作“余”,《正字通》中的“■”、“■”俗作“坟”、“听”。凡是所谓“俗体”,都是早在民间流行的简化字。这些“俗体”字尽管曾遭到过扼制,但汉字由繁趋简的潮流是阻挡不住的。今天,在我们正式使用的简化字中,有很多就是古代简体字的借用。比如:      
    “准”(■)《广韵》         “庙”(■)《字汇》      
    “双”(■)《集韵》         “恋”(■)《字汇》      
    “声”(■)《正字通》       “怜”(■)隋《董美人碑志铭》      
    “夹”(■)汉《曹全碑》    “扑”(■)《集韵》      
    “宝”(■)《宝应碑文》     “齐”(■)《正字通》      
    “尽”(■)《正字通》       “朴”(■)汉《孔庙碑》      
    “干”(■)汉《郑季宣碑》   “晒”(■)《字汇补》      
    “灶”(■)《五音集韵》     “痒”(■)《集韵》      
    “烛”(■)《字汇》         “笔”(■)北齐《■敬碑》      
    “画”(■)《字汇》        “籴”(■)《干禄字书》      
    “类”(■)《五音篇海》     “粜”(■)《干禄字书》      
    “纵”(■)《集韵》         “阴”(■)《字汇补》      
    “肤”(■);《广韵》       “麦”(■)汉《西狭颂》        
    我们学习古代汉语和研究古代文献,不仅需要掌握简化字,而且需要掌握繁体字,掌握简化字与繁体字之间的关系。只有掌握了这种关系,才不至于产生误解。比如《后汉书·丁鸿传》有“干云蔽日”的话。如果把“干”理解为“乾湿”之“乾”的简化字“干”那就错了,因为天上的云不可能有干、湿之分。这里的“干”字,是“树木参天”的意思,与“干”字繁体字毫无关系。


汉字概说细说汉字(9)

    繁、简字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简化字与繁体字在词义上本来毫无联系,而仅仅读音相同,但在简化时则采用了笔画少的。如“蒙”与“■”在词义上大有区别:“愚昧”谓之“蒙”,而“■”则有“欺骗”义。后来只是因为读音的关系,才以“蒙”代“■”了。        
    第二,有的简化字是借用其繁体字的一部分,但这个“一部分”又是古代的另外一个字,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特别注意,不能用今天的这个简化字去理解古代的另外一个字。如今天的简化字“隶”(lì力),就是取了繁体字“■”的一部分,然而“隶”又是古代的另外一个字,是一只手抓住了一条尾巴的象形字。许慎说:“隶,及也。”《玉篇》就把“隶”直接写为“逮”。所以古代的“隶”字也就是今天的“逮”字,若不注意就会弄错。        
    第三,今天有些简化字,有的是古本字,如“气”(■)、“网”(■)等;有的是古通用字,如“荐”(■)、“痒”(■)等;有的是古异体字,如“礼”(■)、“线”(■)、“泪”(■)等。了解了这些关系,我们就可以知道古代早就有了这些简化字,只不过是为了书写方便,才选择了其中笔画少的作为今天的统一使用体。    
    五  假借字的规律        
    什么是假借字,在“六书”问题中已作了简要的分析,现在需要讨论的是假借字到底有些什么规律,掌握了这些规律对阅读文言文有什么用处。        
    (一)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