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代官场图记-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八、套拉拢    
    《官场现形记》上说:“同人拉拢是没有吃亏的,这叫作做官的诀窍。”实际上,官场中套拉拢决不止于同人之间,而是凡对自己有用者,皆尽力拉拢。其拉拢之法甚多,有拜同乡、拜把子、拜门、结干亲、内眷通往来、留客聚饮、代买婢妾、打麻将时谦让对方等等。其中前四种已在上面专节叙述,这里说说内眷通往来。内眷通往来即支使自己的太太联络同寅的太太。此术之妙处在于“妇人女子之运动,尤捷于老爷之运动”。为了交际,太太的衣服首饰必讲究珍贵,虽老爷无衣无褐,太太则须绮罗摇曳,虽老爷无肉无鱼,太太则可一箸万钱。    
    官样文章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写道:“那姓傅的倒还圆通,不过是拿官场套语‘再商量’三个字来敷衍;那姓高的却摆出了一副办公事的面目,口口声声,只说‘公事公办’。”    
    清代官场上,官样文章盛行。所谓官样文章,即徒具形式、照例敷衍的虚文滥调,包括公文和措施。清末有人写了一卷讽刺官样文章的书——《官样文章》,其小序称:“官场之笑柄极多……非竞尚浮文,即虚应故事。”清人皮锡瑞云:“中国官场所务,唯在奉行故事。”曾国藩曾说到清朝外官有两大通病,一是敷衍,二是颟顸。《官场现形记》说:“在官场上历练久了,敷衍的本事是第一等。”从这些议论和描写中可以看出,清代有识之士对于官样文章已有较为清醒的认识,而且对其深为厌恶。官样文章的具体表现很多,下面举几个方面的例子来谈。    
    文牍方面清代官场上的许多文牍是标准的官样文章,或是空洞无物的陈词滥调,或是干巴无味的套话习语。如清代文牍的套语句有所谓“四此”,即对上级用“等因奉此”,平级用“等由准此”,下级用“等情据此”,皇帝用“等因钦此”。因此,人们称官府中办理文牍的地方为“四此堂”。有位在衙门中办事多年的幕友写了一首仿郑板桥《道情》的诗,说到了“四此堂”中那些依样画葫芦的官样文章:“苦埋头,四此堂。勒文移,草奏章,年年画出葫芦样。”很多官场公文,都是例行公事,其中许多照例写的话,并不真的去实行。《官场现形记》说:“凡是初次出来做官的人,没有经过风浪,见了上司下来的札子,上面写着什么‘违于’、‘未便’、‘定予严参’等字样,一定要吓的慌做一团,意思之间,赛如上司已经要拿他参处的一般。后来请教到老夫子,老夫子譬解给他听,说,‘这是照例的话句,照例的公事,总是如此写的。’头一次他听了,还当是老夫子宽慰他的话,等到二次、三次弄惯了,也就胆子放大,不以为奇了。”    
    规制方面新官到任有一套仪注和例行公事,如接印、行香、放告(接待告状)、阅狱、巡城、点卯、盘库等,但往往不真心务实,而是敷衍一下,成为官样文章。《文明小史》写道:新任知府傅祝登“行抵府城,发出红谕,定了吉日接印,一切点卯、盘库、阅城、阅狱,照例的官样文章,不必细述。”点卯即按名单验查出勤人员,促其按时到职,但多成具文。点卯时,往往到者不多,唱名时,到者竟替不到者答应。清末京官的上班制度也常常成为徒具形式的官样文章。《清稗琐缀》记道:光绪、宣统年间,国事纷扰,京官颓唐,“其供职各部者,惟每晨到署画到,近午即归,谓之‘上衙门’”。所说“画到”即点卯,“上衙门”就是上过班了,至于上多长时间班,干不干事也就无所谓了。    
    治民方面光绪年间,浙江宣平县令接到一份胥吏呈报的材料,上面说某处住着三个灾民,安分乞食,并不滋事。县令助手取来旧文书档案一查,发现这说的是嘉庆年间的事,距当时已有百年,于是将这份材料注销。奉行故事竟到如此荒唐地步。    
    执法方面甘肃某县令最善迎合上司,上司命其捕剧盗数名,他便与上司的幕友合谋,出资另购数人申报塞责。    
    治军方面绿营兵搞训练最重虚文而不重实用,左宗棠说,他们教的都是“花法,如演戏作剧,何裨实用”,《官场现形记》讥为“比耍猴还要好看”。冯玉祥曾说到清末陆军摆样子、敷衍塞责的陋习,其状与绿营的“花法”一模一样,完全是绿营作风的复活。    
    交际方面官场中遇到不愿办的事常以打官腔敷衍推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写道:“那姓傅的倒还圆通,不过是拿官场套语‘再商量’三个字来敷衍;那姓高的却摆出了一副办公事的面目,口口声声,只说‘公事公办’。”


第三章 官场病态第13节 “他们都胡涂哇!”

    满洲正蓝旗人、两广总督瑞麟识字很少,白字连篇,有一次市面上米价大涨,他问涨价原因,属员回答:“乃是市侩居奇。”瑞麟问:“四怪居奇?那四怪是什么人?”属员张口结舌,哭笑不得。    
    清代,特别是晚清的吏治之所以腐败,清朝之所以灭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清朝任用了大量颟顸昏庸、愚昧无知的官员,由于他们颟顸昏庸,不仅不能做出政绩,而且误国误民。    
    旗人官员中的颟顸昏庸者尤多。旗人以马上得天下,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但享有天潢贵胄的特权,不学无术也照样可以做官,所以旗人官员中的颟顸昏庸者特别多。对此,清朝皇帝也不否认。光绪帝曾对一位将要做副都统的汉官说:“你这要与旗人共事了,他们都糊涂哇!”旗人官员中除文化较高者,大都承认自己的文才不如汉人。清何刚德《春明梦录》说,满人京官一涉文墨便甘心退让,平时交际,如有汉人在座,就有些拘谨,因自知才具不如汉人。蘧(qú)园《负曝闲谈》写到满军机乖乖受教于汉军机:“军机大臣里面,有两个满洲人,文理都不甚通透的,还得汉军机细细的讲给他听。”    
    满洲厢蓝旗人、当过刑部尚书和军机大臣的刚毅是个不学无术、缺文少才的典型。他读书甚少,文墨不通,常在大庭广众之下说白字、闹笑话,引得旁人窃笑。如他读瘐(yǔ)死为瘦死,聊生为耶生,刚愎为刚复,刘(zī)(一道员名)为刘鼐。他当刑部尚书时,提牢厅每呈上囚犯瘐死狱中的报告,他都要提笔将“瘐”字改作“瘦”,而且申斥司员不识字。他又曾对某巡抚说:“别人都说我刚复自用,我只知有刚直,何谓刚复,实在不可理解。”可见他根本不知道刚愎自用是怎么回事。他又读皋陶之陶为“桃”(应读尧),说皋陶即“舜王爷驾前的刑部尚书皋大人”(实则皋陶是神话传说人物,尧的大臣)。他在军机处时,四川奏报“剿番夷获胜”一折有“追奔逐北”(追击溃败的敌人)一语,他看到后大怒,说:“川督不小心到如此地步,奏折岂能任意错讹?”周围的人不知错在哪儿,他说:“这句话肯定是‘逐奔追比’之讹,因逆夷奔逃,逐而获之,追比其往时掠去汉人的财物。若作‘逐北’,安知奔者不向东西南而独向北呢?”刚毅不仅无知,而且非常固执,对指出其谬误者则怀恨在心。如有人告诉他刚愎的愎不读复,他根本不信;翁同龢告诉他“追奔逐北”的真正含义,他也不信;翁同龢还告诉他皋陶、刘的正确读法、写法,他竟怀恨在心,寻机报复。有个京官根据刚毅说白字等笑话写了一首七律,讽刺道:“帝将为王虞舜惊,皋陶掩耳怕闻名。荐贤曾举黄天霸,远佞思除翁叔平。一字谁能争瘦死,万民可惜不耶生。功名鼎盛黄巾起,师弟师兄保大清。”第三句是说刚毅向慈禧举荐一名官员时称此官是自己手下的黄天霸,翁叔平即翁同龢,末二句指刚毅推崇、利用义和团事。    
    除刚毅外,颟顸昏庸的旗人官员还可举出很多。乾嘉时有个旗人当了两淮盐运使,却不知孔子为何人。有一次遇上祭孔,他问书吏祭的是谁,书吏说:“是孔夫子。”他仍不明白,便去问塾师,塾师告诉他:“孔子是圣人。”他还是不解,又去问幕友孔子居何官,幕友说:“居鲁国司寇,摄行相事。”他更加不解,幕友便解释道:“相当于今天的刑部尚书兼协办大学士。”他听后似恍然大悟,马上召来书吏、塾师训斥道:“什么夫子,什么圣人,连孔中堂你们都不知道!”满洲正蓝旗人、两广总督瑞麟识字很少,白字连篇,有一次市面上米价大涨,他问涨价原因,属员回答:“乃是市侩居奇。”瑞麟问:“四怪居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