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倾宋-第6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古往今来,凡是有战争,就必然会有伤残,不过无论对于文官还是武将,士卒不过都是烂命一条,他们受了伤、没有办法征战沙场,那就等于这个人没有用了,不会再有人关心他的死活。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年来,民间和宫廷的医术都趋于丰富和完善,但是偏偏在战场上的伤亡依旧居高不下。真正有效的,还是千百年老祖宗流传来的些许草药和金疮药,治疗一些刀剑小伤靠谱,但是再大的伤口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而显然叶应武是要改变这个局面:“以后北伐,临安医学院与南京护理学院配合,负责从川蜀到两淮各处战场的医疗保障,朕没有多少要求,只是需要你们尽最大的可能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肩头沉甸甸的,御医们纷纷颔首。他们现在也明白这个根本不是一个轻松愉快的活计,战场上的刀枪皮肉外伤,和他们平时调理的宫廷妃嫔内疾有着很大的不同,一个是需要最快见效,另一个则是需要常年的调理。换句话说就算是他们现在能够诊断大多数的内科疾病,到时候面对那些嗷嗷惨叫的将士,还是束手无策。

    渐渐地这些御医们明白叶应武为什么强调的是与民间交流,而不是传授,因为在这一方面上,太医院的御医并不占优势。

    “好了,你们这些御医先退下吧。”叶应武摆了摆手。

    马光祖他们几个都是一怔,原本以为创办临安医学院就已经是一件大事了,现在才明白原来这只是开胃菜。等到御医们离开,叶应武沉声说道:“现在朝廷的头等大事,除了北伐还有尽快将南洋内化,虽然现在朝廷已经开始推动百姓向南洋去,并且为他们准备了丰厚的利润,但是毕竟朝廷的能力有限,能够顾及州府,却很难普及到下面的乡镇,所以某决定以两浙东路作为先行示范,从州府向乡镇宣传南洋之利处,不求真的有多少人能够下南洋打拼,只求能够把这个消息通过各式各样的道路传向全国。”

    李世修和马光祖有些诧异的对视一眼,叶应武选择两浙东路也是在情理之中,毕竟两浙东路一来是整个江南最为富庶的地方,苏湖熟,天下足,两浙东路每年的赋税和粮草已经足够养活整个大明,二来两浙也是大明除了泉州之外商贾云集的地方,且多数都是想要在竞争力日益庞大的内陆市场中杀出一条血路的老牌商贾。

    对于他们来说,一个崭新的、充满危险和挑战但是也充满幸运的南洋,确实值得他们去放手一搏。

    上下打量李世修一番,叶应武点了点头,李世修这个人他还是有印象的,之前李世修一直担任江阴军的知军,江阴军本来就是在镇江府旁的一处小州府,一直不甚被重视,但是江阴却掩护着镇江府的侧翼,也是大江上几处门户渡口之一。

    镇海军入驻镇江府,其营寨自然而然的夹着江阴军排开,李世修自然也明白当时镇海军四厢都指挥使苏刘义打得算盘,而且对于自己的几斤几两也很是清楚,所以毫不犹豫的站在了叶应武这边,算是比较早的从龙之臣了,只不过因为他这个江阴军知军很不起眼,偏偏叶应武一直也找不到合适的人选顶替李世修,所以李世修也就只是一直在江阴军默默无闻罢了。

    但是这个人在历史上的作为叶应武还是清楚的,没有他一手改变的另外一个世界中,在蒙古大军横扫整个江南的时候,李世修率领江阴百姓和守军据城死守,后来南宋朝廷在临安投降,整个江南只剩下江阴军一处未降,伯颜盛怒之下以屠城作为威胁,一向爱民的李世修犹豫再三之后,终于还是开城投降。

    虽然最后李世修还是选择了背叛,不过叶应武却很能理解他,毕竟他拼命抵抗了,尽到了一个大宋臣子的责任和义务,更重要的是作为一地父母官而不是守卫城池的将军,他的任务更多的应该是保全城中百姓的性命,一个为了成全自己忠烈之名,却将阖城百姓弃之于脑后的官员,在叶应武看来是忠诚之士,却绝非为民之臣。

    当然,历史再一次证明,江阴百姓并不是苟且偷生的孬种,当三百年后满清的铁蹄再一次踏上江南土地的时候,江阴用鲜血和勇气证明了华夏民族的气节,尚未亡于崖山!

    叶应武当下里沉声说道:“李知府贵庚?”

    李世修一惊,急忙答道:“启禀殿下,下官今年三十有三。”

    “倒是年少有为。”叶应武感慨了一声。

    而大堂中所有人都惭愧的微微低头,李世修更是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年少有为,别说这大堂上了,放眼整个天下,您明王殿下敢自称第二年少有为的,恐怕谁都不敢称第一。一时间不知道叶应武是在赞赏自己还是讽刺自己,李世修也不敢作答了。

    意识到自己似乎说错话了,叶应武有些尴尬的摸了摸鼻子:“朕没有别的意思,朕就是想问李知府,有没有兴趣下南洋?”

    “下南洋?”李世修下意识的惊呼一声,旋即意识到自己君前失仪,急忙躬身,“臣罪该万死,还请殿下恕罪。”

    叶应武轻轻咳嗽一声,李世修刚才的表情她也看到了,显然这位李知府可并没有做好下南洋的心理准备。毕竟对于大多数甚至全部的大明官员来说,南洋即使是有金矿,和荒蛮之地也没有什么区别,被明王殿下派往南洋,和发配流放有什么区别?

    更何况李世修现在是什么位置,临安府知府。临安府是两浙东路的第一大州府,前宋的都城,更是江南仅次于南京的重镇,即使是现在临安府知府的含金量比之往昔有所下降,但是也绝对是明王殿下的心腹、受到殿下赏识的人才有能耐坐到这个位置上。

    和临安府相比,南洋又算得上什么。

    见李世修战战兢兢的样子,叶应武不由得摇了摇头,自己毕竟还是高估了这些官员的前瞻性,毕竟只有自己是从后世穿越来的,知道南洋的重要和财富之多。看到李世修是什么样子,叶应武就能够想象其余官员是什么样子了。不过他只是伸手撑住桌子,沉声说道:

    “大明南洋北路的安抚使朕还没有想好,不知道李卿有没有兴趣?”

    安抚使?即使是马光祖这样见识过太多风浪的老狐狸,也不由得脸上抽搐了一下。不管南洋是不是贫瘠,是不是刚刚纳入大明的版图,这一个安抚使和临安府的知府,可不是一个档次上的官员。

    一个是地方父母官,一个是封疆大吏,安能同日而语?

    更何况大明征服南洋之后,对于南洋的行政规划也已经落实到位,整个南洋划分成三个部分,南洋北路、南洋南路和安南路,而南洋北路便是管辖吕宋岛屿,甚至据说朝廷还打算把崖州等地也都划归进去;南洋南路自然就是渤泥、阇婆诸多岛国的土地,而安南路则包括安南、真腊两块大明刚刚征服的国度,另外在安南路和南洋南路中间,还有效忠于大明的三佛齐和占城两处小国。

    而且朝廷既然已经将南洋划分为三路,自然不会再有什么其余的安排,也就是说一旦李世修能够担任南洋北路的安抚使,便是实打实的南洋三巨头之一,更何况众所周知,南洋最令人眼馋的碧瑶金矿,就在南洋北路。

    这绝对是千金不换的差使。

    李世修的手微微颤抖,看着叶应武,躬身到底:“臣虽无能,愿为殿下分忧,为我大明建设南洋尽心尽力。”

    轻笑一声,叶应武显然也料到会是这样的局面,只是点了点头:“嗯,朕记在心里,到时候朝廷自然还会有旨意的,爱卿无须担心。”

    ——————————————————

    “夫君开设医学院之意妾身明白,只是为什么夫君选择在临安,而不是在南京。之前学士院的书院和护理学院不都是选择在南京么,这医学院岂不是应当与护理学院相配合为好?”踏着松软的白雪,赵云舒轻声问道。

    叶应武负手走在白雪覆盖的小径上,微儿烧退了之后,也无须两人多担心什么,所以事了之后,叶应武和舒儿闲来无事就一直散步到这后乐园偏僻之处。因为这后乐园占据了整个葛岭,富丽堂皇,甚至不亚于前宋临安的宫殿。而园子中伺候的多数都是禁卫,洒扫庭除的仆人少之又少,更何况这边也一直没有人来,所以道路上也无人打扫。

    反倒是这样,能够寻得一二踏雪之趣。

    叶应武抬头看着天空中冬日的太阳,站在这庭院中感受不到丝毫的暖意,冬天了就连这太阳都是懒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