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闺话-第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丁姑娘垂眸,嗫嚅着道:“这是我家自己做的茶叶,薄荷柳尖。”

    薄荷柳尖,顾名思义,就是用薄荷和春天初发的柳尖制的茶叶。

    绿叶欣赏地看了眼丁姑娘。又道:“若不愿意,你老就当我们没提这话。”

    丁姑娘虽在厨房,可也听到了绿叶的话,心里自是欢喜的,可以帮家里赚钱,还能学东西,“姑娘不再坐会儿?”

    绿叶起身道:“我还要去王家、牛家,听说他家的闺女也是心灵手巧的。”

    丁姑娘送了绿叶出门。回来便有不乐,“祖母为甚不答应下来?”

    丁母面露狐疑:“给我家送了这么厚的礼。天下哪有这等好事。将生老爷就是个有钱的,你可见他何时对旁人此等大方?”

    她是觉得这事儿有些古怪。

    正说话,便见绿叶拿着个旧包袱又进来,笑道:“我是大小姐身边服侍的丫头,我们院里几个丫头拾掇了几件不穿的旧衣服,给丁妪填鞋底正好。丁妪。让你家姑娘来做女徒弟也好,还是不做女徒弟也罢,主意还得你们自己拿,我先走了,告辞!”

    走了几步。她又回过头来,笑道:“丁妪,大包袱里送的东西还请你们莫要说出去,让陈氏族里的人知道了怕要招惹是非,还请守好口风。”

    这世上做了好事,尤其是富贵人家行了善事,巴不得天下人都知道,可陈家人做了好事,还不让张扬出去。

    丁母似明白了什么,呢喃道:“难道是真的想帮扶我们家?”

    丁姑娘咬咬唇,“祖母,过完年我要去做学徒,家里有你,外头有爹带着二宝、三宝干活,就让我去吧,虽说是学徒,一年能挣六百纹呢,人家还管吃住……”

    虽说织娘师傅许是个脾性儿坏的,可再坏又能坏到哪儿去,哪个当徒弟的不会挨几年骂,只要自个用心了、努力了,许就熬出头了。

    虽说是陈家大院丫头们不穿的旧衣服,拿出来也比乡下人家穿的好衣服还强,上面虽有破损,稍微补补就又能穿,更重要的是,那颜色瞧起来还是那样的鲜艳。

    丁母舒了口气:“好了,这不是还有大半个月么,且容我和你爹商量商量。”

    陈湘如领着人给十几户异姓人派发了年节物品,根据各家情况的不同,或多或少都有些东西,有几家有劳力,家境又过得好的,领到了几斤腌肉,还有几家领到了锅碗,瞧着都是未用的新锅碗,而有一家领到的却是犁头等物的农具。

    “真是奇了,这大小姐好似知道我家没钱买犁头。”

    一个新犁头得不少钱,二三百纹呢,可就这笔钱他们家也没有,犁头坏了不能使耕牛,就只能靠人挖,今年有了新犁头,就又可以用耕牛了。

    “我觉得这大小姐早前定是令人打听了,知道我们各家的情况,真是大好人啊。”

    因各家领到的东西不一样,但都是他们最想要的,自然很是欢喜。

    待绿叶走完了几家回去时,陈湘如已经分发结束了,马车上坐着绿萼和一个婆子,两个人嗑着瓜子正说着话儿。

    绿叶看了一眼空荡荡的板车,“大小姐呢?”

    绿萼道:“被族长叫到祠堂说话去了。”

    绿叶应了声,径直往祠堂去。(未完待续。。)

第096章 派年食

    祠堂很大,长三丈,宽一丈,正中塑有陈氏先祖的像,相传三百年前,陈氏祖上原是滇郡才子,父母双亡,寒窗苦读十余载,一朝得中,至江宁为知县,后娶当地大户小姐王氏为妻,若干年后官拜吏部尚书,告老还乡后,随妻回到江宁故里。两代之后,便有了现在的陈家庄。

    先祖神像是一男一女,男子当是高官陈大人,女子应是那位贤惠扬名的王氏。皆是有两倍真人大小,男子一手握书,一手抚膝,目凝望方,似在凝视后嗣子孙。女子笑意盈盈,手里捧着羹汤,似在养育儿孙。

    在祖像下侧,挤挨挨地放着一样大小的灵牌。每一辈的放了一排,数下来便有十五排之多。

    在神像的一侧墙上,扇形状地写着族谱,记录着族中人的姓氏名讳。

    族长与两名辈份高的男子坐在祠堂上,陈湘如垂手站立一侧,陈相富、陈相贵兄弟也坐在一侧,因在祠堂中,女子是不能坐的,陈家大院的小厮抬了满满的两箱银钱摆在中央。

    二管家道:“族长老太爷清点一下,去年给族里的银钱是一万两银子,我家老夫人说今年再加一成,统共是一万一千两,但给族里贫寒各户预备的冬衣、米粮、腌肉,又给十户贫寒人家再建新屋等,统共花了一千余两银子,这里的现银是一万两整。”

    两侧人群里,站着陈将生,此刻挥了挥广袖:“往年的米粮、腌肉是由族里统一发放的,今年是你们陈家大院发放的,怎的也算到给族里的银子里头?”

    族长克扣族人,大家敢怒不敢言,便是往年的例报与陈家大院的绝没有今年给得实衬。在大家领的时候就知道了。

    陈相富一听到陈将生的声音就火大,“将生叔说这话可别闪了舌头,这族里过得好的也有几户,我们陈家大院每年都供奉了银钱,照着规矩来,族里这几个大户是不是也得照理供奉一二。”

    陈家大院从祖上开始。年年都给族人供奉银钱,一是用来接济贫困族人,二是给族学的先生交束修、修缮祠堂等。族里日子好过的人多了,比如陈将生家就过得富足,可也不见陈将生拿出银钱来帮衬。

    这会子,陈将生倒似忘了早前的事,还说起风凉话来。

    陈相贵拿眼扫了一眼陈将生,忆起陈将生干的那些事,心下就厌恶得紧。可到底是族里的长辈,他只按捺着,不让自己情绪外露。

    陈湘如依是笑盈盈地,说话不紧不慢。“将生叔,上回你下大牢,我们陈家大院可讨了好大一笔赎银才把你捞出来,明儿就是除夕了,这笔赎银你是不是该补给我们了。”

    他下牢。是被陈家大院害的,自然得让他们把她捞出来。

    可若不是陈将生害人。陈湘如也不会头疼那么久,险些就被他害得给陈记大麻烦。这口气她一直憋着、忍着,此刻抓住了机会,就要当着族人说出来。

    陈相富接过话,“将生叔,那可是白花花的五千两银子呢。”

    陈湘如扫了一眼闪闪发光的银子。对于乡下人来说,一万两银子就似一个天文数目,可对陈家大院来说着实算不得什么,但换一个角度,一万两银子又够她家多置多少田地。又买多少店铺,可这许多年来,陈家大院就是这样养着族人的,偏偏族里还有许多人在背后使坏害陈记。

    照着规矩,往年把银子送过来,族长就要照例把账簿取出来过目,毕竟这一份钱是陈家大院出的,他们有权知道哪块花了多少银钱。

    陈湘如对二管家道:“把花费到族人的一千两银子的账目呈给族长看。”

    二管家应了声“是”,取了账簿递了过去,约有几张纸,连一旁坐着的两位辈份高的也有一份。

    族长接过账簿,粗略扫了一眼,哪家衣料多少、米粮几何、肉几斤,折合多少银钱,竟是写得清清楚楚、详详细细,就是下庄那十户花费多少,置家具、锅碗又多少,也是列入其间。

    陈湘如道:“三位爷爷瞧着可妥?”

    族长没应声。他早前要人把银子抬到库里去,可陈湘如却喊了一声“慢”,说“还是照往年的例,先清点明白。”又派了族里的后生清点,每个银锭子都点清楚了。

    早有一个稍年轻的道:“湘如,妥当的,你的心细,处置也得当。”

    陈湘如扭头望着族长与另一个人。

    另一人也道:“妥当。”

    能说不妥当,这二位家里也过得殷实,就怕陈湘如说往后让他家也跟着供奉族里,光是每年祠堂、族学就得一笔不小的开支,陈家族里的猴崽子多,光是族学就请了两个先生,每月的酬金等就得花钱。

    族长也跟着说了声“得当。”心里暗想着:陈业荣当了族长这么多年,照着这上面的记载,这些年一定没少得好处,不说旁的,就算他家现在过的日子,可是族里过得最好的。

    这么一想,他歪头看着族长,神色里多了几分狐疑。

    陈湘如欠身道:“既然三位爷爷都说妥当,来人把账目贴到外头墙上去,村口也贴上一份吧,因这钱原是孝敬给族里的,我们陈家大院先花了一千两银子,自然要让族人知晓这是如何花出去的。”

    族长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