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奋斗在红楼-第7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一名少年嗤笑道:“俊哥儿读书还是读的太规矩了。读书人,当有大志愿。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俊哥儿鼻子里哼了一声,道:“吹牛皮谁不会?我读书,是为三不朽。立言、立功、立德。这个答案如何?做的到吗?”

    宁祥呵呵笑着,慈爱的看着两个孙儿,“你们不要吵,且听子玉的答案。”再看向贾环。

    贾环拱手一礼,诚实的道:“老大人,晚生读书,只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处境。”

    庸俗!两名少年立即目露不屑。想不到士林吹捧的贾探花,竟然是这样的一个德行。

    宁祥虚弱的笑起来,看起来很高兴,赞道:“善!”他曾为宰辅大学士,执掌朝廷中枢八年。见过太多优秀的年轻人,虚言大话,他一眼可以看穿。

    而贾环这个答案,很直白、诚实。说庸俗也庸俗。这个世界便是这么庸俗。胜在质朴,是一个可以切切实实实现的目标。

    他听长子宁儒说过贾环的情况。贾环一语双关。庶子读书,为的是改变在家族的处境。而后,还要读书,还要走仕途,则是要改变贾府的处境。

    将两个孙儿打发出去,宁祥笑道:“子玉年纪轻轻,却是心中暮气沉沉啊!江山画图,乃是男儿最大的浪漫。谁人不向往?等你日后到宰辅之位,自会明白。

    我辈读书人,当登天子堂。居庙堂之高,为天子牧民,不负平生之志。我听儒儿说了你的处境。似乎,很困难。你可知道辞官之后如何复起?”

    这个问题,让贾环一愣。他突然间反应过来。他似乎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一直以来,他认为他到江西这趟公干,不过是苦逼的公费旅游,毫无期待感。

    他的心思,全部都放在金陵的薇薇身上。然后,等着回京,继续艰难、凶险的朝堂博弈。然而,他忽略了什么?

    当年,他乡试中举,为要不要离开贾府而纠结,特意到遵化向山长请教。山长告诉了他解决办法。他于是决定留下来,继续奋斗。所以有雍治十一年,他前往江南求学之举。

    那么,当前夺嫡,朝争,天子不喜,个人的前途困顿,四大家族内部的争夺,如此种种,甚至包括,他要走的宰辅之路。他为什么不向眼前的这位老人请教呢?

    上述的问题,山长都不可能给他答案。因为山长现在最高的位置才是南京礼部尚书。而宁老大人,却可以。因为,他曾经为领班军机大臣,执掌大周的中枢近十年。官场经验何其的丰富?什么风浪没有经历过?

    贾环当即弯腰作揖行礼,诚恳的道:“晚生恳请老大人指点。”他决定向这位曾经的宰辅请教。

    宁祥终于忍不住纵声大笑,“哈哈,哈哈…”他毕竟是将死之人,笑的断断续续。随后,气息平稳了些,道:“果然是天资聪颖的神童。孺子可教!”

第六百三十八章 宰辅之路

    宁太师这么说,是有缘故的。他已经在他的话中泄露了口风:你可知道辞官之后如何复起?

    辞官,这就是他对贾环破局的指点。如果,贾环没当回事,随便听听,他接下来,就没什么可说的。而贾环显然是听懂了他在说什么,才有现在郑重的请教。

    宁祥对贾环招招手,示意他上前来,站的近一些,声音虚弱的道:“老夫在朝堂这二三十年,除去丁忧者外,但凡能起复者,有三种情况。

    其一,简在帝心。其二,在官场中有口皆碑。其三,官场中朋友的推荐。

    明朝成化年间王恕,天子不喜,贬为外官。然而,时人曰:两京十二部,独有一王恕。弘治天子即位,即为吏部尚书。前朝王荆公,养望二十年。安石不出,如苍生何?神宗时,诏为参知政事。”

    因宁太师是躺着的,贾环走到近前,便坐在小板凳上。这时,沉吟着点头。

    他心中计划辞官。十四岁的正五品官员,越出彩,越往上晋升,越危险。简直是逼雍治天子干掉他。换一个天子,或许情况不同。但具体到雍治天子身上,贾环很确信。

    但是,辞官之后,如何复起?他确实没有明确的计划。只是,走一步看一步。这算是把未来二三十年的路明确出来。宁老先生,说了三种情况,却独独举例第二种情况。建议,不言自明。

    宁祥看着贾环,再道:“前周(宋)、南宋时期,宰相几起几复,都居住在开封、临安城内,暗中操纵朝局。自明以来,宰辅大臣若是去职,则必然返回故里。我朝一起如此。你的优势就在于你本为京城人。”

    贾环目光一闪,颇有收获之余,一声苦笑。

    那两个朝代,几起几复的宰相,基本都是奸臣。他可没有当奸臣,祸乱国家的想法。做人还是要有点底线。

    见贾环的表情,宁祥微微一笑,心里很满意。他相信他这双眼睛。品性低劣之徒,他若是提点,岂不是罪莫大焉?

    宁祥喘口气,指指书桌上,让贾环取来最上面的三本装订好的文册,道:“这是老夫于宦游时历年来写的笔记。县中一册,布政司一册,军机处一册。老夫将死之人,想来子玉不至令老夫身后之名蒙尘。”

    笔记,就是日记。这是最直接的能体现一个人所思所想的文字。同时,日记里面会记载一些比较**的东西。

    比如,国学大师季羡林的日记里,他在读大学时:我今生没别的希望,我只希望,能多日几个女人。当然,季老结婚后,与夫人的感情非常好。后来,日记出版时,季老说,一字不改。

    所以,宁太师如此说。

    当然,这是一句戏言。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哲学家、文学家王阳明在死前,对弟子们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宁祥是王学门徒,当效法先贤。他的官场笔记中,充满着思考。并无其他的私事。

    贾环坐在小板凳上,看着行将就木的老人,手里拿着三本官场笔记,微微动容,道:“学生岂敢?”

    将笔记作为酬劳,这是非常信任的表现。贾环心里权衡了一回,过了这个村就没有那个店,问道:“学生见恶于天子,又得罪了当今两位皇子,以老大人之见,当如何?”

    宁祥看了贾环一眼,微微眯着眼睛,平躺着,似乎陷入沉思,似乎又在追忆往昔。算算时间,当今的雍治天子,几乎是宁太师看着成长起来的。

    贾环并没有说话。他的局面,在这一点上,是非常艰难的。他的后手,只是寄希望于雍治朝后,文官政治成形。但是,这似乎有点不保险。

    半响之后,宁祥缓缓的开口,声音很轻,“天子也是人。天子与天子是不同的。当年康顺皇帝时期,便是善待大臣。英明、强势的天子,他的太子往往性格就会孱弱。比如唐高宗李治、明隆庆皇帝。大周至今,已经定鼎一百五十多年,子玉你明白吗?”

    贾环听懂了。

    华夏上下五千年,王朝更迭。自唐宋以来,王朝的寿命多在两三百年间。唐朝享国289年。北周(宋)167年。南宋152年。元朝,明太祖说,胡人无百年之国运。明朝276年。

    换言之,大周,已经进入王朝的中后期。大约可以类比:唐天宝年间。国势强大,兵锋无人可挡。但内政、民力都开始出现问题。若日后无张居正这样的人物出现,恐怕国运就在四五十年间。

    这个时候,皇室之中不大可能再出英明、神武的中兴之主。一代只会比一代差。这是历史规律。而以雍治天子的性情,晋王、楚王,不大可能是一个性情强势的天子。

    新天子上任,必然是要刷新朝堂,烧几把火。但其意志力肯定不强。机会便在此时。

    这些话,传出去,贾环和宁太师都要被治罪、下狱。私下谈论皇帝:大不敬。但话已经谈到这个份上,贾环不介意再谈的深一点,“学生有青云之志,斗胆问老大人,如何为宰辅?”

    宁祥偏头,看着贾环,虚弱的笑一笑,指点道:“老夫在中枢十四载,历经武英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建极殿大学士、中极殿大学士。”

    这段自述的话,简而言之,宁太师当年在军机处从老四一直干成了老大,一共14年。其中,8年的时间在当老大:中极殿大学士。履历可谓相当的辉煌。

    “彼时,朝争不断。于老夫自身而言,上善若水。君子无所争,固弗能与之争。内王外圣也!国朝至今,宰辅数十人,每一个人的道路都不相同。

    于子玉而言,老夫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