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初唐第一猛将-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恪自然也就领了头功(李世民也有偏袒他的意思),被改封为辽王,领营州大都督,授开府仪同三司。这就意味着,李恪拥有了掌管东北地区军政大权的资格。薛仁贵则被封为忠武将军,李恪的营州大都督府折冲都尉。其余众将也各有封赏。

    原本,李世民有意改封李恪为楚王,但是李恪在班师回京的路上给李世民上了一道折子。上面说,自己已经成年,想在外历练几年。为朝廷尽力,为父皇分忧。折子上还说自己自幼尚武,希望能够去东北或者西北任职。李世民考虑再三,最终还是决定让他到辽东任职,一是离京城近上一点,二是东北相对来说还安全一点。除去高句丽的国力还算强盛,其余各部族都不足以对当地造成威胁。还有一点就是,李孝恭就镇守在河间府,一旦辽东有事,自己的这个兄弟(叔伯)肯定会第一时间赶去支援。自己的众多子嗣当中,也唯有他向自己似的,文武双全,如果不是他要去这两个地方,自己又怎么忍心让他去受这份罪。

    说明一下:这一章是第一卷的收尾,同时也是第二卷的铺垫。所以字数很少,还望各位兄弟见谅。

    另外,漫步也知道最近三章,写得过于潦草,漫步自己也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只是最近事情实在太多,没有充分的时间去写稿。貌似这两天没有球可看,所以兄弟们不要误以为兄弟是为了看球才敷衍了事……不过今天……即使俺说俺没有看球,也未必有人相信。汗……

    过两天,俺会把这几章重新改过,再重新上传。嘿嘿,俺一定会认真修改滴,而且肯定不算在每日更新的计划之内。兄弟们就看在俺如此认真的份上,莫要生气了。如果还是不能令兄弟们消气的话,大可以在论坛里发帖子骂俺,俺一律加精置顶。但是,骂俺就可以了,可别骂俺的家人,拜托了!!!

    关注官方qq公众号“” (id:love),最新章节抢鲜阅读,最新资讯随时掌握

第二卷镇守东北第一章高粱酒?好东西啊!

    第二卷 镇守东北

    第一章 高粱酒?好东西啊!

    营州位于后世辽宁朝阳。唐朝初年,营州再往东包括辽东半岛在内的的大片土地都被高句丽所占据,再往北方向则是契丹的势力范围,而吉林、黑龙江以及更北的大片土地则被靺鞨诸部所占据。

    当时,契丹的势力在东北地区最为薄弱,只占据了辽宁阜新至铁岭再到内蒙通辽之间的一小块区域。最为强盛的就是高句丽,后世的朝鲜以及辽宁大部分土地都被他们所占据。至于靺鞨诸部虽然占据了北方的大片土地,但是地广人稀,有多处于苦寒之地,所以一直没有发展起来。

    营州现有兵力四万一千人,其中骑兵约六千人,弓箭手约两千人,其余均为步卒。当初组建的快速反应部队,如今一分为四,其中西北分得其中三分,分别把守在与吐蕃以及西突厥接壤的地带,最后一支便是当初薛仁贵手下率领的那三千人马,如今也归到了李恪的营州大都督府治下。这也使得李恪所辖人马达到了四万四千人,这在当时的大唐戍边军队中,至少在所辖兵力上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了。

    即便是这样,李世民仍旧不放心自己的这个三子。李恪动身上任后第五天,李世民再次下令任命李靖为兵部尚书兼营州大都督府司马(嘿嘿,为了自己的儿子,硬是把李靖给降了一级。),协助李恪镇守辽东。

    李恪出京之后,倒也没有着急赶往营州上任,由于他的祖父李渊,也就是唐太祖在四月去世,他由于当时正在返京路上,所以没有赶上。如今尚未下葬,他又要离京赴任。所以在行程上稍作调整,改道前往太原,拜祭了一番李家祠堂,又专程去了趟河间,拜见了伯父李孝恭,送上了十把太师椅,一整套的三国演义之后,这才前往营州。

    快速部队的三千人,按计划要自行前往营州的,但是李世民不放心自己这个宝贝儿子的安全,就让这三千人马跟随辽王殿下的亲卫队同行。这样一来,三千多人马一起上路,倒也是浩浩荡荡,颇为壮观。只是苦了沿途的州县,尤其是那些小县城,城内根本就驻扎不下这么多人。再加上李恪不务正业的一边游山玩水,一边探亲访友,这行军速度也就可想而知。

    他这一路人马还没有到达河间,李世民便派来信使把他给训斥了一番,让他加快速度赶往营州赴任。谁知信使一走,他又恢复了老样子,仍旧一副不紧不慢的样子。已经成为他心腹的薛仁贵十分难以理解他的做法,忍不住问他这一次为何行军如此缓慢,难道说其中有什么奥秘。李恪之所以不着急,是因为据史书记载,这几年辽东地区相对平静,再说有李靖替他打理军务,他还有什么可不放心的。但是他又不能这么说,同时又觉得薛仁贵这个人,虽说在历史中是个人物,但是在为人处事上太过刚直,不懂得变通,所以决定借此开导开导他。于是微微一笑,然后告诉他人不可以事事都要出风头,也不可事事都做得尽善尽美,否则的话连老天也都会妒忌他的。见到他还不开窍,就又告诉他人不可以太过聪明,要做到大事聪明,小事糊涂,时不常的还要犯些小错。只有这样,你的同事、上司才会觉得你这个人还不错,才不会嫉妒你、算计你。

    薛仁贵也是聪明之人,听完他所说的话,哪还不明白他是另有所指,同时也是在变相教导自己。再仔细这么一琢磨不觉得出了一身的冷汗,自己这上司加靠山,也未免太聪明了吧,如此年纪考虑事情居然如此缜密,这样的人简直太可怕了。看来以后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分寸,不能再向以前那样率性而为,不管别人感受。

    这一路上就这么不紧不慢的往营州走,到达关外的时候,已经是八月中旬。正好赶上秋收季节,道路两旁到处都是待收的高粱。

    看到这红彤彤的高粱穗,李恪的心里不由得一动。去年底,李愔曾经给了自己一份酿酒的方子,后来由于忙于练兵打仗,就把这茬给忘在了脑后。如今看到这熟透的高粱,不由得又想起了这回子事。高粱酒?这可是好东西啊!喝了一年多酸酒的他,在这个念头出现的一瞬间,便再也坐不住了。下令部队急速行军,二百多里路只用了三天就赶到了营州。

    到了营州,把所有的工作都交代给下属们之后,他便再一次做起了甩手掌柜的。在城内贴出布告,招收了十几个会酿酒的人,让他们签下了不外传,教给他们的酿酒技术的保证书后,在城内买下一处不大不小的宅院后,开始在里面搭锅埋灶,开始了他的酿酒工作。

    经过十数日,无数次的反复试验。这一日当又一锅酒出锅时,终于让他闻到了魂牵梦绕已久的白酒味道。盛出一点尝了尝,嗯!还真是高粱酒的味道!终于让我给试验成功啦!分给几个酿酒师傅尝了尝,几个人在酒进口的一瞬间,眼睛一下子瞪了起来,紧接着散发出炫目的光芒。如此醇香的味道,是他们从来没有感受过的,简直是太美妙了,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去形容这种感觉!

    李恪在第一锅酒出锅以后,又连续盯了几锅,当确定每次都能确定酿酒成功,不会出错后,这才离开带着十几坛酿好的白酒离开。

    李恪刚开始张罗酿酒的时候,李靖还试图劝过李恪,不要过于荒于嬉戏,凡事当以国事为重。谁知他苦口婆心的劝了两次,头一次李恪还口不对心的答应着,第二次再说的时候,他一句:您办事我放心。给顶了回去。再往后,李靖也就懒得理他。

    此刻已经酿酒成功,李恪第一个想到的人便是李靖。这带兵打仗之人,又有几个人不喜欢喝酒呢。当李恪带着酒来到李靖的府上,一进客厅李靖便闻到了一股与众不同的酒香。当李恪端上一杯酒让他品尝的时候,一口酒下肚,便不停的连赞好酒,并且不停地说,这才是男儿该喝的酒。连忙吩咐厨房准备酒菜,他要与殿下畅饮一回。头一次喝到如此烈酒,哪会想到酒劲会这么足,还不等厨房把酒菜端上来,两个人就已经把一整坛,约两三斤的白酒喝到肚里。李恪也是很久没有喝到白酒,一时兴起便陪着李靖狂喝。等到厨房把菜端过来的时候发现,两个人已经躺在地上呼呼大睡。

    第二日,无所事事的李恪,漫无目的的四处乱转。不知不觉中来到了军营之中。无意中看到李靖也在这里,便上前去打招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