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初唐第一猛将-第2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有他在李恪哪敢擅自做主。再有就是此番随同李世民出征的的文武官员共有近百位,但是真正可以派上用场的却并不多,数来数去也就是李绩、程咬金、秦琼三人的岁数稍显年轻,那也是五十出头了,其他人等向李靖、尉迟敬德这等武将都年事已高,根本就没有精力再领兵打仗,所以李恪只能将这些人都留在中军,然后紧紧看护好,唯恐会发生什么意外。而打这个名义上的中军主将,唯一能做的就是陪着这些人在后面观阵,所有的征战都交由秦琼来负责。

    大唐主力大军到来之前,房遗爱不但已经将九州岛周边的岛屿清剿了一遍,还将九州岛各国的海上力量给尽数摧毁,从而给大军的登陆作战创造出了良好的条件。以至于大唐的战船在抵达九州近海的时候,没有遭遇到任何的骚扰。

    大唐的禺京级战船过于庞大,以至于无法靠近海滩。不过这也并不要紧,大唐战船上的神威大炮的射程可以达到十五里,战船完全可以在距离海岸十里外的地点,对倭国分布于海岸边的防御阵地进行覆盖式的炮击,等到将防御阵地彻底的摧毁以后,再向岸上派出登陆部队进行收尾工作。

    李恪所在的中军在抵达大隅近海的时候,已经接近了黄昏时分,经过和李世民以及朝中的众多老臣商议过后决定,由于时间临近黄昏,登陆部队没有充足的时间建立起营寨,为了避免倭人在夜间发动偷袭,所以暂不进行登陆作战。不过也不能就此便宜了对方,先行对海岸进行一轮炮轰,震撼一下对方以打击他们的士气。

第六十章 出征倭国 四

    第六十章出征倭国四

    早在大唐灭百济的时候,倭国的军队便已经领教过了大唐神威大炮的威力。那一战过后,倭国的国王一边向大唐派来使团,又是赔罪又是进献大量的财宝以换取大唐的原谅,一边在国内修建防御工事,以应对大唐可能做出的征剿行动。说起来倭国人要比新罗人聪明的多,他们并没有全部精力都放在构筑城墙一类的防御工事上面,因为他们明白不管多么厚的城墙,都不可能阻挡住大唐的神威大炮,所以在表面上看来,他们确实是在沿海地区构筑了一条防御性的城墙,实际上构筑这道城墙的真正目的,只不过是为了迷惑可能会到来的大唐军队。

    实际上他们还另外构筑了一道防线,只不过这一道防线并非是在地面之上,而是建筑在地下。而且这道防御体系还分成了两种,一种是纯地下的工事,这种地下工事类似于地道,不过只有一人多深,然后在地道的上面用两层原木覆盖住,然后又用浮土掩埋其上。不过这些原木之上留有许多的洞眼,如果有人从上面经过的时候,就用长矛从这些洞眼中向上刺出。

    这样的地道一共建有三道,其中第一道防线就建在了城墙后面约三十丈的地方,比较阴险的是,第一道防线的前面还挖了一条深约五尺,宽约五尺的壕沟,而壕沟后侧的墙壁就是第一道地下防线的外墙,中间只有一道厚约一尺的泥土以及单根原木并行排列所组成墙壁。墙壁上布满了专供长矛伸出的孔洞,届时大唐的军队只要想从这里经过,不论是从壕沟上面跳跃而过,还是老老实实的先下到沟底,然后再爬上去,都无可避免的要遭受到长矛的突然袭击。

    这三道防线的每道之间相距约十五丈左右的距离,中间有连接两条地道的通道,以方便人员迅速的在地道内转移。除此之外,在这种全地下的地道后方,还有着一种半地下的掩体,这种半地下的掩体与后世的地堡非常相似,从正面看就像是一道矮墙,其中地下部分深约四尺,地面部分高约五尺,面向大海的一面留有射击孔,只不过这些个射击孔是为了方便弓箭手射出弓箭用的。这些个半地下的掩体全部设置在每条地道的后面,掩体的上方也是用原木做顶,只不过覆盖在上面的土要远远的厚于地道的表层。为了掩盖这些个射击用的孔洞,他们还特意在掩体的外面种上野草作为掩护,使得不知道的人很难发现其中的奥妙。这样一来便可以在大唐的军队发动攻势的时候,首先由半地下掩体中的弓箭兵阻挡对方的进攻步伐,然后再由地道内的己方士卒杀伤挤作一团的对方士卒。最为阴险的是,这两道防御工事,居然是建在了防御城墙的后面。

    大唐军队的中路在抵达大隅附近海域的当天,由于时间已经接近黄昏,所以并没有进行登陆作战,只是对着岸边的防御城墙进行了长达半个时辰的狂轰乱炸,直到将城墙炸得千疮百孔、支离破碎这才罢手,然后在靖海舰的团团围护下进行休整。

    第二天一大早,太阳刚刚从海平面上升起,大唐的舰队便再一次的对着倭国那道千疮百孔的城墙发动了进攻,为了确保登陆部队的安全,这一次不但对拿到城墙发动的炮击,同时还对其后约一里的范围内进行延伸炮击,直到确认已经这里彻彻底底的用炮火梳理了一遍以后,这才放下靖海舰作为登陆艇,护送着大唐的士卒向岸边划去。

    倭国人当初在建立防御城墙的时候,由于要考虑到海水涨潮的因素,所以这道城墙建在了距离海边约有两里多地的地势较高的地方。大唐的炮火在早上响起的时候,城墙之上还零零散散的有着几股负责巡逻的倭国士卒。等到炮火过后,这些个倭国士卒要么早已经逃之夭夭,要就已经变成了肉糜,总之城墙之上连一个人影都看不到。

    登陆部队很快便在海岸边设立了数处登陆点,并且派出大量的士卒负责警戒,以确保后面登陆的士卒的安全。当登陆的士卒数量超过五千后,这些士卒开始向城墙进发。通过城墙处一些破损的缺口观察到城墙的后方并没有倭国的部队隐藏之后,先行的五千士卒还是在习惯性的占据了城墙之后,才向后面发出了安全信号,示意他们可以继续向前进发。

    大唐的军队登陆人数达到两万人的时候,暂时停止了继续登陆。原因无他,受登陆地点空间所限,不能再容纳下更多的士卒登陆。已经登陆的部队必须尽快向前推进,以便给后面尚未登陆的部队腾出地方。这个时候中路军的先锋官秦琼也已经登上了岸,站在城墙之上用望远镜向四周侦查了一番,确认没有发现什么异常情况之后,这才下令让率先登陆的五千人马分散开来向前推进。

    很快的这五千大唐士卒便来到了壕沟近前,当他们看到了前面的壕沟后,不但没有意识到危险即将降临,反倒说说笑笑的贬低起倭国人来:自己是矮冬瓜不说,就以为全天下的人都和他们一样的矬,居然挖出五尺宽的壕沟来试图阻止我们的前进,简直就是在做梦!一边说一边就有人跳跃了过去。后面的人见状,便也有样学样的跨了过去,很快的便有上千人跳到了壕沟的对面。

    就当他们准备向前行进,好为后面的人留出跨越的空间的时候,他们的脚下突然间冒出来无数的地刺,由于事发的太过突然,事先毫无任何准备的大唐士卒,顷刻间便有数百人或是被刺中脚掌、或是被刺中腿部,惨叫着扑倒在地。剩下的士卒由于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一时之间显得有些茫然不知所措。就在这时,躲在半地下掩体中的倭国弓箭兵开始发动了袭击,顷刻间密密麻麻的弓箭直奔大唐的士卒而来。不到二十丈的距离,而且还是平射,正是弓箭的最大射伤距离内,这一次不但跨过壕沟的那些个士卒遭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就连壕沟对面的大唐士卒,也呼啦一下子倒下了一大片。

    也就是大唐的士卒平时训练刻苦,从而在关键的时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尚未受到波及的大唐士卒,并没有因为这个突发的事件而发生混乱,而是迅速的将手中的盾牌挡在了身前,同时缓慢的开始向后倒退,直至退到对方的弓箭兵的有效射程之外,这才止住了脚步。即便是如此,仍旧有数百名士卒倒在了后撤的途中。

    这一切都被站在城墙之上的的秦琼看在眼中,但是对方所使用的策略却是他在之前闻所未闻的,所以一时之间他根本就想不出什么有效的办法来破解对方的招数,无奈之余只好下令士卒们先退回到城墙的后面再作打算。

    大唐在立国以来,虽然也曾经吃过败仗,但是像现在这样,甚至连对手的模样都没有见到,便先行损失了两千人马的窝囊仗,还是从来没有过的。一时之间所有的士卒都不禁群情激奋的向秦琼提出,再发动一次进攻,一定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