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初唐第一猛将-第2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路将领,务必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泗沘城外,沿途所经过的城镇,只要敢于抵抗的,一律用炮火将之彻底的摧毁,不用顾及对方的伤亡情况。

    李恪所率领的中路大军,只用了三天的时间,便突进到了汤井郡,这期间共经过了一座郡城、五座县城。说起百济,甚至于连新罗也算在内,他们国内的郡城、县城之多,简直已经到了令人难以相信的地步。就拿百济来讲,所占据的面积不过相当于朝鲜半岛的四分之一,如此之小的面积上,居然设立了三十八个郡城、一百零一个县城,另外还有三个州、一个小京。而当时整个百济也不过二百余万的人口数量,其中的五座都督府的人口数量都超过了二十万人,而泗沘城更是拥有三十余万人口,这就已经占据了原百济总人口的一半。剩下的再分散到如此众多的郡县平均下来,每个郡也不过不到三万人的规模。按照当时大唐的设置,每户人口按照八人计算,也就是三千余户的样子,而当时大唐县制的划分为六千户以上为上县,三千至六千户为中县,三千户一下为下县。也就是说百济的郡城充其量也不过相当于大唐中等县的规模,至于他们所谓的县城充其量也不过就相当于大唐的一个镇子。只要对方敢于负隅顽抗,李恪便会毫不客气下令炮兵进行炮轰,等到郡县完全陷入到火海之中以后,便继续率领大军向前推进,至于城中百姓的死活,用李恪的话就是:既然不肯为我大唐所用,那么留着他们也是祸害,索性断了他们继续生事的念想。

    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李恪所率领的大军能够如此快的来到汤井郡城外。汤井郡已经算得上是原百济北部数得上的大郡,加之新罗以及叛军组织了大量的人员在这里,试图阻击从北方前往泗沘城支援的唐军,所以当李恪的人马抵达城下之时,城中的人口总数已经超过了十万,其中用于参战的叛军就已经达到了五万。这些人密密麻麻的立于城墙之上,至少在场面上要胜过李恪的大军。

    李恪最为擅长的作战方式就是以少打多,那些个众所周知的经典战役,哪一次不是他以少胜多获得的。如今对方不过是五万左右的暴民,无论他们如何的喧嚣都不会对李恪造成任何的影响。当麾下的大军排兵布阵完毕以后,便派出一名嗓门洪亮的士卒前往城下喊话,限令他们在一炷香的时间内开城投降,否则的话城破之后必将屠城。早已经被复国思想蒙蔽了双眼的这些个暴民,自认为自己人多势众,再加上这段时间以来一直没有遇到大唐军队的有力镇压,他们便认为大唐军队不过如此,上一次之所以能够灭掉百济,不过是一时侥幸罢了,所以在听到城下士卒的喊话后,也不管手中的弓箭能够射得到对方,直接一阵乱射。

    说实话,李恪还真的怕对方在听完喊话之后便开城投降,那样的话他就没有借口大开杀戒了。如今对方既然敢于主动进攻,那就也不用等到一炷香以后了,直接下令炮兵对准四座城门进行试射。一旦调教好射程以后,在最短的时间内摧毁四座城门,彻底的断掉对方逃出城的念想后,直接对城墙以内进行全覆盖饱和式的攻击,其中炮弹和燃烧弹的比例为二比一。半个时辰以后,当全程都被浓烟和烈火彻底笼罩以后,离开这才下令大军兵分两路分别沿着汤井郡东西两侧向南推进,一旦发现有人活动便以弓箭射杀,大军需要赶路所以不需要任何的俘虏。

    当大军行至汤井郡、任存郡以及熊津郡三郡交界处的宝山时,遭遇到进入原百济地区以来的第一次伏击。伏击地点就在宝山山下的官道上。宝山并不高,只有四五十丈左右的高度,而且也称不上险峻,大唐军队从山下经过时,遭遇到了早早便埋伏于山上的暴民的袭击,他们将山上的石头、树干等物沿着山坡推了下来。由于山坡并不算陡峭,甚至于坡度连五十度都不到,再加上这一段的官道也还算宽敞,所以李恪麾下的部队在遭受到突袭后,虽然当时显得有些慌乱,但是很快的便恢复了秩序。坡度不够陡峭,从山上滚落的山石以及树干在滚动时的速度也就不够快,李恪麾下的部队躲避的又比较及时,也就没有造成多大的伤亡。

    等到李恪麾下的部队反应过来以后,也没有派出部队前往山上搜捕,直接竖起神威大炮就是一阵乱轰。而山上发动偷袭的暴民数量并不算很多,也就是数千人的规模,在遭受到神威大炮的猛烈轰击过后,立刻便化作鸟兽散。由于要在最快的时间内赶往泗沘城,所以李恪也懒得派人上山检查战果,直接下令继续前进。

第五十二章 灭新罗 中

    第五十二章灭新罗中

    距离泗沘城还有百余里的路程,如果按照正常行军充其量再有两到三天便可以抵达。但是随着大军距离泗沘城越来越近,遭受的阻力也就越来越大。不时的就会从路两侧冲出一伙人来,对着李恪麾下的部队发动袭击。这些发动袭击的人,每一次的数量都不会很多,最多的一次也不过两千人的规模,通常下都不满千人,对于拥有一万五千名久经沙场的精锐士卒来讲,对方的这种行为简直和自杀没有任何的区别。但是正是因为他们的这种自杀式的袭击,才使得李恪麾下的这支部队根本就无法提起速度来。无奈之余,李恪只好把两千名步枪兵从中军调到了部队前列的两侧,以替换原本由陌刀兵负责的位置。

    肉搏战的时候,陌刀兵绝对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但是必须要等到对方靠近以后才能交手,这在无形当中便会消耗掉很多时间。虽然弩箭兵同样可以胜任步枪兵当前的任务,但是步枪兵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发出巨大的声响来震撼住对方。李恪的这支部队要的不是全歼来犯的小股骚扰部队,而是将对方惊走便可,以便于大军继续的赶路,这一点上弩箭兵就远远的不如步枪兵具有震慑力。

    李恪的这一安排果然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当暴民们再度发起突袭的时候,这些个步枪兵们只用了一次齐射,暴民们便齐刷刷的倒下了一大片。剩下的人则被这眼前的景象给震骇住了,对于从来没有见识过步枪的他们来说,一声巨响过后己方的人便死伤一片,这种做法只有传说中的鬼神才能够做到。当下纷纷扔掉手中的刀兵棍棒,鬼哭狼嚎着四散而去。

    剩下的路程随之变得简单起来,再遇到前来袭扰的暴民,只要是步枪兵们一出手便立即使得对方仓皇而逃。这种结果多多少少的也出乎了李恪的预料,不过既然对大军赶路有利,他也就不再做出调整。原本计划要两到三天才能抵达泗沘城,却由于己方的士气大振,士卒们的脚底下在走路的时候也变得越发的有力,虽说一开始的时候由于暴民没完没了的袭扰损失了不少的时间,但是到了晚间宿营的时候,这一天下来仍旧赶出了近八十里的路程,如今距离泗沘城已经是不足四十里,相信第二天中午前一定可以赶到那里。

    第二天上午太阳刚刚升起,大军便已经整装待发,随着李恪的一声令下,大军以急行军的速度火速赶往泗沘城。

    距离泗沘城还有十余里的时候,便已经可以听到泗沘城方向传来阵阵的厮杀声,原本已经有些疲倦的士卒们在听到了厮杀声后,顿时间又来了精神,甚至都不用各自上司的催促,便自发的加快了跑动的频率,向着泗沘城方向狂奔而去。

    距离泗沘城还有五里的时候,已经可以清晰的看到远方的城池,这个时候李恪终于下达了放慢脚步的命令。马上就要到达城下,如果不利用接下来的时间,缓解一番士卒们长途奔袭所带来的疲倦,万一在城下遇到敌人,只怕到时候连交手的力气都没有了。

    命令刚刚下达了不久,李恪便见到泗沘城的东侧出现了一支规模在万人左右的部队,并且呼喊着向着他们直扑过来。虽然距离有点远看得不是很清楚,但是那种异于大唐以及突厥人的战马,还是一眼就能够分辨的出来。他身边的一名将领再见到这个场景之后,下意识的说了句:“这都是些什么人啊!怎么一个个的都骑着小马驹就来了?!这他娘的也未免太扯了吧!”

    旁边的将领在听完他的话后纷纷点头,以示赞同他的说法。

    李恪微微一笑说道:“他们骑得可不是什么小马驹,你们没有看出来吗,他们都是倭国人,只不过他们的身材太过矮小,普通的战马又太过高大,以至于他们坐不上去,再说即便是坐了上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