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初唐第一猛将-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返回的队伍中多了两个人—薛仁贵和李铁柱。此刻的薛仁贵已经被李恪任命为自己的亲卫队长,李铁柱也成为了亲卫队的亲兵。

    回返的途中,除了李愔以及随行的仆人,包括李恪在内的所有人都放弃了骑马行进,改为用滑雪板作为交通工具。滑雪板的速度远远快过马车的速度,所以李恪和薛仁贵便利用这个机会,研究、实验如何使用和提高这支快速反应部队的作战水平,以及适合这支部队的战略战术。很不幸的,马车队就成为了他们的假想目标。每天从早上出发开始,这只快速反应部队,便不停的围绕这只车队来回转,并且不停的变换攻击方式。

    经过二十天的反复实验,终于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战术。这其中包括突袭、骚扰、消耗、追击、围攻等等十几种作战方式。

    当李愔远远地可以看到长安城的时候,忍不住眼泪汪汪的暗自呐喊道:“我终于活着回到了长安城!我宁可买块儿豆腐一头撞死,也绝不再和该死的李恪一同出门!”

    李恪一回到长安,便听到两件大事:一、西北的吐谷浑对大唐发动战争,不过已经被击溃,进一步的消息还没传回来。对此,李恪只是叹了口气,这时代的信息传递实在是太慢了。二、他的未婚妻(李世民已经正式赐婚)走了,他未来的岳父病重,想见儿女们最后一面。对此,李恪也只能叹一口气,好事多磨吧。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令他不知道是应该高兴还是烦恼的事情:他的《三国演义》第二部已经正式刊印。不过褒贬不一,有人称赞是传世之作,也有人说他擅改历史,有误人子弟之嫌。对此,他也只能叹一口气,书的首页便已经郑重声明并非史书,只是传奇故事。身为穿越人士,他深知任何一部小说,都不可能让所有人喜欢。既然有人这么无聊,就随他们的便好啦。

    回到家中休息了一日,第二日李恪进宫面见李世民。

    “恪儿,你去拜见你河间王,为何才一个月的时间,就回来了?”

    “回父皇,儿臣行至绛州,忽遇暴风雪,导致道路阻塞,只好返程。不过儿臣此次前往河间之行,虽说半途而废,但也不无收获。”

    “哦?不知你有和收获?”

    “儿臣在躲避风雪之时,偶然间听一致果校尉谈起,当地有一年轻人,很是有些本领。只可惜晚生了二十年,否则决不下李绩、李靖等人功绩。儿臣一时好奇,便派人找来此人,经过一番深谈,儿臣这才深信那致果校尉果然不曾有半点虚言。为此,儿臣特意带他回来推荐给父皇。”

    “哦?果然有此本领,难不成又是赵括一流(只擅长纸上谈兵,不能真正带兵打仗。)?”

    “儿臣在避雪之时,一时兴起,造了一件玩意儿,原本是用来消遣的。不想却被他用作带兵作战之中,而且深具奇效。儿臣原本想把这个功劳全部记在他的身上,谁知他却不肯接受,并且一再声明,如果儿臣不承认是儿臣所发明,他宁可不来做官。其秉性从中便不难看出一二。”

    李世民眼中一亮。“既然如此,那你就把他带上来,让朕看看他是否真的如你所说。”

    “儿臣和他再回来的路上曾经**过随行的那些护卫,儿臣想空口无凭,不如就让儿臣手下的这些护卫和禁军做一场对练,到时父皇可以带上朝中武将一同观看。这样一来,既能直观其功效,又能避免有人说儿臣任人唯亲,不知父皇可否应允?”

    李世民略作迟疑,问道:“你的护卫有多少人,要同多少禁卫对练?”

    “儿臣手下护卫一共87人,愿与五百禁卫对练。”

    “87对500。恪儿,你没有和朕开玩笑吗?”

    “儿臣岂敢。不过对练需要到城外演练。儿臣与他的假想作战目标为冬季大雪覆盖的地区作战。”

    “适合冬季作战?而且是雪地作战?!”

    “是的,父皇。不过这种作战方式不适合大兵团作战,最多也就适合三千人左右。适合偷袭、追击、袭扰、围困等战术。属于奇兵,所以儿臣起名:快速反应部队。”

    “好,冬季作战一直是我军的弱项。如果你们能够想到冬季作战的办法,朕一定重重封赏你们!好、好、好!就定在后日。朕一定要看看到底是和等战术。”

    两日后,李世民带领太子、李恪以及一众武将来到城外三十里外一处有矮山、树林以及开阔平原的地区作为演练区域。

    由五百禁军步卒以及骑兵组成的方队,先行随意摆开阵型。禁军在哪里作为自己的阵地,全由领军的将军自选,事先连李世民也不知道,禁军会选择在什么地方布阵。

    等到这员武将率领禁军在山坡下,树林尽头靠近一条小河处摆下阵后,朝中的武将们都点了点头。这个阵势可谓中规中矩,没有明显的疏漏。即使是换做他们,也无法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击败这支禁军部队。

    禁军布好阵之后,李恪这才让薛仁贵率领86名护卫下马换上滑雪板。顷刻间便消失在山坡后边。

    武将们从未见过滑雪板,虽说速度令这些人啧啧称奇,但是看到他们只是装备了弓箭以及短刀,又不由得纷纷摇头。刀盾兵破弓箭这是任何带兵打仗之人都懂得的道理。这甚至算是最基本的军事常识。即使是兵力相等情况下,这也是没有丝毫胜算的。这个蜀王还真是异想天开。

    但是很快的,令他们吃惊的事情便发生了。87名护卫突然间从树林内飞快的杀出,在弓箭的射程**出一轮箭后,迅速的从禁军的左翼离开。禁军虽有骑兵辅助,但是在厚厚的积雪下,根本就追不上脚下踏着滑雪板的护卫们。还不等骑兵回归本队,护卫们又从禁军后侧出现。一轮箭雨过后,再次快速离开。几轮箭雨过后,进军方面已经有三分之一士兵倒在地上(弓箭已经去掉箭头,中箭者便自动撤出战斗)。

    直到这时,武将们才明白过来。他们的战术并不新奇,草原民族的游牧骑兵便是如此作战的。奇就奇在这些护卫们脚下的这个物件。有了它,速度就比骑兵还要快上几分。这就是护卫们胜利的法宝。知道此时,这些老将们才算真正的佩服起这个毛都没长齐的蜀王殿下。不过是两片长条木板,到了他的手下,居然会产生如此神奇的效果,太不可思议了。

    按照他事先讲述的,如果真的有上这么三千人,只要地方不是把守营盘的情况下,即使有个两三万人,也会被一点点耗光。

    就在他们在琢磨的时候,四下里传来一阵叫好声。抬眼看去,禁军的最后几名步卒也中箭倒地。将近六比一的兵力对比,双方甚至没有正面交手,便被人少的一方以零伤亡完胜,不得不算是一个奇迹。看看正在欢呼的蜀王,再看看那个指挥战斗的薛仁贵,都是如此的年轻。不由得暗叹一口气:难道说我们已经老了吗?

    关注官方qq公众号“” (id:love),最新章节抢鲜阅读,最新资讯随时掌握

第二十三章 立威

    第二十三章 立威

    李世民以及一众老将们,那可都是在九死一生的战场上摸爬滚打过的人。滑雪板的效用自然是看得一清二楚。对于这个时代来说,滑雪板的出现无异于网游中的逆天级武器,只要利用得当,完全可以逆转一场战争的走向。经过短时间的失神,立刻便想到了要在军中迅速推广。

    李世民甚至都不等回到宫内,便下令任命薛仁贵为正六品上昭武校尉。并且从长安周围的十六万常备军中调出一万两千人成立一个“快速反应部队”,由翼国公秦琼统领(秦琼此时早已重病在身,仅仅挂了个虚职。唐朝这种由重臣挂虚职,副职负责指挥的编制以及战役非常多),蜀王李恪领归德将军衔,为这支部队的副统领。薛仁贵则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李恪的助手。

    这支快速反应部队目前的唯一任务就是尽快学会使用滑雪板,并且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战斗力。

    命令一下达,整个长安周围的部队都要进行相应的调整。毕竟一万多人不是一个小数目,一旦这些人抽调走,原来的驻守部队兵力上就难免显得不足,为了确保长安的安全,这些部队也要进行兵力补充。唐初军队采取的是府兵制,也就是说战时为兵,平时为民。补充兵力并不困难,但是也有很多弊病存在。首先由于朝代更替,使得当时的总人口大幅下降,仅相当于隋朝鼎盛时期的一半多一点。要从长安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